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92.2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柽柳科 的原始碼
←
柽柳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柽柳科.jpg|缩略图|[http://img1.iplant.cn/image2/452/407707.jpg 原图链接]]] '''柽柳科'''(Tamaricaceae)是一个古老的科,起源于第三纪,包括[[亚洲]]中部在内的"古地中海”沿岸地区。该科植物主要为旱生植物。其中大多数种是防风、固沙造林和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对改造沙漠和改善气候条件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同时,该科植物在荒漠地区还具有广泛的经济用途。<ref>[http://www.iplant.cn/info/%E6%9F%BD%E6%9F%B3%E7%A7%91 柽柳科 植物智]</ref> 柽柳科 ( Tamaricaceae)是一个古老的科,起源于第三纪,包括亚洲中部在内的“古地中海”沿岸地区。该科为世界分布,已知3-5属约120种。中国是柽柳科植物的重要分布区,拥用多数种类,而且特有种也较多,主要产于我国西北,西南,华北也有分布,共有约4属近40种。自法国人Desvaux于1825年建立本科以来,一直在属的确立和有些种的归属问题上存有争议。 柽柳科共有5属约90种,其中最大的柽柳属就有55种,广泛分布在东半球的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美洲]]只有引进种。中国有4属27种,主要生长在西部和北方荒漠地带。本科植物都是亚灌木或小乔木,适应生长在砂荒、草原和盐碱地的耐旱植物,可以容忍高达15,000 ppm的含盐量,叶互生,1-5毫米长,呈鳞片状,无托叶;花辐射对称,两性,单生或排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萼和花瓣4-5;果实为蒴果。种子有束毛或有翅。 == 植物特征 == [[灌木]]、半灌木或[[乔木]]。叶小,多呈鳞片状,互生,无托叶,通常无叶柄,多具泌盐腺体。花通常集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稀单生,通常两性,整齐;花萼4-5深裂,宿存;花瓣4-5,分离,花后脱落或有时宿存;下位花盘常肥厚,蜜腺状;雄蕊4、5或多数,常分离,着生在花盘上,稀基部结合成束,或连合到中部成筒,花药2室,纵裂;雌蕊1,由2-5心皮构成,子房上位,1室,侧膜胎座,稀具隔,或基底胎座;胚珠多数,稀少数,花柱短,通常3-5,分离,有时结合。蒴果,圆锥形,室背开裂。种子多数,全面被毛或在顶端具芒柱,芒柱从基部或从一半开始被柔毛;有或无内胚乳,胚直生。 柽柳科Tamaricaceae 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的一科。几乎全为阳性木本植物。叶互生,无托叶,通常无叶柄,叶体小,多呈鳞片状,草质或肉质,且多具泌盐腺体。花集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稀单生;通常两性,整齐,4~5数。花萼深裂、宿存。花瓣分离。雄蕊同数至多数。子房上位,1室 ,心皮2~5。蒴果圆锥形,室背开裂。种子全面被毛或仅顶端具柔毛成芒柱。 灰绿色。表皮细胞横断面观类方形,外壁稍隆起,有的(叶缘)呈乳头状突起,角质层厚6-9μm内蒙细齿状;表面观类方形、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细密连珠状增厚,有的可见半月形角质突起。气孔下陷,副卫细胞4-6个,有的特小。②硫酸钙结晶直径5-34μm,棱角大多明显,另有少数呈主形或小针状结晶。③纤维(枝)直径8-25μm ,壁稍厚,木化或微木化;纤维周围细胞含硫酸钙结晶,形成晶纤维。④髓薄壁细胞类圆形,有的含硫酸钙结晶,此外,有薄壁细胞及叶柄基部纤维和导管等。 互生叶小如鳞片,穗状花序较明显。萼片花瓣4 5 数,雄蕊互生于花瓣。雌蕊1 室房上位,花柱离生常3 枚。蒴果1 室不完全,种子先端有毛被。生长环境耐干旱,西北沙地最常见。 == 植物分布 == 柽柳属是典型的旧世界温带分布属。对柽柳属3组68种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本属3个频度分布中心依次为伊朗,-吐兰区的西亚亚区 (30种3组,其中特有种13种 ) ,中亚亚区 (20种2组,其中特有种6种 )和地中海区 (12种3组,其中特有种 6种 )。由于伊朗-吐兰地区的西亚亚区存在本属最多的组与种、特有种多且可以见到柽柳属系统发育系列,因而认为该亚区是现存本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 地中海地区包含的组、种数仅次于伊朗 -吐兰区,并且特有种为6种,带有新特有种的性质,全是系统发育上相对年轻、进步的类型,被认为是本属的一个次级分布中心,另一个次级分布中心在中亚亚区,尤其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根据柽柳属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化石资料及地质历史资料,推测柽柳属起源于古地中海热带成分盛行的早第三纪始新世,具有起源古老的性质,并且随着晚第三纪古地中海的退缩、气候逐渐干旱而得到进一步发展,产生许多新的以温带成分为主适应旱生环境的现代柽柳属种类。柽柳属起源之后,首先繁衍、散布到以伊朗为中心的现代分布中心,其后以伊朗为廊道向西、向东扩散 ,在地中海沿岸。 柽柳属约90种,主要分布在亚、非洲,部分在欧洲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域,沿盐渍化河流泛滥地和滨海盐碱滩地,可以分布到森林地带。这一属还间断分布于南非西海岸。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平原半荒漠及荒漠区。在盐渍化荒漠河谷平原及滨湖,一些种常常成为荒漠河岸林的主要组成成分。红柳分布最广,是一个多型的古地中海种。常成为不同类型的荒漠河岸林的建群种。 本属在中国产19种,其中有7种为特有种。棰柳为华北特有种。T.austromogolica则为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荒漠平原和干草原地区特有种。其余的多为吐兰,亚洲中部种。非洲撒哈拉流沙上特有的抱茎叶类型无叶柽柳在中国台湾省沙地有引种,它与中国近年来发现的T.taklamakanen-sis非常相似,同是流沙先锋树种。 == 下级分类 == 水柏枝属 Myricaria Desv. 红砂属 Reaumuria Linn. 柽柳属 Tamarix Linn. == 药理作用 == #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本品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5g/kg,有明显的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但无祛痰作用(小鼠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1g/kg,无明显平喘作用(组胺喷雾引喘法)。 # 抗菌作用:体外试验,本品煎剂对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柽柳酮和柽柳醇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解热作用:人工发热家兔皮下注射本品浸膏溶液12g/kg,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 抗肝炎作用:本品40%乙醇水溶出组分有抗炎症作用。本品的70%乙醇提取物口服给予用四氯化碳诱发的急性肝炎的GOT和GPT值,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减轻肝组织损害。 == 毒性 == ===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 柽柳煎剂5g/kg腹腔注射,对氨水喷雾所致的小鼠咳嗽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小鼠酚红法试验表明无法痰作用;1g/kg腹腔注射,对组胺喷雾所致貘鼠哮喘无明显平喘作用。另报道,以1×g组胺使正常貉鼠离体气管致痉,5min后加入柽柳醇提物或水提物1×104g(生药),显示强大而持久的抗组胺作用,5min内的对抗强度超过100%。 === 保肝作用 === 柽柳的70%已醇提取物灌胃给药,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的急性肝炎小鼠有保肝作用,给药组小鼠的天冬氨酸转氨酷(AST)和丙氨酸转氨酷(ALT)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可减轻CCL4所致肝重的增加,减轻肝组织变性程度。 === 抗菌作用 === 柽柳煎剂在体外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和流感杆菌有抑制作用。柽柳成分柽柳酮及柽柳醇对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 解热作用 === 柽柳浸膏溶液12g/kg皮不注射,对人工发热家兔有一定解热作用。 === 毒性 === 柽柳煎剂小鼠腹深注射的LD50为21.6g/kg。2只豚鼠腹腔热注射柽柳煎剂5g/kg,观察48h,未见异常;另2只腹腔注射5g/kg,在4h内死亡。 == 药用相关 == 炮制,拣去杂质,去梗,喷润后切段,晒干。 性味,味甘;辛;性平。 归经,归肺;胃;心经。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透疹;解毒。主风热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煎汤擦洗。 注意,麻痛已透及体虚多汗者禁服。 == 附方 == 治痧疹发不出,顺喇,烦闷,躁乱①西河柳叶,风干为末。水调四线,顿服立定。(《纲目拾遗》引《急救方》)②蟑退一钱,鼠粘子(炒研)一钱五分,荆芥穗一钱,玄参二钱,甘草一钱,麦门冬(去心)三钱,干葛一钱五分,薄荷叶一钱,知母(蜜炙)一钱,西河柳五钱,竹叶三十片。水煎服。(《医学广笔记》竹叶柳蒡汤)③西河柳煎汤,去潭。半温,用芫荽蘸水擦之,但勿洗头面。乳母及儿,仍以西河柳煎服。(《纲目拾遗》) 治麻痛伏而过期不出 西河柳为末。以茅根煎汤下三四钱,折水下弈可。(《座科活人全书》独圣散) 治斑疹麻瘼不出,或因风而闭者 西河柳叶、樱桃核。煎汤洗之。(《纲目拾遗》引《经验方》) 治一切风,不问远近 柽叶半斤(细锉)。如无,枝叶变可),荆芥半斤(细锉)。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滤去滓,澄清。白蜜五合,竹沥五合,上相和,以新瓷瓶盛,用油单子盖紧系,以重汤煮,勿令入水,从初五更煮至日出即佳。每服一小盏,日三服。(《普济方》柽叶煎) 治感冒,发热,头痛、 柽柳、薄荷各9g,绿豆衣9g生姜3g.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治风湿痹痛 西河柳、虎丈根、鸡血藤各3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治痞 用观音柳煎汤,露一宿,至五更饮数次。痞自消。(《卫生易简方》) 治酒病 长寿仙人柳,不以多少,晒干为细末。每服一钱,用酒调下。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Category: 414 中药学]]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柽柳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