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45.2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极化电流 的原始碼
←
极化电流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U=1475356887,1967162568&fm=26&gp=0.jpg|缩略图|极化电流[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475356887,1967162568&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475356887,1967162568&fm=26&gp=0.jpg 原图链接]]] 当介质被极化时,原本呈电中性的粒子的正负电荷被拉开,在拉开过程中正、[[负电荷]]产生位移,也就是有[[电流]],这就是极化电流。 '''中文名''':[[极化电流]] '''外文名''':[[Polarization current]] '''别 名''':吸收电流 '''形成原因''':[[分子极化]]和[[电子漂移]]而形成的 '''影响因素''':电压,材料 '''分 类''':瞬时位移极化电流和松弛极化电流 [[File:U=2490586907,3089706085&fm=26&gp=0.jpg|缩略图|极化电流[https://ss2.bdstatic.com/70cFvn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490586907,3089706085&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https://ss2.bdstatic.com/70cFvn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490586907,3089706085&fm=26&gp=0.jpg 原图链接]]] ==简介== 极化电流又称[[吸收电流]],由于[[分子极化]]和电子漂移而形成的电流。它随施加电压的时间从相对较高的原始值衰减至接近于零,并取决于绝缘系统所用粘接材料的类型和情况。其中极化是指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构成[[原子]]外围的电子云相对原子核发生位移形成的极化。而且建立或消除极化时间极短。 ==相关概念== 极化 根据极化过程的特点,可将电介质极化分为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极化]]和界面极化四类。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不同特性的[[电介质]]内部将发生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极化过程。不同的极化类型具有的特点如下: (1)电子式极化 在没有外电场的作用时,原子体系中原子核的正电荷中心和的负电荷中心重合,不具有偶极矩;当加上电场后,电子的运动轨道发生偏移,使得正、负电荷的中心不再重合,即产生偶极矩。这种由电子轨道发生位移所形成的极化叫做[[电子极化]]。电子式极化发生在一切电介质中。 电子式极化完成的时间非常短,当电场消失后,由于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使得偶极矩消失而恢复非极性,整个过程不损耗能量,即电子式极化是弹性的。另外,电子式极化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的改变只影响[[电介质]]组成粒子的热运动,对原子的半径影响不大。 (2)离子式极化 在离子式结构的电介质中,正、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沿反方向运动从而形成的极化过程称为离子式极化。固体无机化合物多为离子式结构,如[[云母]]、[[陶瓷材料]]等。在交变电场中,[[电场频率]]低于红外光频率时,离子式极化便可以进行。离子式极化亦为弹性极化,其建立和消除的过程均不损耗能量。由于离子间距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离子式极化虽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增加得不大。 [[File:U=4018025625,1706354183&fm=26&gp=0.jpg|缩略图|极化电流[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4018025625,1706354183&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4018025625,1706354183&fm=26&gp=0.jpg 原图链接]]] (3)偶极子极化 在极性电介质中,如[[蓖麻油]]、[[油浸纸]]、[[橡胶]]、[[纤维素]]等,电介质分子即使在无外加电场时,正、负电荷的重心也不重合,因而形成一个永久的偶极矩。然而由于热运动,极性分子的偶极矩取向是任意的,整个电介质对外不呈现极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每个偶极子都受到电场的作用而转向,最终与电场方向平行,对外呈现极性,这种极化就称为偶极子极化或取向极化。 偶极子极化过程较长,因为偶极子转向过程中要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摩擦力]],极化过程中所消耗的电场能量在复原时不可收回,因此需要消耗能量。另外,温度对偶极子极化的影响很大。温度较低时,分子间联系紧密,偶极子转向困难,极化很弱;当温度升高,极化增强;而当温度继续升高时,由于分子热运动加剧而阻碍偶极子沿电场方向取向。因此偶极子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 (4)界面极化 在不均匀电介质中,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自由电荷移动并在不均匀界面上积聚,使得自由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偶极矩的现象,称为界面极化。界面极化又称为空间电荷极化或麦克斯韦-瓦格纳(Maxwell-Wagner)极化。只要复合界面两边的电介质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只比不相同就会发生界面极化现象,这种效应称为麦克斯韦-瓦格纳效应。界面极化的过程较缓慢,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极化过程伴随着能量损耗。在较低电压频率下,由于界面上产生电荷堆积,将使得等值电容的增大。 <ref>[吴小刚. 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法的XLPE电缆老化检测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4.]</ref> 电流 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通常用字母 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简称“安”,符号 “A”,也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分类== 极化电流应该分为瞬时位移极化电流和松弛极化电流。 瞬时位移极化电流 电子位移极化和[[离子位]]移极化是“瞬时位移极化”。电子式极化和离子式极化为位移极化,产生的电流为瞬时位移极化。 松弛极化电流 偶极子极化和界面极化为松弛极化。松弛极化建立和消失的时间较长且该过程伴随能量损耗,常常作为电介质极化过程的研究对象,松弛极化损耗与电介质老化相关,因此极化损耗可作为电介质老化的评判依据。 松弛极化电流也叫吸收电流。实际介质的[[电容器]]和理想电容器不同,缓慢的松弛极化形成了滞后于电压并随时间衰减的吸收电流,这就是介质的松弛现象。吸收电流只有电压发生变化时才存在,它是介质在交变电场下引起介质损耗的重要来源。 [[File:U=3148686434,1756738841&fm=26&gp=0.jpg|缩略图|极化电流[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148686434,1756738841&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148686434,1756738841&fm=26&gp=0.jpg 原图链接]]] ==特点== 极化电流也是一个随加压时间的增长而减少的电流,不过它比电容电流衰减慢的多,可能延续数分钟,甚至几小时,这是因为不均匀介质中吸收电流是由缓慢极化和夹层极化产生的。即在[[直流电压]]加上的瞬间,介质上的电压按电容分布,而电压稳定后介质上的电压按电阻分布;由于不同介质的电容与电压不成比例,因此在加上直流电压瞬间到稳定这一过程中,介质上电荷要重新分配,重新分配的电荷在回路中形成吸收电流。吸收电流随时间衰减的快慢与介质电容量大小有很大关系,在不均匀介质中,这部分电流是比较明显的。 <ref>[王林, 周利军, 李先浪,等. 应用极化/去极化电流法分析油纸绝缘微水扩散暂态过程[J]. 高电压技术, 2013, 39(2):354-359.]</ref> ==应用与研究== 极化/去极化电流法 (1)极化/去极化电流法用于油纸绝缘的微水扩散暂态过程研究。 通过建立油纸绝缘微水扩散不平衡时的时域极化模型,提出了根据微水扩散达到稳态时的极化/去极化电流特性求解微水扩散不平衡时的极化/去极化电流的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油纸]]绝缘的极化/去极化电流增大,纸中微水分布的不均匀性产生的极化严重影响了油纸绝缘的极化/去极化电流特性,自由电荷迁移和界面极化建立变得困难和缓慢,极化/去极化电流减小;微水扩散不平衡时绝缘纸的电导率分布与纸中微水质量分数分布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表征纸中微水分布的特征量。 (2)XLPE电缆老化检测 随着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运行年限的增加,电缆由于长期处于[[电场]]、水分、机械应力等因素的作用,其绝缘逐步发生老化降解,因此需要对 XLPE [[电缆]]的绝缘老化状态进行评估,防止因绝缘老化造成电力事故的发生。极化/去极化电流(Polarization/depolarization Current,PDC)与 XLPE 电缆绝缘老化密切相关。当 XLPE 电缆绝缘内部存在水树时,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由于水树与 XLPE 交界处的界面极化过程使得PDC 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对 PDC 的测量可以反映电缆绝缘内部的水树老化。 高能离子与新经典撕裂模稳定性研究 1989 年,HegnaChris C 和 Bhattacharjee A 利用漂移动力论方程,研究了高能离子对撕裂模稳定性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当高能离子的密度位形峰恰好在有理面外面时,高能离子可以抑制托卡马克中磁岛的生长。2000 年,V.S.Marchenko 和V.V.Lutsenko 利用[[漂移动力论]]方程得到了高能离子作用在新经典撕裂模上的环向力矩,然后将该环向力矩的表达式带入到决定新经典撕裂模演变的方程组中,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新经典撕裂模频率与振幅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该结果与实验上观察到的新经典撕裂模频率与振幅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定性的一致,他们指出注入特定的高能中性束可以将新经典撕裂模保持在安全水平 。2011 年,Huishan Cai 等人利用回旋动力论方程研究了高能离子对撕裂模稳定性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 :通行高能离子对撕裂模的影响,取决于高能离子环向通行的方向,并与高能离子的动量紧密相关。 将通行高能离子产生的极化电流与背景离子产生的极化电流进行比较,发现当通行高能离子的数密度足够大时,前者对新经典撕裂模稳定性的影响将变得不可忽略。最后将该极化电流的解析表达式带入饱和磁岛的色散关系中,得到了考虑高能通行离子时的饱和[[磁岛]]的阈值宽度,并且发现:v <0的通行高能离子产生的极化电流对新经典撕裂模起稳定作用, v>0 的通行高能离子产生的极化电流对新经典撕裂模起不稳定作用,它们产生的总的极化电流对新经典撕裂模起稳定作用。 <ref>[何大健. 通行高能离子对新经典撕裂模的影响[D]. 南华大学, 2014.]</ref> ==视频== ==介质的麦克斯韦方程-极化电荷与磁化电流== {{#iDisplay:a0333dob26f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37 電學;電子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极化电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