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89.2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柳条湖 的原始碼
←
柳条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柳条湖</big> ''' |- | [[File:柳条湖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柳条湖 地理位置;崇山路段与柳条湖街的交会处 该地景点;北塔公园等 著名历史事件; "九一八事变"的开端 |} '''柳条湖'''是在沿着沈阳的一环向东方向行进到崇山路段与柳条湖街的交会处,就是柳条湖地区。 柳条湖地区紧靠一环,面积庞大,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地方。如今这里既是交通[[枢纽]],又是商业繁荣之地,成为沈阳市版图上重要的一块。 ==序言介绍== 柳条湖[回顾历史] "[[九一八事变]]"的开端--柳条湖事件 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九月十八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在国际上,这起事件经常被拿来与纳粹[[德国]]的国会纵火案相提并论。而作为九·一八事件的开端,柳条湖事件 "柳条湖"事件中被炸死的中国人 好多年以前,在辽宁省的沈阳城北面,有一个柳条湖村。别看这个村庄不起眼,可咱们中国人却永远地记住了它。因为,就是在这个村子附近,[[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了一起侵华事件,以此挑起了一场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的东北地区,遭受了长达十四年的殖民统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也就柳条湖事件。 自从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就企图侵占中国的东北。后来,[[俄国]]人从北面打进了中国,把东北划成了他们的势力范围。日本人不服气,竟在中国东北地区同俄国进行了一次大战。从俄国人手中夺得了半个东北。但是,他们的野心还不仅仅如此,他们是想通过征服整个东北,从而达到征服全中国、[[全世界]]的目的。所以,总想找借口,挑起新的战争。 1930年春,日本驻扎在东北的关东军就开始准备这场战争了。关东作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经过仔细地侦察研究之后,选中了柳条河作为挑起战争的地点。他们决定在这个地方,制造一起铁路爆炸事件,然后把这一罪责,推到中国的东北军身上,借此[[发动战争]]。 一年以后,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等人,又根据石原莞尔的建议,制订了一个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具体计划。他们认为柳条湖这个地方对他们很有利。因为这里比较偏僻,便于行事。另外,这里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宫驻地非常近。爆炸以后,很容易让人们想到一定是东北军干的。同时,这个地方也有利于日军发起进攻。 计划制订好以后,日本人就立刻开始积极地准备起来。爆炸铁路的任务交给了奏天特务机关辅助官花谷正少佐和曾经当过[[张学良]]顾问的柴山兼特务机关辅助官今田新太郎上尉身上。[[花谷]]和[[今田]]接受任务以后,立刻开始秘密组织人马。他们先把工兵出身熟悉爆破技术的河本末守中尉,从驻扎在虎石台的日军,独立守备队,调到了柳条湖分遣队,并当面给他下达了秘密指令,要他组织一支爆破小组,准备在柳条湖一带炸毁铁路。 除了炸铁路的工作以外,日本关东军还秘密地准备,当柳条湖一爆炸,就立刻命令部队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 1931年9月18日的夜里,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几颗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秋风微微地吹动着地里的[[高粱]],发出一阵阵轻轻的沙沙声。河本末守和他的爆破小组悄悄地摸到了柳条湖附近的铁路边,把今田给他们准备好的黄色方形炸药放在了距北大营兵营仅仅八百米的铁路两边。夜里10点20分,河本引爆了[[炸药]]。只听一声巨响,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便由此开始了。 这条铁路当时叫"南满铁路",是日本人修筑的。他们计划炸坏一点路舅,然后用[[贼喊捉贼]]的伎俩,向中国军队进攻。事实上,爆炸以后,铁轨只被炸弯了1.5米,火车仍然可以通过。但是,这并不影响日本借此挑起战争的阴谋。当炸药爆炸以后,河本末守立刻向他的行动小组一边喊着,一边朝北大营的方向射击,同时,他还向日军独立守备队的川岛大尉报告,说:"北大营的中国军队,炸毁了铁路,正在激战。"川岛又立刻把这一谎话,报告了日军关东[[司令部]]。板垣代理司令官马上给早就准备好的日本各部队下令,让他们向中国军队开火,并向北大营和沈阳城发起进攻。 这时候,驻守在北大营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许多士兵被枪炮声惊醒,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因为旅长[[王以哲]]不在军营,所以参谋长赵藩只好一面命令全旅进入预备阵地,一面给王以哲打电话,同时,他还把日军突然进攻北大营的情况,报告给了中国东北军参谋长[[荣臻]]。荣臻早已接到蒋介石不许抵抗的命令,所以,他命令[[赵镇藩]]:"不许抵抗,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 在"不准抵抗"的命令下,东北军北大营的官兵们不得不他皇撤退。日军不费一点气力就打败了第七旅。 就在北大营受到日军袭击时,[[日本]]关东军各部也都接到了命令,向沈阳开来。他们配合驻扎在沈阳的日军,很快占领了沈阳城。 接着,日军又向离[[沈阳]]十公里的东北军第二大军或东大营进攻。驻扎在东大营的东北军和讲武堂学员却不战而退,使日军顺利地占领以这个军营。 由于许多中国军队都执行了[[蒋介石]]的"不准抵抗"的命令,所以,日军只用了一夜时间,就完全控制了这座东北的重要城市。 日军占领沈阳以后,又在南满铁路沿钱展开了全面攻势。并很快占领了营口、田庄中、盖平、[[海城]]、辽阳、鞍山、铁岭、开原、[[四平]]、本溪、抚顺、沟邦子等重要军事城镇。 9月19日,日军攻克了[[长春]]。 21日,日军占领了[[吉林]]。 从9月18日至25日,仅仅一周的时间,日军就攻占了[[辽宁]]、吉林两省的三十座城市,并完全控制了十二条铁路。 占领了沈阳、长春、吉林等地以后,日军又迅速把侵略的战火,烧向东北全境。<ref>[https://www.360kuai.com/pc/94934caf7228265c9?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柳条湖事件后,张学良一枪不放撤出东北,为何马占山坚持抗日?] , 快资讯 2020-05-15 </ref> 10月份,日军准备向[[黑龙江]]推进。但是,由于黑龙江不属于日本的势力范围,他们怕贸然进攻会引起苏联的出兵。于是,就让已经投降日本的张海鹏率领伪军向齐齐哈尔进攻。结果,遭到了东北军第三旅的阻击。第三旅在[[马占山]]旅长的指挥下,炸毁了嫩江桥,迫使敌人停在了对岸。 后来,日军又想用逼迫的手段,让马占山放弃抵抗,结果遭到了拒绝。于是,在10月17日,日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马占山的部队经过顽强抵抗以后,由于[[寡不敌众]]。不得不后撤。10月18日,日军占领了黑龙江的重要城市齐齐哈尔。从此,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又落到了敌人手中。1932年2月5日,日军经过激烈的战斗,占领了哈尔滨。 至此,日本帝国主义从1931年9月18日的"柳条湖事件"开始,一共用了四个月零十八天,终于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从而使东北人民开始了一个漫长的、饱受屈辱的亡国奴生活。许多不堪忍受日本帝国主义欺辱的中国人,纷纷逃进了关内,过着到处流浪的生活。还有许多丧失了家园的中国人,自愿组成了抗日义勇队,在白山黑水间,与日本强盗作不屈的斗争。 [[File:柳条湖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后来,有人用如泣如诉的笔调,谱写了一首歌,叫《松花江上》,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日本侵略者的控诉: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可家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呀,爹娘呀,什么时候才能聚在一堂?" ==老地段新模样== 据说当初筑一环路时之所以要经过柳条湖地区,正是看中了这里地广人稀;不过,时间流过,城区扩展,现在的一环路柳条湖段已经成为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沈阳重要地带。 湖水滋润的土地 柳条湖 柳条湖地区有多大?一直在这里居住、如今已经67岁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最北可到"九一八纪念馆"一带,南到新开河;东到望花街,西到北塔街。按照老人的说法,以前的柳条湖地区比这个范围还要大。 清朝初期的时候,在[[沈阳]]旧城的东北部有一个天然的大水池,水池里生长[[莲花]]。每到应季,莲花盛开,芳香飘逸,信步四周,花香仙境。盛京八景平添一处景致"花泊观莲"。当时这个荒郊之地几乎没有人居住,甚至没有名称作为记号。随着来这里观赏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便以这个形状犹如柳树枝的湖水命名此地为"柳条湖"。 到了1877年,为了灌溉农田,清朝开始在沈阳兴修水利。在整个沈阳城北部开凿水渠,引浑河水用以[[灌溉]],这条水渠就是现在环绕沈阳的新开河。这条水渠修成后,柳条湖里的水消失。但是,柳条湖的名字被保留了下来。 没有人料到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让一直默默无闻的柳条湖地区从此世界闻名。 沈阳解放后,一步步扩城,柳条湖地区的居民渐渐增多,又先后出现了公园、市场、[[客运站]],但是这里真正川流不息还是因为崇山路贵为一级马路。 因为生活这里变得丰富 在沈阳众多老字号地区中,柳条湖地区的名气不小,之所以为大家所熟悉,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这里有长客总站、[[北塔公园]]等多处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点。 说到柳条湖地区,就不能不提北塔公园。修建于1643年(一说1645年)的北塔,是清初沈阳东、西、南、北四塔中,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几乎与柳条湖有着相同的年龄。在300多年的历史中,这座经历了风雨的塔之所以得以保存下来,与沈阳人对它的关爱密不可分。特别是[[沈阳]]解放前,由于连年战乱,北塔境况不妙。20世纪50年代初期,沈阳市对北塔进行了精心修护。当时技术有限,工程每一步进展都很不易。 比如为在塔前挖一个水池美化环境,就需要很长时间。有老人回忆说,当时人们是一铁锹一铁锹挖出的泥沙,然后再用三轮手推车将泥沙运走。这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工作,眼见着工程进度缓慢,便有一些附近居民干脆自愿加入了施工队伍,充当义务工。于是各个型号的[[铁锹]]、装菜用的竹筐、买菜用的菜筐、晾晒谷物用的簸箕加入了施工队伍,有种众人皆兵的感觉。人员一下壮大了,大家热火朝天地忙碌了一阵子,北塔便修旧如旧了,还增添了一些美景。 而越接近现在,对北塔的保护越精细。1985年,沈阳市对北塔再次进行维修,而后又修建了北塔公园,为人们娱乐休闲提供了免费场所。 就在北塔公园的对面,便是柳条湖地区另一处标志性建筑---长客总站。长客总站1989年投入使用,当年计划长客总站成为沈阳客运交通的中枢,在选址上下了一番心思,其中还有一件趣事。长客总站负责人徐女士告诉记者:"一般情况都是火车站与客运站相邻而建,长客总站当时选在一环旁,也是为了与火车站依靠。其实,当时正值筹建铁路新北站,原本地址已经确定在了柳条湖地区,于是长客总站闻风而动,也很快修在了这里。可是后来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新北站修在了惠工,长客总站只好单独为[[旅客]]服务了。" 有了北塔和长客总站两个核心,便在周围逐渐形成了各式建筑,形成了现在柳条湖地区这样的格局。 城市文明的留痕 有人回忆说刚建长客总站的时候,柳条湖地区除了几座五六层楼房外,都是低矮的棚户[[平房]],更多的是大片荒地。不到20年的时间,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许是沈阳城市进程的一个缩影。 在柳条湖地区的大部,随处可见刚刚完工的高大[[居民楼]],而几个即将入住的现代化社区据说有几十万平方米的面积;在柳条湖地区的崇山路、柳条湖街两旁,几乎布满了诸如[[酒店]]、KTV、大型超市等各式商家,虽然目前还比不上西塔[[灯红酒绿]],但是谁又能保证将来有一天这里不会出现沈阳又一个热点地段---北塔呢? 在柳条湖地区腹地有一座贯穿新开河的桥梁---宁山桥,最能说明问题。据老人们回忆,以前没有宁山桥,由于新开河一河之隔,附近居民去北塔[[公园]]和周边地区必须绕路行走,很不方便。所以,当地老人有时不得不几天不出家门。 2014年,宁山桥成为[[沈阳]]市城建便民工程的一项工程,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工期。新修建的宁山桥不仅路面平整、桥面宽阔、[[人行道]]方便,还可以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 无论[[事物]]如何变化,"柳条湖"三个字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思维之中。更有说法将这里定义为沈阳适合居住的地块,为柳条湖地区赋予了新的意义。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p31530fbmdw|480|270|qq}} <center>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柳条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