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33.17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柴頭港溪 的原始碼
←
柴頭港溪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6a5ecd88-f470-4303-b9ac-3f29a7eca8a4@710x470.jpg |thumb|400px|有框|右| [https://plan.tainan.gov.tw/ach2018/page2.asp?sfmainid={BFB253B8-4591-493D-A668-FA28663EB417}&areaname=%E5%8C%97%E3%80%80%E5%8D%80 圖片來源台南市政府施政成果網]]] '''柴頭港溪''',一名石頭坑。港指[[海口]]或溪海交會處,可泊船或小舟溯潮水而上;坑指源淺有涓涓細流而不成河。「石頭」之得名,乃因坑內散布甚多的海相化石;至「柴頭」一語,即俗話「神主牌仔」(木主)。按,台語諱稱人死後殮尸棺木為「大柴」,避不吉也;而棺木前案頭的神主牌仔諱稱「柴頭」。如安平諺語:「好柴流未過安平鎮」,傳說國姓爺歿前數日,安平鎮港適漂來一欉大木,歿後乃取為棺木。又台語詈言「死柴頭」,多為為人父母者斥罵賴在一旁不幫忙作家事的小孩,有如「柴頭」兀立不動。台灣府城大南門、小北門外建有南北壇、義塚及殯舍為寄櫬之所,有欲運骸歸葬或送木主回故土者,大多取道此港,故得名為柴頭港。 ==柴頭港民社== 柴頭港溪為府城北郊永康里與武定里的界河。荷治時即有「柴頭港民社」,在今府城小北門外六甲頂一帶,居民以製磚為業,當地磚窯遍布。三百多年前,柴頭港為國姓爺開台登陸地,名留史冊。綜合延平王戶官楊英《從征實錄》及荷蘭土地測量師梅堅斯坦《梅氏日記》:永曆十五年(一六六一)農曆四月初一,國姓爺暨開台先頭部隊抵鹿耳門登岸紮營,於午後大軍齊進鹿耳門,通過台江內海,在柴頭港的磚窯附近登岸。然後兵分兩路,一溯柴頭港溪至馬房山頭(今開元寺一帶)折南;一沿馬房山腳海邊(今小北路)南下,兩隊並進,先頭部隊約於下午一時半抵達普羅民遮城北小溪(即德慶溪)後面紮營。登陸當時,有很多[[居民]]用車幫忙鄭軍搬運[[武器]]到赤崁,至今尚留有「馬車寮」、「牛車寮」的有趣地名。 任職於荷蘭海牙檔案館的老地圖專家冉福立說明一張一六五二年荷人布洛克荷伊的「手繪大員及其附近地區地圖」:在普羅民遮市鎮北邊有一小溪(即德慶溪)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界河,越過小溪沿著海岸看去,就先看見長官的莊園別墅「綠谷」。再稍向前去,距離普羅民遮市鎮約一點五[[公里]]處,就是柴頭港的磚窯,在那裡用當地的土燒製磚頭。「綠谷」推測在小北門城垣及尖山、山埔頭北緣和[[日本]]陸軍公墓南緣間所形成的燕潭溪下游段溪谷。 [[台灣]]入清版圖後,小北門外墓塚漸多,官方置有北壇兵丁義塚、流民義塚、日本陸軍公墓,今小北城隍廟、小北鎮山城隍廟等,即為祭拜孤魂野鬼而建。「柴頭港福德祠」(另名載福祠)創建甚早,與北壇毗連,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與北壇地藏王廟一併重修,後來幾次修建均有留下碑記。 「柴頭港民社」開發甚早,國姓爺開台大軍在此登陸,一舉成名。柴頭港位居台江岸邊,與鹿耳門最近,又是府城通往北台灣沿岸的要道,居海陸要衝,為台灣府城的後門戶。<ref>[https://sites.google.com/site/littleclubtaiwanhistory/conferences/chaitougang]源斌的台灣歷史筆記簿</ref> 柴頭港溪是[[鹽水溪]]的支流,在[[台南市]]與台南縣[[永康市]]中蜿蜒而過,在如此[[人口]]稠密,開發程度高的地方,令人驚艷的有這麼一條充滿野趣的小溪流,兩岸茂密的[[植被]],提供[[生物]]多樣的棲息空間。 台南市與台南縣永康市之間蜿蜒流動的柴頭港溪,是鹽水溪的支流,沒有像其他[[都市]]溪流被覆蓋成道路使用,也沒有被高度的[[水泥]]化而寸草不生,然而它也充滿了悲情,因為都市的發展,源頭以及支流都消失了,成為都市的下水道,現在只剩下主流段3.9[[公里]]。<ref>[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 ]我們的島</ref> 柴頭港溪源頭位於東寧公園內的濕地,九十三年間地方爭取設置人工濕地,希望發揮功能,減少家庭廢水。獲國民健康局輔助興建具備處理[[居民]]生活污水的人工濕地及生態水池各一座,因設計不當,人工濕地幾成一灘死水,蚊蟲滋生,惡臭難聞。近年來,人工濕地水源枯竭,為了避免濕地內的死水孳生病媒蚊,目前濕地已乾涸填平,源頭從此消失。 ==石頭溝== 根據[[清代]]重修[[台灣]]府志圖中大北門外有柴頭港溪,因[[河道]]常見石粒堆積,俗稱「石頭溝」,地層以現代沖積層為主,土壤主要由砂、礫及細粒之泥質所組成,因在[[河床]]上即散佈大量的海相[[化石]]而得名。 相傳在以前此河道會湧出石頭,若出至第一百顆,[[台灣]]將出現[[皇帝]]。後來被[[知府]][[蔣元樞]]知曉後,就在後甲栽榕樹破壞該地之[[風水]]。 日治台灣堡圖中柴頭港溪流域圖,全長5.6公里,為台南市東部與台南縣永康市的邊界。主要的支流及埤塘有大橋港(永康中華西街122巷)、小橋港(今砲校內發源,西南流入支流)、萬裕碑,據傳原有大,中,前、後,東五埤(今五王市場,振興路,六合路一帶)。 ==柴頭港溪名稱由來有二種說法== #柴頭港溪是北上諸羅縣或南下府城的水陸交通轉運站,昔日渡溪須踩踏「柴頭」木板過溪故而得名。 #柴頭港溪南岸是清代(北壇義塚範圍),在文獻中有相關記載:「乾隆十七年,知縣魯鼎梅在北壇前葬積年棺柩一百六十具於此;海會寺前買地埋旅櫬一百八十餘具於此」,可知正覺寺與開元寺附近以前都是墓仔埔。早期移民來台的人,死後難免會想要回鄉下葬「落葉歸根」,石頭溝剛好成為運柩的便道,順著溪流運至台江出海口,再換船送回故鄉,在棺材前方會放置神主牌稱「柴頭」,故名為柴頭港。 ==東寧運動公園== 東寧公園內的濕地為柴頭港溪源頭。內柴頭港溪源頭的涵管曾是台南縣市的界址,涵管東邊以前是屬於永康鄉的土地。三十年前源頭生態改變,台南市政府加以裝設排水涵管,埋藏了這自然生態的排水秘辛。 93年間地方爭取設置人工濕地,希望發揮功能,減少家庭廢水。獲國民健康局輔助興建具備處理居民生活污水的人工濕地及生態水池各一座,因設計不當,人工濕地幾成一灘死水,蚊蟲滋生,惡臭難聞。 近年來,人工濕地水源枯竭,為了避免濕地內的死水孳生病媒蚊,目前濕地已乾涸填平。 柴頭港溪從東寧公園經後甲國中前,流往東興公園,公園裡的小池塘,都是當時河川的[[谷地]]整建而城,過東和路後進入東和路159巷,沿著東和路159巷,過小東路接小東路147巷過在東豐路經(豐興公園)在前方東豐路501號大樓旁流過。 發源於陸軍砲兵學校內經東興路原為柴頭港溪河道,在未開發為住宅區前,本里係為飛砂漫天的砂地,故稱該河段為飛砂溪。 至東興路底在東豐路旁匯集各方小水而成柴頭港溪,溪谷在東豐路以北漸次寬闊而深,谷底與坡頂高差常在十公尺以上,形成台南市與永康市的天然界線。 <ref>[https://c931011106.pixnet.net/blog/post/232143911] 雲海龍吟</ref> ==走讀府城== 許多人生活在台南,其實對台南的[[人文]]歷史、[[地理]]水文,並沒有很深的了解,文史老師吳宗原,發展一系列的《走讀府城》課程,帶領所有人探訪台南的綠谷柴頭港及北區美國學校舊址,共同來了解府城今昔。 吳宗原表示,一六五二年荷蘭人繪製十七世紀的安平圖,讚譽柴頭港溪現址為 「groendal」(綠谷),後在日治時期稱為「八千代川」,寓意萬年永遠美好,可見此處曾綠意盎然,景致優美,雖然現況是「大排水溝」,但沿岸漫步,仍可感受難得的[[都市]]優雅閒情。 不過現今「柴頭」名詞所為何來?吳宗原說,其實「柴頭」名詞係諱稱,因殮尸棺木稱「大柴」,其棺木前端案頭的神主牌則稱「柴頭」,清代府城居民因年老、病故或意外而客死他鄉欲歸葬者,多取此道,故以此名之。 ==千畦種籽館== 漫步至不遠處,即是藏身巷弄的「千畦種籽館」,外觀充滿綠意,老闆是台南低調的種子愛護者,為植物的種子,提供一個友善的保存場所;一進入館內,目光就被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種子吸引,彷佛走進奇幻世界裡魔法師的家,令人嘖嘖稱奇。 ==慈光十三村== 接著可至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緬懷過往。吳宗原說,以往四十米高的「打靶山」被鏟平,移建高速公路路基,原址則改建成為「慈光十三村」,猶如現代版的愚公移山。而原存當地的自治新村、果貿二村、自強新村、富台新村,也消失殆盡,幸好有重興社區人員積極奔走,才得以保存巷弄和眷村故事。 ==美國學校== 你知道台南也曾有美國學校嗎?他可是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的母校喔,美國學校位於長榮路及開元路口的現今開元公園,當年房舍優美,然因當年尚未有文化保存觀念,已全數拆除,如今僅存門口殘牆及門柱。 ==天仁兒童樂園== 你知道天仁兒童樂園還是元寶樂園,大概可以估算出你的年紀,曾是充滿台南人快樂的兒時回憶之地,如今當地已是大樓林立,完全看不出這裡曾是[[台北]]以外,有雲霄飛車的兒童樂園;吳宗原說,「天仁」之名即是來自「天仁茗茶」企業,源自於創辦人曾行經此地,在大樹下休息喝冰紅茶,而「天仁」這兩字,都是四劃字,也象徵家族四兄弟同心齊力創業。 吳宗原說,台南的每一處土地、每一塊角落,都充滿著故事,有空時,不妨安排時間走訪,一起見證府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ref>[http://cdns.com.tw/news.php?n_id=35&nc_id=316999]中華日報</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File:1535283434-2110558186.png|缩略图 [https://c931011106.pixnet.net/blog/post/232143911 照片來自] File:1535283436-2665656654.png|缩略图| [https://c931011106.pixnet.net/blog/post/232143911 照片來自] File:1575021265-2788547981.jpg|缩略图| [https://c931011106.pixnet.net/blog/post/232143911 照片來自] File:1535283437-3503819975.png|缩略图| [https://c931011106.pixnet.net/blog/post/232143911 照片來自] </gallery> ==視頻== ===柴頭港溪》石頭坑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v7eEqSGJg }} === 地下化台南站至柴頭港溪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nws-hnT6c }} === 20200312柴頭港溪出口ok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daS8yMSWA }} === 1090317柴頭港溪中游段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6_FLQhz31A }} ==外部連結== *[https://www-ws.wra.gov.tw/001/Upload/oldFile//media/2437/ 柴頭港溪排水治理計畫.pdf ] *[https://tainan.biji.co/news/detail/2994/ 柴頭港溪「石頭坑」上游探索 ] *[http://theericel.blogspot.com/2018/01/0774.html theericel ] ==參考資料==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柴頭港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