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2.2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的原始碼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柏孜克里克千佛洞</big> ''' |- | [[File:柏孜克里克千佛洞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地理位置;吐鲁番市区东北约40公里 的火焰山峡谷木头沟河西岸 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类别;佛教石窟寺遗址 所属国家;中国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上,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67e1a60102wgb0.html 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 新浪网 2016-06-11 </ref> 1982国务院公布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下,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经历了形成--繁荣--衰落的过程。第17、18两窟,为公元6一7世纪南北朝后期开凿的。第16号窟凿于中唐。第20号窟壁画,绘制有回鹘高昌王和王后的图象。第33窟后壁,有一幅表现佛涅盘后众弟子默立举哀的致意图。第38窟,是反映古代摩尼教生活情景的洞窟。第51号窟,建于回鹘高昌时期。第69窟,是第20号窟的窟中之窟。第82、83号窟,是公元10--11世纪高昌回鹘王国强大时期,专为佛寺高僧修建的小型纪念窟。<ref>[https://www.360kuai.com/pc/9cbdc530cecb9969b?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深藏于“火焰山”内的惊世瑰宝!] , 快资讯 2020-04-22 </ref>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南北朝后期,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这里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回鹘高昌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本世纪初,屡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盗劫破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更是雪上加霜,面目全非。虽遭严重破坏,但劫余的佛座华丽精致,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颜色鲜艳夺目.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仍不失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背景== 吐鲁番的石窟寺群多达十余处,合称高昌石窟,和[[新疆]]的[[龟兹石窟]],以[[敦煌石窟]]、[[云岗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原石窟,及[[印度]]最大的石窟遗址[[阿旃陀石窟]]齐名,[[高昌石窟]]是世界佛教石窟艺术的四支代表之一。 柏孜克里克石窟是高昌石窟中现存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它曾经是高昌回鹘国的王家寺院。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孜克里克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区东北约 40公里的火焰山峡谷木头沟河西岸。 "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有"山腰"之意。窟群散布在河谷西岸约一公里范围内的断崖上,分三层修建,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 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柏孜克里克石窟群始凿于曲氏高昌国〔499-640年〕时期。其中18、29、48号洞窟属于这一时期。18号洞窟为中心柱式大型洞窟,是该窟群现存能看清壁画内内容最早的一洞窟,前室及甬道和隧道下部在高昌回鹘国前期重新修绘,仅隧道上部和顶部完整地保存了早期壁画内容,即绘斗四式平基图案,侧壁绘着圆领通肩式袈裟的千佛,两手在腹前相握的手势有别,顶部和侧壁交界以写实的手法,仿木结构绘出檩、枋等形象逼真。 [[File:柏孜克里克千佛洞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在历经了曲氏高昌王国的发展之后,柏致克里克在唐西州时期名叫"[[宁戎寺]]",是新疆地区重要的佛寺中心,久负胜名。北庭大都护杨袭古曾重修寺院,从这一事实说明,柏孜克里克石窟在当时已发展成为西庭地区的一处佛教圣地。属于这时期的洞窟有16、17、25、27、31、42、69号窟。以上洞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十一世纪以后重新修绘的,这一时期壁画题材主要是发源于中原地区的大型经变画。盛唐的新画风进入了高昌石窟,将用线造型的艺术技巧推向高峰,画面线条简洁流畅,刚劲有力,寥寥数笔,形神兼备。 高昌回鹘国时期,宁戎寺成为王家寺院,历代高昌王大都在此建有洞窟。柏孜克里克石窟以高昌回鹘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属于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洞窟有14、20、31、33、39、 41、82等窟。壁画题材比以前更丰富,有诸佛,千资百态的各种菩萨像、大型经变画、说法图、千佛洞、供养菩萨行列,天龙八部、四大天王像、供养人和供养比丘像及各种装饰图案,并出现了反映释尊前生无数世诚心供佛,终于自身成佛的本生因缘故事,塑绘结合的"鹿野苑初转法"以及密都诸题材。 ==历史印记== 伯孜克里克石窟开凿于公元4世纪,兴盛了840年,有洞窟83个。在1904年至1913年间,伯孜克里克90%的壁画被4个探险队切割下来,分批运出国去,现收藏于[[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俄国]]圣彼得堡艾米塔什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印度]]国立博物馆、[[韩国]]国立博物馆。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i0765rgfpb0|480|270|qq}} <center>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center> {{#iDisplay:t0503s9t0d0|480|270|qq}} <center>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