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76.2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東門里福德祠 的原始碼
←
東門里福德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東門里福德祠'''<br><img src="https://2.share.photo.xuite.net/fdjs0001778/1228cbd/13314210/682107931_m.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fdjs0001778/twblog/145962760 圖片來自xuite]</small> |} '''東門里福德祠''',或稱'''東門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東區 (臺中市)|東區]]東門里的[[土地祠]]<ref>[https://hdao.kcg.gov.tw/News_Content.aspx?n=EA01A381F204F203&sms=005904369CB1C439&s=56038A5F5F8C2B46 土地祠],kcg</ref> ,為日治時期遷來的[[臺灣客家人|客家人]]所建,並有一棵因[[八七水災]]而供奉的[[雀榕|榕樹]]。 ==歷史沿革== 臺中市東區東門里的[[天乙宮 (臺中)|天乙宮]]周邊多有客家群眾居住。[[臺灣日治時期]],陳姓等客家農民從[[苗栗郡|苗栗]][[銅鑼庄|銅鑼]]一帶移居到今東門里,以極為低廉的價格買下了近[[旱溪]]河床、洪水侵襲的農地,逐漸開拓成水田,並建立伯公廟。他們在圳溝旁以一顆石頭當-{庄}-尾伯公膜拜。東門里老人則回憶該石頭旁邊有一棵榕樹。 1959年,八七水災造成臺中縣市交界地區大淹水,鄰近幾戶民眾因爬上此祠的榕樹而獲救,後為感激將大樹封為「樹王公」,與土地公一併供奉。八七水災後,亦有客家人遷來此里。1978年,[[關西鎮 (臺灣)|關西鎮]]客家人池坤城捐獻土地、-{庄}-內信徒集資興建廟宇,原石頭土地公則埋在神案底下,也在伯公神像右邊祭祀客家的龍神。像是[[臺北市]]的[[長慶廟]]亦有外地移來的客家人所捐助,並將石頭公換成神像。 2004年4月初,土地公神像初遭里民破壞,地方民眾認為神靈被嚇走遂重塑神像,同月20日凌晨在,三百多斤的新神像完成安座。同年,東門里福德祠捐款新台幣170萬元,補助當地居民在天乙街購買一棟透天厝,作為東門里里民活動中心,以代替遠處的大智國小大智堂。因當時廟尚未登記為寺廟而無法購買房屋,才決議以里長莊錦聰的名義購屋,等成立管理委員會後再把產權登回,後來成為[[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2010年東門里-{里}-長選舉]]的話題。 ==祭祀活動== 當地客家人以農曆八月初十為伯公生、福德正神登龕紀念日。當日會請苗栗的客家誦經團前來,以客語進行祭祀,信徒每年都要回到苗栗故鄉割香。[[台中市長]][[林佳龍]]及[[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客委會]]主委劉宏基曾聯名對此廟敬獻120斤超大紅龜粄,並由劉宏基代表前往參拜。 在[[西屯區]]何明里有同名為「東門福德祠」的土地廟,其神據耆老說原在[[臺灣省城]]大東門(今東區[[建成路 (台中市)|建成路]]大東紡織廠一帶)所祭拜。兩廟因同名與東區歷史淵源而有交流。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東門里福德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