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08.8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柏文蔚 的原始碼
←
柏文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柏文蔚'''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柏文蔚 |圖片 = [[File:16120512008160.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6%9F%8F%E6%96%87%E8%94%9A&src=srp&correct=%E6%9F%8F%E6%96%87%E8%94%9A&ancestor=list&cmsid=d535cfedfa046ca497ffa0c756166619&cmran=0&cmras=0&cn=0&gn=0&kn=19&fsn=79&adstar=0&clw=266#id=aa95952f1533f7aef49fdcea6cc80982&currsn=0&ps=65&pc=65 原图链接][https://www.laonanren.com/news/2016-12/140757.htm 图片来源于老男人]]] |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876年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柏文蔚(1876-1947年4月26日),字烈武,[[安徽]]寿州人。 1899年就读于求是学堂。 1905年入[[江苏]]新军,旋任第三十三标二营管带,并加入[[同盟会]]。 1906年因参与谋刺两江总督端方事泄而离职。 1907年投[[吉林]]新军[[吴禄贞]]部,曾任屯田营管带、奉天督练公所参谋处二等参谋等职。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南下任民军第一军军长,参与江浙联军会攻[[南京]]。 1912年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长。 1913年参加讨袁,宣布安徽独立,失败后经上海流亡[[日本]]。 1947年病逝[[上海]],时年七十二岁。<ref>[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203099/203103/15718723.html 柏文蔚],人民网,2011年09月21日</ref> ==基本信息== 本名:柏文蔚 字号:烈武 所处时代:民国 出生地:安徽寿县 出生时间:1876年 去世时间:1947年4月26日 ==人物生平== 柏文蔚(1876~1947),字烈武,生于安徽寿县南乡柏家寨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幼年习读[[《山海经》]]、[[《尔雅》]]、四子书、七经等,还常常带领小伙伴们模仿军人摆阵操练,他边指挥边对大家说:要杀尽一切恶人及贪官污吏。年龄稍大后,他研究农学,虽"胼手胝足,处之夷然,不以为苦。"柏文蔚16岁时,代父到私塾馆授课3年。柏文蔚父亲望子成仕,多次要他参加科考应试。父命难违,21岁那年他前往应试,从州试、府试、到院试,得心应手,一发即中。父母高兴,乡里羡慕,而他自己却认为:"经国大计,不在此雕虫小技也。"<ref>[http://www.yybnet.net/huainan/shouxian/201806/7627315.html “东南砥柱”柏文蔚],地方网,2018年6月28日</ref> 中日甲午战败后,柏文蔚与[[孙毓筠]]、[[张树侯]]等人在寿城内创立了"阅书报社",同时改良藏书楼,创立天足会,把改良思想付诸初步实践。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夏,柏文蔚考入求是学堂(后改名安徽大学堂)。知清廷与[[俄罗斯]]订[[西藏密约]],乃奔走呼号,痛斥清廷丧权辱国之非。他曾多次去[[南京]],结识了[[赵声]]、[[张伯纯]]等革命志士,共同组织了反清革命团体"强国会"。光绪二十九年,[[陈独秀]]、[[潘赞化]]等留日学生回国,在安庆召集各校学生于藏书楼前集会,柏文蔚在演说中慷慨激昂,强烈抨击清廷"宁以土地送友邦,不以土地遗汉人"的谬论,激励青年携手"革除恶政,拯民于水火。"与会人惊呼:柏君真英雄也!安庆知府闻此,恼羞成怒,查封了藏书楼,迫害参加集会的学生,柏文蔚愤而退学。 光绪三十年春,柏文蔚投武备练军学堂充当学兵。他联络[[熊成基]]、[[倪映典]]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发起组织"同学会",探讨如何推翻清王朝、推动社会进步的道路。在练军学堂卒业后,柏文蔚应安徽公学校长李光炯邀约入校任体操教习。任教期间,他与[[李光炯]]等加入了[[刘光汉]](即[[金少甫]])组织的专门从事暗杀活动的"黄氏学会"。同年秋,柏文蔚与陈独秀、[[常恒芳]]、[[宋少侠]]等人联络了一些优秀青年学生,秘密建立了反清革命团体"岳王会"。柏任南京分会会长,效仿民族英雄[[岳飞]],决心"精忠报国"。其主要任务是发动青年学生及清军内的中下级军士,暗杀清廷军政要员。光绪三十一年9月,柏文蔚应南京镇军三十三标第二营管带赵声之邀,辞去安徽公学教职,在赵营中任前队队官。同年冬,他率领南京岳王分会全体会员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不久,赵声升任三十三标统带,柏文蔚即被提升为管带。光绪三十二年底,孙毓筠奉孙中山之命由日本回国,在南京与柏文蔚、[[赵声]]密议谋炸两江总督端方,但事泄未成,孙毓筠被捕,柏文蔚难以存身,遂离职。光绪三十三年2月,柏去吉林[[胡殿甲]]统制的吉强军,充任文帮带兼马步队总教习。7月,吉林边务帮办[[吴禄贞]]组织督办公署,吴举荐柏为二等参谋。宣统元年(1909年)4月,吴又委任柏文蔚为屯田军一标标统。柏在东北5年间,与吴禄贞一起,先后资助过被清廷通缉的[[吴昆]]、[[熊成基]]等革命党人逃往日本。同年冬,柏奉督办之命赴[[韩国]][[汉城]],与韩国交涉东北的延吉问题。柏因购得一份东北地区全图,被驻韩的日本侦警认定为"国事侦探",遂回国。吴禄贞去职后,柏文蔚任屯田营管带,不久回奉天(今沈阳市)任督练公所参谋处二等参谋。<ref>[http://www.sohu.com/a/211948398_684118 柏文蔚在南京],南京众详传媒网,2017-12-21</ref> 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柏文蔚受[[陈其美]]电邀,南下赴沪,与黄兴等在陈其美家集会,决定由黄兴负责收复武汉,柏文蔚负责南京。柏遂赶抵南京,与同盟会负责人[[凌毅]]、[[李华侬]]等商讨起义方案。会后柏又赶回上海筹措枪支弹药。然后率领百余名敢死队员,带着上海革命党人赶制出的1200颗炸弹,连同购买的300支手枪,乘坐三等车潜回南京。柏与新军第九镇统领徐绍桢决定于农历九月初十晚10时起义。此事被两江总督[[张人骏]]侦知,徐绍桢被迫依令将部队撤出南京,起义之举暂搁浅。此时,[[张勋]]在城内布防捉人,徐绍桢率领的第九镇人心思散,随同柏文蔚来的人亦纷纷离去,最后只剩下柏文蔚、[[李华侬]]夫妇、凌毅4人,所幸第九镇正副目代表兵士来迎接柏文蔚,这才化险为夷。柏文蔚见[[徐绍桢]]畏难情绪很重,便耐心劝说诱导,晓以革命大义,使徐坚定了起义决心。当时全镇缺乏枪支弹药,柏文蔚再回上海,从总部领取枪弹10万发、炮弹3000发、炸弹2000颗、手枪500支、步枪300支、现款20万元,运到镇江。柏文蔚与林述庆等一起指挥了进攻江宁的战斗,赶跑了张勋,遂于10月12日收复南京。为统一思想,统编部队,各省革命党人代表集会南京,会议决定首先扩编柏文蔚所领导的部队为革命军第一军,柏任军长,驻蚌埠一带。 该年年底,柏文蔚奉命北伐,联合粤军分左右两翼,首先向北进攻固镇。革命军势如破竹,张勋等人败退。袁世凯急电要求和谈。北伐军参谋部命令柏文蔚停止前进。柏认为革命军如不乘胜追击到黄河以北,占领大片军事重镇,谈判桌上才会有主动权。因此,他口头上奉命停战,实际上沿津浦线继续向北进攻,进占徐州。但是,革命军内部主和妥协派占了上风,参谋本部电斥柏文蔚"奉令停战,竟前进不止,是有意破坏和局,特令申斥,勿得再误。"从而使本次进攻半途而废。 同年除夕(1912年2月17日),柏文蔚连接参陆两部4封急电,召柏立即回宁。柏的幕僚力阻,以防不测,但柏自问无罪,遂坦然星夜南下,于18日拂晓抵浦口,7时谒见孙中山说:"吾人兵力不过黄河,苟且以和,吾人毫无地位,北洋系力量完全存在,吾恐不及两年,袁氏反手,吾人无立足之地,大总统感想如何?"孙中山回答:"一人倒在地下,牵其一根头发而拽之立起,吾知其万万不能;大众皆愿讲和,不愿再事兵戎,吾岂能要大家牺牲,为吾一人争总统耶。"但是柏坚持反对议和的立场,并在陆军部召集的军事会议上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的主张未被到会大多数人员接受。 南北议和达成后,柏文蔚奉命协助皖督张毓筠统一安徽政局。柏即驰电庐州军政分府[[孙万乘]]、芜湖军政分府[[吴振黄]]、大通军政分府[[黎宗岳]],劝他们维护大局,早日取消分府。孙、吴先后依电宣布取消,唯黎宗岳置之不理。3月,柏文蔚奉命统水陆各军,武力解决黎宗岳浔军。浔军一股携械逃往山区,其余在胡聘臣指挥下投降,黎宗岳乘夜逃武汉。安徽军政终归于统一。4月下旬,柏文蔚接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长,柏在督皖期间,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政策,推进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发展教育、实业、交通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他严令查封鸦片烟馆,严惩毒贩,警方侦知英商太古公司的一艘轮船上装有大量鸦片,柏即令将鸦片全部查封,于都督府门前"和盐焚销"。英驻上海总领事罗磊率兵舰两艘驰皖威胁,要求赔偿损失。柏督师严阵以待,并予严词驳斥。10月间,孙中山巡视长江中下游各省途中,于安庆登岸向军民发表演说,称赞柏文蔚及安徽人民禁烟的正义行动。 民国2年(1913年)3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武装讨伐袁世凯。柏文蔚坚决支持。不久,袁即以"不服从中央"为借口,于6月下令将安徽都督柏文蔚免职。7月中旬,柏文蔚出任安徽讨袁军司令。下旬,柏由南京至蚌埠,成立讨袁军司令部,并集中皖军向颍州方向推进。当时袁军倪嗣冲部正向颍上进军,柏本欲赴前线督军驱倪,不料,8月7日安庆第一师师长[[胡万泰]]叛变,率部进攻都督府,并与讨袁军战于城郊狮子山。讨袁军失利,柏率少数随从突围至芜湖。后柏文蔚转赴上海,不久出走日本长崎。 民国4年5月,柏文蔚在日本获悉袁世凯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愤激至极,与黄兴、[[李烈钧]]、[[陈炯明]]等流亡日本的革命党人联合通电袁世凯,要袁必须对日施行"强力抵抗,即至破裂亦不顾恤",并表示革命党人暂"不作讨袁之举,俾政府与国民安心对外"。不久柏文蔚即加入了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是月下旬,柏文蔚离日赴南洋,与白楚香以"水利促成社"名义,在海外各埠奔走,半年后筹款12万余元,资助革命。由于劳累呕血日重,遂回新加坡住院治疗。是年秋,被[[唐继尧]]、[[蔡锷]]聘为南洋筹款总代表。12月12日,袁世凯公开称帝,次年2月,柏文蔚回到上海。5月,黄兴命柏文蔚用其从日本借贷的300万元日币即刻组练成一军,由柏任司令,以备讨袁。柏即奔走浙江、安徽一带,募集人马,筹措给养军需。6月袁世凯死,柏文蔚接黄兴函,组军作罢。 民国7年,柏文蔚任靖国军川鄂联军前敌总指挥,先后在四川夔州、湖北恩施一带指挥作战。民国9年又兼任鄂军总司令。柏文蔚自结识孙中山以来,发现有些人常在孙面前谗言挑拨。民国10年秋,柏文蔚到上海谒见孙中山时,坦诚相告:"文蔚自忖,自(随)从先生至今,不服从先生之事,绝想不出来。服从以何为定义?有一种人面见先生,胁肩谄笑,绝对服从;至与先生离开,所言所行无一不违反先生之主张。再有一种人,与先生若干年不见面,又或与先生相隔几万里,或几千里,他的所言所行绝不丝毫有违背先生之处;若与先生见面,研究重要问题,绝不敢昧乎良心,以顺为正,行妾妇之道以待先生。"交谈中,柏文蔚还向孙中山先生畅谈了导淮计划(柏的意见后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多有采纳)。并欣然应约协助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后,柏文蔚被委为建国军第二军军长。民国12年,孙中山指派柏文蔚参加改组国民党,并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的工作。民国13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柏文蔚所做军事报告,对正式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起了积极作用。在这次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秋,柏文蔚赴北方策动军队,奔波于豫、鲁、冀、察各省和上海之间,为北伐做准备。同年底至翌年春,柏文蔚奉命赴河南,协调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三军的团结,并在黑石关洛河东岸击败了北洋军队。此间柏文蔚曾任河南军校校长。民国15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再度当选中央执行委员。翌年1月,柏文蔚以淮上军为基础,组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并任军长。民国17年2月,在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 民国16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捕杀共产党人,实行独裁统治。柏文蔚强烈反对,他率领第三十三军营以上军官发出通电,宣布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敦促蒋介石下野。在其军长职务被撤销前后,尽管处境维艰,但仍挺身而出,掩护、营救了许多共产党员,如[[柯庆施]]、[[王更生]]、[[李运鹤]](原名[[郑鼎]]),以及被关押在鄂、川、黔"剿匪"指挥部的共产党员[[杨金龙]]、[[杨宗贞]]等。蒋介石被迫下野后,柏文蔚给某要人电文中称之"独裁政治之不良,今者独裁已倒"等由此获罪蒋介石。蒋授意何应钦撤免了柏的第三十三军军长职务。柏以北路宣慰使的空衔,在寿县创办"学兵团",热忱欢迎中共派廖运泽协助开展创办工作,并依廖的推荐,任命在南昌起义中任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团长的孙一中为学兵团团长,接纳了参加[[南昌起义]]的共产党员[[廖运周]]、[[孙天放]]、[[许德华]]([[许光达]])、[[叶守成]]、[[吴勤吾]]、[[张威武]]等人进学兵团。民国17年蒋介石复职后,柏文蔚的宣慰使空衔亦被免去。 民国20年9月,日本入侵东北,柏文蔚猛烈抨击国民党当局"先安内后攘外"的反动政策,并联络[[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为不受外侮,竭尽全力奔走呼号。对危害革命或专擅营私舞弊者或直言以争,或予以揭露。柏文蔚的一身正气,更加遭到蒋介石疑忌。民国22年,蒋介石密令安徽省主席[[刘镇华]]严密监视柏的行动,后竟密遣特务寻机刺杀。一日清晨,柏文蔚的一个部下突然来到柏在上海寓所流泪不止,柏问其何以如此,来者说:"我不是为自己伤心,而是为先生伤心","先生祸在旦夕,我特来报信儿,请先生速速离开,否则生命难保。"柏问为什么,来者说:"特务队捏造先生反动,已经很久了……已得到上级命令,要直接对您下手了。为先生着想,请您快速离开为好。"柏文蔚当即搭快车离沪赴宁,找到于右任,陈述情况,并申明:一旦遇难,一不向你求援,二不是用你伸冤,只要你为我作证,我是为什么而死,是被谁杀害的。因得[[于右任]]的保护,柏文蔚才免遭暗害。 民国26年卢沟桥事变后,柏文蔚数次请缨抗日,"均不获准"。晚年离开重庆,到湘西永绥(今花垣县)赋闲,每日诵经向佛,消极避世。此间曾撰写了《柏烈武五十年大事记》及许多诗词楹联。他一生追求真理,寄希望于共产党,曾作春联贴大门:"渴望国共合作,倭奴奸暴终必灭;吾神威灵显化,土豪劣绅不容昌。" 民国36年,柏文蔚登报声明辞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等职,以示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彻底决裂。4月26日,因患肝脓疡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终年72岁。 ==大东舆地图== 1908年初,清政府东北督办公署督办陈昭常和吴禄贞商议,决定派二等参谋柏文蔚去朝鲜的汉城,了解一下朝鲜的形势。柏文蔚化装成商人冒着严寒从局子街出发,昼夜兼程,经[[朝鲜]]的会宁、清津、西湖津、元山、釜山,到达[[汉城]]。由于日本的入侵,朝鲜内部分成两派势力,兵部尚书闵东镐主张拒日,结果媚日求荣的[[李完用]]占了上风,把国王给废了,日本控制了朝鲜。通过关系,柏文蔚认识了朝鲜户部尚书的儿子,此人系纨子弟,家里有一本十分珍贵的《大东舆地全图》,这张图在他的手里无足轻重,但在"间岛"问题的交涉上,却是一份铁证。因为这份历史地图清晰地标明了延吉地区为中国领土。有人愿出500元的高价买一张破旧不堪的地图,令这位户部尚书的公子喜出望外,因此柏文蔚很顺利地得到了这张地图。<ref>[http://www.docin.com/p-1257903523.html 朴实无华柏文蔚],豆丁网,2017-12-19</ref> 不久以后,这位公子哥才知道闯了大祸。日本警察探听到了这件事,并据此逐级上报。统监府得知有人购走了《大东舆地图》,而且是一个叫柏文蔚的中国人,无异于有人在统监府内扔了一颗炸弹。[[伊藤博文]]立即下令追查,不惜一切代价追回原图。柏文蔚来汉城的任务虽已经完成,但处境越来越危险,只好到中国驻朝鲜领事馆暂避。总领事[[马廷亮]]怕引出意外事件,因此嘱咐他立即返回国内。路上,日本警宪到处设卡盘查行人。一名日本宪兵拦住了柏文蔚,手里还拿着一张写着"柏文蔚"的字条问他:"认识这个人吗?"柏文蔚摇摇头称不认识。宪兵不放心,又对他搜了身,没有查到什么,只好把他放了。 柏文蔚乘车赶到仁川,而后乘轮船到[[烟台]],转回[[奉天]]。此时,柏正巧遇到了也在奉天的[[吴禄贞]],于是将汉城之行作了报告,并呈上了那份珍贵的地图。日后,这份地图成了对日交涉的重要依据。《大东舆地图》为朝鲜地理学家[[金正浩]]绘制,成图于1861年。此图不但证明现在的延边地区是中国的,还证明长白山天池在勘界中也在中国境内。<ref>[https://p.51vv.com/vp/RmsRejEC “民国元勋柏文蔚纪念馆”即将开馆],V篇,2019-06-06</ref> ==作品欣赏==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60"> File:M 1542936 20150728213042.png|柏文蔚书法作品 File:1530861159568 1658300 origin.jpg|柏文蔚书法作品 File:MVEkxeeYgy b.jpg|柏文蔚书法作品 File:Zc-16405-sml-94.jpg|柏文蔚书法作品 </gallery> ==视频== {{#ev:youku|XNDMyNDkwOTU5Ng|640|center|<big>第十集 东南砥柱 柏文蔚</big>|frame}} == 外部連結 == *[http://tv.sohu.com/20111213/n328894063.shtml 搜狐视频 铁血风云1911第5集:东南砥柱柏文蔚] ==参考资料== [[Category:中國大陸軍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柏文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