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79.2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样式主义 的原始碼
←
样式主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样式主义.jpg|缩略图|[https://huaban.com/boards/44916693 样式主义]]] '''样式主义'''是意大利16世纪中后期的美术流派,代表著盛期文艺复兴渐趋衰落后出现的追求形式的保守倾向。样式主义时期的艺术并未形成统一的风格,艺术家们各自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如夸张变形的手法,强调细节的修饰,突出个性的表现,反对理性、典雅、优美的原则,强调想像等等。总之,我们把这一时期出现的不同于盛期文艺复兴理性优美原则的艺术,都归为样式主义。<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616/11/8541396_478477607.shtml 西方艺术流派(4):学院派艺术 样式主义 现实主义 巴洛克艺术 古典主义 洛可可艺术]</ref> == 地位 == 样式主义一词源出意大利语 maniera,兼指艺术风格及生活风度,并含高雅优美之意。16世纪20年代以来,一批倾慕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典雅风格而又务求新奇的艺术家,以追求风格自居,遂被后人视为样式主义流派。此词从17世纪起渐含贬义,有装模作样的讥讽意味。1920年以来,西方美术史学界对样式主义重新作了评价,认为它是盛期文艺复兴美术和巴洛克美术之间的自成一格的流派,其风格演变自有其社会背景,并在西欧形成国际影响。目前讨论仍在深入,争议之点甚多,是研究文艺复兴和近代美术发展方面的一个关键问题。 == 特点 == 样式主义的特点是它既有违于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一些基本原则,也与日后的巴洛克美术有所不同。它虽仿效米开朗基罗等大师,却只得其形式而失其精神,一般而言,样式主义的作品都注重人体描绘,尤以裸体为多,但姿态怪异,肌肉表现夸张近于畸形;画题多隐晦不明,或别出心裁令人难以理解;布局多呈幻想结构,任意发挥透视技巧,构图之奇违乎常理;用色也光怪陆离,不循自然。但这些特点又是在袭用文艺复兴成果的基本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因此总体仍不失新美术的风貌,只有详加考察才能辨其究竟。正因为如此,样式主义在一些国家仍被当作文艺复兴新风格的代表,意义作用皆和本土大有区别。在发展阶段上,样式主义可分为前后两期:1515~1540年为前期,上述反古典主义的特征表现得最为强烈;1540~1590年为后期,这些特征又具有学院派的倾向,在广采博收盛期文艺复兴大师各家之长的基础上表现得更为精妙。18.样式主义设计与流线型运动 - 道客巴巴 https://www.doc88.com/p-5866865268654.html == 前期代表 == 前期样式主义的代表有佛罗伦萨画家蓬托尔莫,J.da和罗索,F.,佛罗伦萨之外则有朱利奥·罗马诺和帕尔米贾尼诺。产生样式主义的背景是意大利经济停滞,佛罗伦萨共和政治被贵族统治取代,法、德、西班牙武力入侵,特别是1527年德军攻陷罗马,全城惨遭浩劫,不少艺术家身受其害流浪四方,样式主义的怪奇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这危机四伏的时代环境。罗马诺为拉斐尔门生,其师死后主要工作于北意的曼图亚,他在此地造的德尔泰宫(1525~1535)随意使用古典柱式,是样式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其中的巨人厅四壁与屋顶皆画以巨人被天神打击殒亡的神话故事,淋漓尽致地抒写地震山崩、世界毁灭的景象,令人怵目惊心。帕尔米贾尼诺的代表作《长颈的圣母》(1534)则故意拉长人体比例,尤以圣母之颈曲如天鹅,追求风格达于极致;技艺虽精,构图布局却有不少荒谬悖理之处。 == 后期代表 == 后期样式主义的代表有 [[布龙齐诺]],Il、[[瓦萨里]],G.、[[切利尼]],B.、C.[[萨尔维亚蒂]]、F.[[普里马蒂乔]]、[[詹博洛尼亚]]以及T.祖卡里、F.祖卡里兄弟。此时期意大利各地的贵族政权已较稳定,他们的宫廷是艺术家主要服务对象。近代形式的艺术学院也首先在佛罗伦萨设立(1563),主持人皆属瓦萨里等样式主义大师。因此后期样式主义更增加了雍容华贵和矜夸傲慢的贵族气派,刻意追求形式之美几近病态。但在具体创作实践上,样式主义倾向与文艺复兴成果仍糅合并存,有时且瑕不掩瑜,续出佳作,如瓦萨里的乌菲齐宫、詹博洛尼亚的雕刻《墨丘利神像》(1564)、《萨宾人之劫》(1579~1583)等。普里马蒂乔继罗索之后,把意大利美术传于法国,在枫丹白露宫完成了一系列使法人惊为观止的装修工程,推动了法国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 == 艺术家介绍 == 雅各布·达·蓬托尔莫(jacopo da pontormo) 意大利画家。1494年5月24日生于恩波利附近的蓬托尔莫,1557年1月2日葬于佛罗伦萨。原名雅各布·卡鲁奇,后以出生地闻名于世。作品标新立异,甚至不惜违反常规,开启了样式主义的倾向,是佛罗伦萨画派后期代表人物。作品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直到1521年、成熟期1522-1530年后、晚期作品1530年后。主要工作地和作品在佛罗伦萨。代表作《约瑟在埃及》有意背弃透视原理,把人物密集于屋后空间。1526~1528 年间在佛罗伦萨为圣费利奇塔教堂所作壁画《基督下葬》,也将人物身形拉长,面目均具类似特征,气氛惶惑紧张,与古典风格完全异趣。 埃尔·格列柯(西班牙语:El Greco,1541年–1614年4月7日) 本名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出生1541年于威尼斯共和国克里特;逝世1614年4月7日(72–73岁)于西班牙托雷多。属于矫饰主义(风格主义)运动者。西班牙/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家。他是一位天才而又非常复杂的人物。“埃尔·格列柯”在西班牙文中意为“希腊人”,是依格列柯的希腊血统而取的别名;格雷考在画作上通常署名以希腊文全名 Δομήνικος Θεοτοκόπουλος(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西班牙文: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110 思想、學術概說]]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样式主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