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01.10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林安梧 的原始碼
←
林安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林安梧''' </p> |- |<center><img src="https://info.tcu.edu.tw/hot_news/attch/1110114002/%E6%9E%97%E5%AE%89%E6%A2%A7%E6%A6%AE%E9%80%80%E6%BC%94%E8%AC%9B.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info.tcu.edu.tw/hot_news/news.asp?id=1110114002 圖片來自tcu] </small> |} '''林安梧'''({{bd|1957年}}),臺灣[[台中縣]]人,系出霧峰林家,是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曾任《思與言》主編、[[鵝湖月刊]]社長、主編、[[南華大學]]哲學所創所所長、[[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國立清華大學]]教授暨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国立東華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同濟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現為[[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元亨書院山長。<ref>[https://info.tcu.edu.tw/hot_news/news.asp?id=1110114002 林安梧],tcu</ref> 林安梧畢業於[[台中一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碩士班、博士班,為臺灣大學第一位哲學博士。著作等身,論文逾兩百篇,關注臺灣[[儒]]、[[釋]]、[[道]]文化之繼承與發展。 ==學術思想== 林安梧為[[牟宗三]]先生之弟子,是[[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然師徒二人學思性格迥異。牟宗三先生[[判教]]與[[圓教]]性格強烈,以儒學價值觀為主流導向,而道家、佛家輔之,重視本質論與修養論;而林安梧則以道學(亦即[[氣學]])為主,認為儒、道同源而互補,重視歷史社會傳統之發展脈絡。就歷史社會傳統之發展而言,林安梧認為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之問題意識,新儒學崛起於清末民初內憂外患巨變之際,強調的是如何肯定人之生命價值,如今兩岸三地進入承平時期,則應思考新的環境所衍生的不同問題。對此,林安梧提倡「後新儒學」之批判精神,以生活儒學角度來談公民儒學,思考儒學如何適應現代,省思現今政治、社會、文化定位錯置之困境,解決人心異化之問題。並長期關注儒釋道三教之間的繼承與對話,從而提出[[陽明學]]、《[[金剛經]]》、《[[道德經]]》思想之意義治療學,主張以經典之思想,對人心,達到涵養、解惑、復歸生命定向之功能。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Editintro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林安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