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3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林為干 的原始碼
←
林為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200788142446205.jpg |thumb|300px|right|缩略图|'''林為干'''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UploadPic/2007-8/200788142446205.jpg 原圖鏈結]]] '''林為干'''出生於1919年10月20,廣東台山縣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微波理論學家、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於 2015年1月23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6歲。 == 簡歷 == [[林為干]]對傳輸線理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拓寬和發展了保角變換在電磁場中的應用。他從1962年在《物理學報》18卷首頁上發表的《關於外矩內圓同軸線的工作特性》論文後的30年內,連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幾十篇這方面的論文,其理論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其中他和助手鍾祥禮副教授發表在《物理學報》1963年第4期的論文《傳輸線特性阻抗的一個新計算方法》被國外學者稱為“林、鐘方法”。英國1972年出版的馬可尼叢書第2卷第4章的作者哥斯頓(Gunston)認為林、鐘的方法是到那時為止最準確的方法。林為干於1979年1月和1980年9月先後在《電子學報》上發表的《橢圓直波導理論》、《扇形、橢圓、半橢圓波導的研究》這兩篇重要論文,糾正了國外的某些結論,成功地為中國製定橢圓直波導標準尺寸提供了依據。 微波(通常是指波長為1米至1毫米之間的電磁波)形成為一門技術科學開始於上世紀30年代,在二次大戰期間得到了全面的發展。當時出於反法西斯戰爭的需要,微波的研究集中在雷達方面。在這以後,隨著應用研究的不斷擴展,微波理論與技術日趨完善而又不斷向縱深及交叉學科發展。 《微波理論與技術彙刊》1994年7月號的3位法國學者認為近代衛星廣播通信業所用的多模技術是由拉貢(Ragan)及林為干提出來的,其發展的基礎是根據林為干及[[庫恩]](Cohn)的工作。此項工作至今尚在發展。 關於一腔多模的微波濾波器理論》首先發現一個圓柱諧振腔中有5個同諧振頻率的簡併模可資利用,受到同行們的重視,至今仍廣被引用。在發表的百篇科學論文中,保角變換應用方面的研究尤為重要。 《英國馬可尼叢書》第二卷大量引用他的外圓內矩的特種截面的數據和公式,認為其特性抗阻的公式和數據是當時最準確的。對高校教學作出了貢獻。 林為干對中國電磁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50年來在此領域耕耘至今,其主要科技成就為閉合場理論,開放場理論和鏡像理論。在閉合場理論方面,他發表了“一腔多模擬微波濾波器”的觀點,奠定了一腔多模的作用,在開放場方面他提出了“傳輸線阻抗計算方法”和“三角波導理論”等觀點,對靜電場理論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發現了有介質平面上雙像的現象,對介質球的鏡像理論解決了這一棘手問題。改革開放後,林為干開展了毫米波技術和寬帶光纖技術等方面的系統研究,完成了一大批國家科研任務,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多種獎項。正是由於他在國內微波理論方面作出的開拓性貢獻,香港中文大學在1993年邀請林為干做學術報告時,尊他為“中國微波之父” 林為干是為新中國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之一,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從教60餘年,他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為我國電子學特別是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發展培養了一批傑出人才。得知林老離世的消息後,電子科技大學師生、校友紛紛通過不同方式,表達對這位令人尊敬的老一輩科學家的哀悼與追思 。<ref>{{cite web|url=http://cpc.people.com.cn/n/2015/0123/c87393-26440984.html |title= “中國微波之父”林為干院士逝世 |publisher=新華網 | date=2015年01月23日 |accessdate=2019年02月22日 }}</ref> == 動態 == 1939年清華大學畢業。 1950年獲美國加州大學博士學位。 1951年回國後,在嶺南大學、華南工學院任教。 1957年調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曾任院長助理、副院長等職。 1979年以來已出版著作四部:《微波網絡》、《微波理論與技術》、《電磁場工程》和《電磁場理論》共300多萬字。多年來,發表論文近百篇,分別發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 1980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現已培養出120多名碩士、近50名博士和兩名博士後,其中3名博士因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受到國家表彰。 1980年以來他多次赴美、英、德、加拿大等國講學和參加學術會議,是美國IEEE高級會員、IEEEMIT北京分會主席,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加拿大曼托巴大學、日本九洲大學和香港大學的客座教授。 1989年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及國家級、部省級科技獎十多項。 199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獎。 1999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2003年5月榮獲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名譽博士學位。 2015年1月23日9點30分在成都逝世,享年96歲。 [1-2]<ref>{{cite web|url=http://news.163.com/15/0123/17/AGLNAVJ400014SEH.html |title= 林為干院士逝世,享年96歲 |publisher=網易新聞 | date=2015年01月23日 |accessdate=2019年02月22日 }}</ref> 2015年1月29日,林為干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成都舉行。 [1]<ref>{{cite web|url=http://new.qq.com/cmsn/20150123/20150123057398 |title=“中國微波之父”林為干逝世 |publisher=中國新聞網 | date=2015年01月23日 |accessdate=2019年02月22日 }}</ref> ==視頻==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0 0 20px;"> {{#iDisplay:y0549uka377|400|280|qq}} 厲害了,我的林為干班 ==參考來源== {{Reflist}} == 外部連結 ==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23/162231436789.shtml 林為干(新浪網國內新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林為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