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137.2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柏林西非會議 的原始碼
←
柏林西非會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柏林西非會議'''<br><img src="https://static.dw.com/image/18277176_30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dw.com/zh/%E8%A5%BF%E9%9D%9E%E4%BC%9A%E8%AE%AE130%E5%91%A8%E5%B9%B4%E9%9D%9E%E6%B4%B2%E6%AE%96%E6%B0%91%E7%9A%84%E5%BA%8F%E6%9B%B2/a-18281936 圖片來自dw]</small> |} '''柏林西非会议'''([[英语]]:Berlin Conference,意指柏林会议;[[德语]]:Kongokonferenz,意指刚果会议)由[[欧洲]]强国在1884年至1885年与[[德国]][[柏林]]举行,以准备他们在[[非洲]]建立[[殖民地]]与发展贸易。与会国最后达成了'''柏林会议总议定书''',正式开始[[瓜分非洲]]<ref>[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africa-is-not-a-country-2/ 瓜分非洲],storystudio</ref> 。 == 会议 == 利奥波德二世成功就有关非洲贸易之事,说服法国与德国。在葡萄牙的倡导下,[[德国总理|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于1884年邀请了[[奥匈帝国]]、[[比利时]]、[[丹麦]]、[[俄罗斯帝國]]、[[法国]]、[[荷兰]]、[[葡萄牙王國]]、[[瑞典-挪威聯合|瑞典-挪威聯合王國]]、[[西班牙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西班牙王國]]、[[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意大利王國]]、[[英国]]、[[美国]]与[[奥斯曼帝国]] 十五国代表参加柏林会议,以达成共识。 == 总议定书 == 议定书定下了以下的条款: * 刚果自由邦正式被定为国际刚果协会的私有财产。于是,二百万平方公里的刚果领土(今[[刚果民主共和国]]之全境)被划为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财产。 * 全体十四个与会国将于刚果盆地全境、[[马拉维湖]]及其以东邻近地区享有自由贸易之权利; * [[尼日尔河]]与[[刚果河]]将对船只自由开放; * 与会国签署禁止贩卖[[奴隶]]; * 根据“有效原则”,与会国只有真正控制某殖民地时,才可以拥有它们。 * 如若任何国家在将来想拥有非洲海岸的任何部分,都必须通知其他签署国或是订立[[保护国]]。 值得注意的是,柏林协定书的行文中,第一次提及有关与会国之[[势力范围]]的国际协定。 == 结果 == 会议过后,欧洲列强加速她们瓜分非洲的行动。在几年之内,名义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领土全被瓜分。1895年时,只有[[利比里亚]]、[[奥兰治自由邦]]与[[德兰士瓦]]仍为[[独立]]国家。[[阿比西尼亚]](今衣索比亞)于1889年至1896年成功抵抗[[意大利]]自[[厄立特里亚]]而来的侵略,史称[[第一次意阿战争]],是非洲唯一的独立原居民国家。1902年前,非洲九成以上的领土都被欧陆国家控制。撒哈拉沙漠之土地,大多为法国所有。英国在镇压了[[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馬赫迪]]和与法国解决[[法绍达事件]]后,与埃及共同统治苏丹。 英国发动了两次[[布尔战争]],征服了布尔人的国家。1911年,法国与西班牙瓜分了[[摩洛哥]]。1912年,意大利从[[土耳其]]夺得[[利比亚]]。1914年,英国正式占领埃及全境,列强瓜分非洲结束。在这个时候,除了利比里亚与埃塞俄比亚之外,其他非洲土地全归欧洲国家所有。 另外列强在会议上罔顾非洲各民族的实际分布,采取直接在[[地图]]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做法,造成了现今不少非洲国家之间的[[国界]]异常平直,也因此为这些国家遗留了不少影响至今的[[部族]]纷争。 ==缘由== 1880年代,欧洲国家对非洲有了更大的兴趣。[[亨利•莫頓•史丹利]]于1874至1877年发现了[[刚果河]]盆地,终于找到非洲最后的“未知的地域”([[拉丁语]]:terra incognita)。[[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 (比利时)|利奥波德二世]]于1876年成立了[[国际非洲协会]]([[法语]]: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Africaine)。得知史丹利的成功后,利奥波德二世邀请他参与协会的工作。该协会的宗旨是探索非洲与为非洲人民带来“文明”。1878年,另一类似组织[[国际刚果协会]]成立,虽与非洲协会关系密切,但比较注重经济发展之工作。比利时国王秘密地买通了刚果协会的投资者,把刚果协会变成追求[[帝国主义]]的组织,而表面上则以看似支持[[慈善]]事业的非洲协会作掩饰。 由1879年到1884年,史丹利再回到刚果,但不是为求探索领地,而是作为利奥波德二世的探子,谋求在刚果建立一个国家。与此同时,[[法国]]的海军军官[[皮埃爾•薩沃尼昂•德•布拉薩]]到达刚果盆地西岸,并于1881年在[[布拉柴维尔]](今[[刚果共和国]]首都)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而且,[[葡萄牙]]由于曾经与刚果帝国签署过条约,所以在1884年2月26日与[[英国]]签署条约,企图阻止刚果协会扩张到[[大西洋]]的海岸线。 除了以上国家,其他欧陆国家也想在非洲建立殖民地。法国在1881年占领了[[突尼西亚]]和今刚果共和国的领土,又在1884年得到[[几内亚]]。1882年,英国占领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埃及]],并因此控制了[[苏丹共和国|苏丹]]与部分的[[索马利亚]]。在1870年与1882年,[[意大利]]夺得[[厄立特里亚]]。刚刚崛起的[[德国]]也在1884年把[[多哥]]、[[喀麦隆]]与[[納米比亞|西南非]](今[[纳米比亚]])纳入为他的[[保护国]]。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軍政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柏林西非會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