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27.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柴灣 的原始碼
←
柴灣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柴灣''' </p> |- |<center><img src="https://static02-proxy.hket.com/res/v3/image/content/2700000/2703709/mark_thumb_20200723_S_1024.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703709/%E3%80%90%E7%A5%9E%E7%A7%98%E7%AC%A6%E8%99%9F%E5%86%8D%E7%8F%BE%E3%80%91%E6%9F%B4%E7%81%A3%E5%8D%80%E5%A4%9A%E5%80%8B%E5%B1%8B%E8%8B%91%E7%8F%BE%E5%A5%87%E6%80%AA%E3%80%8C%E8%B8%A9%E7%B7%9A%E3%80%8D%E6%A8%99%E8%A8%98%E3%80%80%E6%9C%89%E4%BD%8F%E5%AE%A2%E9%81%AD%E9%99%8C%E7%94%9F%E4%BA%BA%E7%8B%82%E6%95%B2%E9%90%B5%E9%96%98 圖片來自hket] </small> |} '''柴灣'''(Chai Wan),是[[香港島]][[東區 (香港)|東區]]的一個地區,屬於[[香港市區]]範圍之內,以[[將軍澳]]海灣與[[將軍澳新市鎮]]相望。 ==歷史== === 上古至宋元 === 记载古代香港历史的地方志《[[新安县志]]》,没有关于柴湾的直接记载,不过根据香港市政局编印的《罗屋博物馆》 考证,柴灣一帶相信早於[[宋朝]]時便有人聚居。當時來往廣州、浙江和福建之間的船隻,有時途經柴灣時到岸上取水。 ===明清時期=== [[萬曆]]元年(1573年),於南頭設立縣治,取名[[新安]],喻意「革新鼎安、轉危為安」。清[[康熙]]元年(1662年),為防止沿海居民與[[鄭成功]]軍隊接觸,下令[[遷界]]禁海,[[新安縣]]一度併入[[東莞縣]],後復界,新安縣恢復。不過嘉慶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一九年)編撰的《新安縣誌》沒有關於柴灣的記載,村莊名錄也沒有「柴灣」的記錄,大概是因為當時人口相當稀少。[[道光]]八年(1842年)[[鴉片戰爭]]後簽《[[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予[[英國]],從此柴灣脫離新安縣。 根據1841年的[[人口普查]]資料,柴灣[[人口]]只有30人,到了1891年增至208人。十八世紀初柴灣移民多為客家人,從廣東寶安縣移居並開墾成六條村:羅屋、藍屋、成屋、陸屋、西村和大坪州,羅屋為最大村落,當地居民以[[捕魚]]及[[耕種|務農]]為生,亦有部分村民以[[石灰#製法|燒灰]]為業。燒灰取自岸邊貝殼和海底珊瑚,燃料為柴薪 ===英治初期=== 1843年[[英軍]]曾於柴灣設立[[軍營]],其位置就是今天的[[天主教明德學校]]新舊校舍及[[柴灣警署]]所在的[[丘|小山丘]],但因[[軍人]]紛紛感染[[熱病]],其後將軍營遷至高地,即現時[[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之處,並於附近設立[[炮台]]作為[[海防]]用途,即現時[[香港海防博物館]]之處。1925年[[香港童軍]]於現時屬於[[柴灣公園]]範圍的[[童軍山]]興建香港首個[[童軍]]營地。 由於19世紀的佔主導地位的軍事力量主要是[[海軍]]力量,所以當時的[[香港殖民地時期|殖民地政府]]選擇了[[中西區 (香港)|中西區]]及[[灣仔區]]建立[[維多利亞城]],作爲政治、軍事及商業中心,而柴灣位於香港島東部邊陲,臨近廣闊的[[藍塘海峽]],並置於[[鯉魚門]]的後方,沒有天然屏障包圍保護,容易有被[[海盜]]襲擊的危險,無險可守,所以即使是20世紀上半葉,甚至直到[[香港日治時期|淪陷時期]],柴灣仍然長期處於發展滯後的境況,且被視為[[郊區]]一部份。根據一九九零年一月香港市政局出版的《羅屋民俗館》記載,日佔時期(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憲兵也有搶掠柴灣區民眾的物質,可幸殺戮並不嚴重. ===工業發展時期===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完結後,[[香港重光]],但[[中國大陸]]爆發[[第二次國共內戰|國共內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建政]],大量[[中國人|中國大陸不滿中共執政之難民]]紛紛移港定居。包括[[華人]][[官員]]在内的[[港英政府|香港政府]]為了處理好當時大量[[移民]]所造成的住屋和就業問題,於是仿效英國[[工業革命]]帶動[[經濟]]的做法,在柴灣設立工業區,並興建多個[[公共屋邨]],令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1951年政府設立柴灣平房區以容納大量[[逃港|新大逃港難民]],即現時[[興華邨]]、[[興民邨]]、[[康翠臺]]、[[樂翠臺]]和[[高威閣]]的前身,亦有由教會興建的[[循道衞理教會村|愛華村]]。1959年柴灣原有的[[鄉村|村落]]被清拆,改建成27座[[徙置大廈]]。至1968年,柴灣人口已增至80,000人。 1970年代柴灣興建大量[[工廠]],成為新興[[工業區]];並且開始陸續拆卸[[徙置區]],興建為公共屋邨,香港政府還把其中的公共房屋命名為[[興華邨]],這個名字有華人在香港復興,當家作主的深遠意味。柴灣最初的公共屋邨有[[柴灣邨]]和[[興華邨|興華邨第一期]],但這兩邨已被拆卸及重建或重新發展。 港鐵[[柴灣站]]現址原本是利眾街前段及垃圾收集站所在地,因興建柴灣地鐵站而於1982年3月拆卸,利眾街亦因而被縮短,原有的柴灣巴士總站則成為今日柴灣道迴旋處,並遷移至地鐵站鐵路天橋之下。 ===發展港島東=== 為應付市民對住宅的需求,並配合[[港鐵|地鐵]][[港島線]]的興建,政府和[[發展商]]在1980年代開始一直大力發展區内住宅建設和相關基礎配套建設,包括[[公共房屋]],[[居屋]]和[[私人樓宇]],應付市民的不同需要。1985年5月31日,香港地鐵[[港島線]]正式投入營運,而[[柴灣站]]也於同日啟用。 1988年起,多個[[住宅]]項目相繼落成,令柴灣人口進一步增加。柴灣工業學院(現稱[[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分校]])同年啟用。1989年[[東區走廊]]第三期通車,東區走廊延伸至柴灣,成為柴灣往來港九其他各區的高速公路,大幅減低[[柴灣道]]的交通擠塞。 2009年,有[[辦公大樓|商廈]]特色的[[青年廣場]]落成,並分階段啟用。至近年香港島商業區非核心化,港島區的商業樓宇分佈漸變得分散,包括柴灣和鰂魚涌在內的工貿區開始有大量甲級寫字樓和酒店落成。 由[[中國海外宏洋]]或有關人士持有的柴灣蜆殼工業大廈,向城規會申請,將該工廈重建成為[[酒店]],以紓緩業界對酒店的需求。該廈位於柴灣利眾街12號,鄰近柴灣站。 ==地理位置==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定圖則及地區規劃,柴灣屬於港島規劃區的第20區,範圍包括[[杏花邨]]和[[小西灣]]<ref name="tpb-1">[http://www.info.gov.hk/tpb/mobile/tc/list_of_plans/coverage.html 法定圖則涵蓋的範圍] 城市規劃委員會</ref>。柴灣北接杏花邨[[白沙灣 (港島東區)|白沙灣]]以西的[[鯉魚門度假村]],西連[[大潭郊野公園]]([[柏架山]]),南達[[石澳郊野公園]]([[歌連臣山]]及[[砵甸乍山]]),東鄰[[藍塘海峽]]。 柴灣地理位置獨特,三面環山,東北方面向[[藍塘海峽]]及[[將軍澳]],和[[跑馬地]]一樣都是[[香港島]]的[[谷地]]。柴灣有[[海拔]]532[[米 (單位)|米]]的香港島第二高山[[柏架山]],以及[[歌連臣山]]、[[砵甸乍山]]作為天然屏障,因此其天然深水良港的條件,適合船隻避風。 ==地名== 柴灣是一個位於[[鯉魚門海峽]]的外灣,為[[香港島]]最東的[[谷地]]。由於三面環[[山]],加上[[河流|水源]]充足,所以盛產大量[[木材]]。這些木材可作[[柴|柴薪]]之用,所以這個[[海灣]]被命名為'''柴灣'''。 另外「柴」在[[客家話]]中發音與粵語「西」音近,故此過去「柴灣」又名「西灣」,英文一度譯成「Sai Wan」,而毗鄰柴灣的社區亦有「[[小西灣]]」之稱。1950年代港府開發柴灣時,有人認為「柴」字不吉利(粵語「拉柴」即死人),建議改為「翠灣」,因而有[[翠灣邨]]之稱,但除了翠灣邨外,「翠灣」一名沒有流行起來。區內大部份公私營屋苑皆以翠字命名,如環翠邨,怡翠苑,新翠花園等。 ==人口== 根據[[香港政府]]2001年[[人口普查]],與香港島其他區域一樣,柴灣住戶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比全港住戶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多,柴灣居民的教育水平亦比全港教育水平高,顯示柴灣的居民的生活水平處於較前的位置。其外,柴灣所屬的[[東區 (香港)|東區]]的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在[[香港十八區]]中僅次[[中西區 (香港)|中西區]]和[[灣仔區]],排名全港第三位。 據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數據,柴灣人口為179,025人。 ==特色== ===居住族群=== 柴灣自[[客家人]]移居開始,成為當地核心居民,充滿濃厚的[[客家文化]]色彩,及後雖受到[[英國]]管治,但沒有濃厚的[[殖民地]]色彩,所留下的歷史痕跡也不多,僅保留[[軍事設施]]。直到戰後,大量中國大陸[[難民]]來港,以廣東省佔最多,[[廣東文化]]因而大大影響居民生活。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廣東省以外省份的[[香港新移民|新移民]]才陸續增加,漸漸形成當地的[[文化]]。由於香港島是高度城市化的都會區,大部分居民(尤其是年青一代)已經落地生根,認同自己是香港人。 ===傳播媒體中心=== 柴灣亦是多所本地或外地傳播媒體的總部所在地,這些媒體有: * [[明報]] * [[亞洲周刊]] * 南華傳媒 * [[Now TV]] ===車廠重建=== 柴灣擁有兩間[[香港島]]最大規模的[[巴士]]車廠。以前柴灣是[[中華巴士]](中巴)最重要的[[基地]],也都是首間於柴灣設立巴士車廠的巴士[[公司]],其辦公室也都設在其柴灣車廠,即使1993年中巴喪失26條路線(全數撥歸給[[城巴]]接辦),但因為仍擁有[[專營權]]的關係,其地位依然未受動搖。直到中巴專營權於1998年結束後,大部分柴灣巴士線都改由[[新世界第一巴士|新世界第一巴士(新巴)]]和城巴接手,而新巴也跟中巴一樣在柴灣建立其大本營。而城巴在被[[新世界第一巴士|新巴]]的母公司[[周大福]]收購後亦使用柴灣設立總車廠。中巴計劃重建柴灣巴士廠為大型住宅項目,惟計劃遭[[城規會]]否決。後來中巴跟合作夥伴[[太古地產]]修改方案後再到城規會闖關,最終成功。 ===地理環境=== 柴灣擁有翠綠群山環抱,在[[地理]]上自成一隅,遠離繁囂,經過多年的發展,尤其是在鐵路及公路的建設和改進,吸引不少其他區域的市民遷入居住。 柴灣地少人多,土地供應非常短缺,以致不少[[房屋]]都需要[[建築]]在山坡上。故此柴灣也有不少[[屋苑]]建築在山坡上,例如位於[[大潭道]]的[[山翠苑]]、[[興民邨]]、位於[[環翠道]]的[[興華邨|興華(二)邨]]、[[峰華邨]]等。 此外柴灣為[[港鐵]][[港島綫]]終點站所在地,港島綫連接柴灣和港島區多個[[商業中心區]]與購物區如[[銅鑼灣]]、[[灣仔]]、[[中環]]以及近年興起、座落在[[鰂魚涌]]和[[太古城|太古]]一帶的[[港島東]]商業區;柴灣亦為[[東區走廊]]起點,可直達港島商業區,並可再連接新建的[[中環灣仔繞道]],前往[[中環]]和[[上環]]將更快捷。其中由[[新鴻基地產]]和[[地鐵公司]]合作發展的[[新翠花園]]便是位處港鐵[[柴灣站]]上蓋,而由[[新世界發展]]興建的[[康翠臺]]亦位於距離該站路程約5分鐘的位置。此外周邊的[[環翠邨]]、[[興華邨]]、[[樂翠台]]、[[永利中心]]等屋苑居民,也可以方便地使用鐵路和陸路交通,與中環、上環、灣仔商業區和港島東商業區形成半小時生活圈。 ====環境建設==== 柴灣區居民和[[區議員]]積極推動區內[[綠化]]和保育工作,得到了居民的支持,使居民不但擁有[[都市化]]的便利,同時也擁有優美綠化的[[公共空間]],如[[海濱長廊]]、[[公園]]、休憩處、[[郊遊徑]]等,有著與[[大自然]][[共生]]的[[生活質素]]。 ====公共空間==== 城市園林,除供居民進行文化娛樂、休閒、[[健身]]、怡情等活動之外,同樣重要的功能是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創造健康的、宜居的場所。柴灣區內的休憩用地有19.94公頃,大型的有[[柴灣公園]]、[[永泰道花園]]、[[小西灣海濱花園]]、[[杏花邨海濱長廊]]等,園内有不少從外地引入的[[植物]],供人觀賞。 ====土地用途==== *柴灣區的面積611公頃 **柴灣區的綠化區域,大自然區域,休憩區域達307.6公頃,佔柴灣區的面積50.34% **綜合發展區:1.62公頃 **[[住宅]]/[[商業]]:3.04公頃 **住宅(甲類):72.31公頃 **[[工業]]:14.54公頃 **政府、機構或社區:71.07公頃 **休憩用地:19.94公頃 **其他指定用途:90.08公頃 **綠化地帶:166.35公頃 **海岸保護區:5.88公頃 **[[郊野公園]]:115.43公頃 ==建築== ===主要公共設施=== *[[柴灣公眾貨物裝卸區]] *[[柴灣泳池]] *[[柴灣公園]] *[[柴灣體育館]] *[[環翠邨公園]] *[[青年廣場]](前稱[[香港青年發展中心]]) *[[小西灣綜合大樓]] *[[小西灣運動場]]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柴灣華人永遠墳場]] *[[歌連臣角火葬場]] ===著名地點=== *[[羅屋民俗館]],香港法定古蹟。 *[[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安葬[[香港保衛戰]]中陣亡的香港守軍軍人。 *[[天主教明德學校|天主教明德學校舊校舍]] ===主要住宅=== ====私人屋苑==== *[[新翠花園]] *[[高威閣]] *[[灣景園]] *[[永利中心]] *[[金源洋樓]] *[[仁樂大廈]] *[[建業大廈]] *[[藍灣半島]] *[[杏花邨]] ====居屋屋苑==== *[[山翠苑]] *[[怡翠苑]] *[[宏德居]] *[[茵翠苑]] *[[康翠臺]] *[[樂翠臺]] *[[景翠苑]] *[[樂軒臺]] *[[杏翠苑]] *[[悅翠苑]] ====公共屋邨==== *[[柴灣邨]] *[[興華邨]] *[[漁灣邨]] *[[環翠邨]] *[[興民邨]] *[[翠灣邨]] *[[峰華邨]] *[[翠樂邨]] *[[華廈邨]] *[[連翠邨]] ====大型商場==== *[[新翠商場]] *[[藍灣廣場]] *[[杏花新城]] *[[興華廣場]] *[[環翠商場]] *[[小西灣廣場]] ====工業大廈==== *[[四興隆工業大廈]] *[[康民工業中心]] *[[柴灣工業城]] *[[楊耀松第八工業大廈]] ===治安=== 在[[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附近有[[柴灣警署]]。 ===醫院=== 設有[[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是[[東區 (香港)|東區]]唯一大型政府醫院,為香港島各區居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 ===學校=== 柴灣有多間中學、小學、國際學校、特殊學校和專上學院。 *中學 **[[寶血女子中學]] **[[文理書院 (香港)]] **[[張振興伉儷書院]] **[[衛理中學]] **[[明愛柴灣馬登基金中學]] **[[聖公會李福慶中學]] **[[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 *小學 **[[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 **[[天主教明德學校]]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愛學校]] **[[救世軍韋理夫人紀念學校]] **[[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學校]] **[[港大同學會小學]] *幼稚園 **[http://www.starkg.edu.hk 天主教海星幼稚園] **[http://www.tungwahcsd.org/tc/our-services/youth-and-family-services/day-nursery-services/CHCNS/introduction 東華三院捷和鄭氏幼兒園]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111094831/http://home.school.hk/system/tool/webpage/index.php?netroom_id=1671&channel=&tool_id=19056&tool_admin=&popup=1 粵南信義會腓力堂興民幼兒學園]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620230807/https://www.cwbclmc.edu.hk/ 柴灣浸信會學前教育中心呂明才幼稚園] **[http://www.elementiedu.org 新翠培元幼稚園]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020003704/http://ccccwcdn.edu.hk/ 中華基督教會柴灣堂幼兒園] **[http://www.tekg.edu.hk 勵志會陳鄭潔雲幼稚園] **[http://www.wantsuikg.edu.hk/ 港九街坊婦女會環翠幼稚園]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020003647/http://kiepw.methodist.org.hk/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愛華村堂幼稚園]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26061054/http://hwns.elchk.org.hk/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興華幼兒學校]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26061056/http://www.sjlk.edu.hk/ 路德會聖雅各幼稚園] **''已結束'' ***[[啟明幼稚園]] *國際學校 **[[法國國際學校]] *特殊學校 **[[香港西區扶輪社匡智晨輝學校]] *專上學院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分校|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 **[[香港藝術學院]] == 交通 == 柴灣是[[赤柱]]、[[石澳]]、[[小西灣]]和[[筲箕灣]]之間的[[交通]]要道,地鐵[[港島線]]和[[東區走廊]]通車後,柴灣便與香港主要的鐵路網和道路網連接在一起。[[港鐵]]港島綫在柴灣至杏花邨一段是香港島唯一建築在地面的路段,能夠從車廂內觀看柴灣、杏花邨和小西灣的景色。 ===主要幹道=== *[[東區走廊]]([[香港4號幹線|4號幹線]]) *[[柴灣道]] *[[永泰道]](包括[[永泰道行車天橋]]) *[[大潭道]] ===主要街道=== *[[盛泰道]] *[[環翠道]] *[[翡翠道]]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柴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