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95.2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桂质廷 的原始碼
←
桂质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桂质廷</big>''' |- |<center><img src=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212/b3b981e2ed1d49f38973632a2fae3a29.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50611601_12006773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桂质廷'''(1895—1961),[[湖北省]][[江陵县]]沙市镇(今沙市市)人,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ref>[https://thinktank.sciencereading.cn/booklib/v/subLibPreview/122/249/2819700.html 桂质廷 ],科学智库</ref>,我国地磁与电离层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ref>[https://www.sohu.com/a/450611601_120067732 桂质廷——中国空间物理学的先驱 ],搜狐, 2021-02-12</ref>。与美国科学家分别在两半球,几乎同时观测、记录并报道了“扩展F层”这一现象,受到国际地球物理学术界的重视。毕生从事物理教育,为建设[[武汉大学]]物理系和创建武汉大学电离层研究实验室做出了贡献。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 民 族 ---- [[汉族]] 出生地点----湖北省江陵县沙市镇(今沙市市) 出生日期----1895年1月9日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地磁与电离层研究领域的奠基人 毕业院校----[[北京]]清华学校 代表作品----论文《在氢、氮和氢、汞、氮混合气中的低压电弧的特性和光谱》 逝世日期----1961年 ==学习经历== 桂质廷,祖籍湖北省武昌青山(今武汉市青山区),1895年1月9日生于湖北省江陵县沙市镇(今沙市市)一个基督教神职人员家庭。父亲是沙市圣公会会长兼教会小学校长。桂质廷幼年即受过洗礼,教名保罗(Paul)。他先在沙市读小学,随后到宜昌美华书院读书4年,相当于现在的高小至初中。因为他是神职人员子弟,可以免费进入教会学校,所以1909年到上海,先在圣约翰读中学,以后又进入大学读了两年。1911年,他父亲去世,家庭境遇困难。他原想停学就业,但其母认为家中只此一子,坚决要他继续上学。于是变卖家中部分衣物,并得到在上海做家庭教师的姐姐的一些接济,才得免于辍学。 1912年,桂质廷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文科。因他英文成绩很好,毕业后留校担任了一年中等科英语教员。1914年被保送留美,进入耶鲁大学,先学文科,后转学理科。1917年获学士学位,随即进入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 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后,芝加哥大学许多物理教员转入从事与战争有关的工作,原有的研究项目多已无法继续进行。适逢国际青年会征集华人到法国为挖战壕的华工服务,桂质廷应征于1918年5月到达法国。他们这一批从国内和美国应征的学生共60余人。他们教华工识字,代写家信,还做各种生活福利工作。战争结束后,他于1919年6月再到美国继续学习。 他这次进入了康奈尔大学,研究无线电,1920年获硕士学位。在康奈尔,他结识了美籍华人许海兰。1920年,桂质廷先期回国。次年,许海兰也毅然放弃美国国籍,来到上海与桂质廷结婚。从此他们开始了互助互勉共同献身祖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生涯。 1923年,桂质廷在长沙雅礼大学任教时,由洛克菲勒基金奖学金资助,再次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在该校,他曾随著名物理学家K.T.康普顿(Compton)研究气体放电和紫外光谱,于1925年获得博士学位。其论文《在氢、氮和氢、汞、氮混合气中的低压电弧的特性和光谱》发表于1925年美国《物理评价》上。 1925年桂质廷学成回国。此后,他在多所高等学校工作了37年:32岁受聘为教授,33岁担任物理系主任,40年代初期成为部聘教授,连续主持华中大学和武汉大学物理系与理学院多年,并受聘为国际学术期刊Jow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的编辑。他为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高空大气物理的研究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言传身教== 桂质廷在大学执教40年,为国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专门人才。他教授过普通物理学、电磁学、光学、无线电、近代物理等课程,备课认真,讲授亲切、生动。他每堂课先用中文一字一句地将讲授大纲在卡片上逐条列出,然后亲自和助手准备演示实验与讲解图表,仔细认真,一丝不苟。 他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作风民主。他提倡自学,鼓励深入思考钻研。他在课堂上宣布:如果有谁感到讲授内容不能满足需要,可以从后面退出。建国初期,高等学校采用苏联的教学大纲,基础理论课程内容比前大为加重。一些新任课的青年教师反映过去学少了,很多内容不熟悉,要求为他们补课。他耐心地以身说法开导这些教师应在工作中学,边干边学。他自己也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近60岁的高龄时,仍参加俄文学习,和学生一样跟班听苏联专家的讲学,从不缺课,为青年教师做出了榜样。 桂质廷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他一生主要成就都与实验观测分不开。对于实验室,他很有感情,即使担任系主任、院长等职务,有繁忙的教学、行政任务,仍经常进实验室去工作。动手是他的乐趣,家中的书桌后面,有一块工具板,整整齐齐地排放着一套常用工具。他对自己的研究助手和学生,特别注意实验技能的培养,亲自指导新型设备的试制、安装和调整。在他的日记上,可以找到当时做实验情况的一些记载。他曾经说过:“我和系内一些同事的感情,是在实验室修仪器中建立的。”他经常强调用仪器不能一味贪新、贪精、贪洋,要物尽其用,要学会正确地选择与使用仪器。 桂质廷见多识广,胸怀坦荡。他是地球物理专家,却鼓励学生不必一定跟着自己的脚步前进。40年代他指导自己的第一个研究生时,就为该生指出了两个可供选择的研究方向。一是自己从事研究的电离层物理;另一是生物物理。当时,生物物理还处于萌芽阶段,他竟高瞻远瞩,预见到它将会来临的蓬勃发展。另外,如哨声传播问题,他在40年代就给予了密切注意。这些都证明了他在科学上的远见卓识。 1960年,桂质廷开始编写《地磁及电离层电波传播》一书,可惜他当时的身体条件已不太好,只能在病床上完成初稿,不久就与世长辞了。他这部遗著,到1985年才由他的学生们整理出版。 ==学术研究== 我国电离层物理学的开拓者 我国古代对于地磁的知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史书上有不少记载。然而对于地磁常量的测量,我国却落在外人之后。从清朝末年起,陆续有俄国人、日本人、德国人、美国人及法国人在我国境内做过地磁普测,却没有中国人主持过这项工作。1931年,桂质廷获得卡内基研究院地磁部的资助,利用学校假期,在华北、华南、华西等地区进行地磁巡测,到1935年,共测了94个点。华北地区的测量结果,发表在1933年出版的《中国物理学报》第1卷第1期上。这是中国人首次巡测自己国境内的地磁常量。 地磁场的变化与电离层的电流密切相关。桂质廷于1935—1936年在卡内基研究院地磁部作短期研究时,就考虑在中国进行电离层探测的计划。1936年,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观测了电离层电子浓度对日偏食的依赖关系。这是我国最早的电离层研究成果。这次的三位观测者之一,就是桂质廷的学生梁百先。稍后,桂质廷与他的学生宋百廉一道,在武昌华中大学校园内,开始常规的电离层垂直探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武汉时遭空袭,工作条件十分困难,他们尽最大努力,取得了从1937年10月至1938年6月共9个月的探测记录。这是我国首次对电离层的常规观测研究。这项研究取得了两项突破性成果:一项是桂质廷与美国科学家H.G.Booker几乎同时注意并报道的“扩展F层”的重要现象;另一项是桂质廷发现武汉地区F2层临界频率明显超过了按纬度分布的预期值。后来他将这一现象归结为“经度效应”,实际上即是E.V.爱泼顿和梁百先在1947年所总结的电离层赤道异常现象。 1943年桂质廷作为中国知名学者被派出访美国。在美期间,他一手促成武汉大学与美国标准局合作研究电离层的计划,并于1945年回国时与许宗岳教授一道带回一台DTM-CIW3型的半自动电离层垂测仪。1946年元旦零时在四川乐山武汉大学战时校址开始正式观测,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也由此创建。 抗日战争胜利后,武汉大学由乐山迁回武昌。1946年8月20日,游离层实验室在武昌恢复观测。桂质廷带领梁百先、许宗岳等物理系和电机系的部分教师与研究生做了大量的观测、分析和研究工作,并与全球数十个观测台站进行资料和成果的交流。从此,我国早期研究电离层的一支基本队伍便初步形成。在桂质廷的领导下,短短几年,游离层实验室在F2层临界频率的地磁控制现象、F2层的出现规律、日食的电离层效应等方面的研究,都处于当时国际前沿。1949年桂质廷受聘为Jowrnal of GephysicalResearch这一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编辑,是该刊编辑中第一位中国学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桂质廷在武汉大学开创的电离层研究工作不断得到发展。1955年武汉大学设立电离层及电波传播专业,并恢复招收研究生。1978年发展成为空间物理系和电波传播及空间物理研究所。为了准备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1956年武汉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在校园内建立地球物理观象台(现属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桂质廷受聘为地球物理所兼职研究员。1960年武汉大学又建立了黄陂试验站。从此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无不凝聚着桂质廷等前辈学者的心血。 ==热爱祖国== 桂质廷出生于中国满目疮痍的时代,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都与海外,尤其是美国有密切的联系。在他一生中,随时随地都表露出一片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他留学时弃文就理,以期“科学救国”。在法国以一同盟国公民的身份,为广大华工热心服务。1919年,“五四”运动的热潮传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召开了座谈会。桂质廷在会上含泪慷慨陈词,提出挽救祖国责无旁贷。一次,有位白种人朋友称赞他的研究才能,说他“和白人一样白”,他立即声称自己是“像黄种人一样黄”。 他从事的科研工作,都具有中国的特点。地磁巡测和电离层的研究,体现了中国的地域特征。他一度从事测定介电常数的工作,也将对象选定为当时中国大宗出口的特产——桐油。1942年4月在成都举行的中国物理学会第10届年会四川分会上,他和他的同事报告了两篇测定石油和润滑油的介电常数的论文。他长期在教会学校和国外学习,对中国古代书籍接触不多。但在30年代研究地磁时,亲自翻阅资料,查找我国古代在地磁方面的成就。这些在他的日记和遗著中都有所反映。 根据美国法律,许海兰和桂质廷结婚后,就算自动放弃了美国国籍,然而经过一定的程序,是可以恢复美籍的。但是,他们夫妇相互勉励,无论经受什么样的困苦与坎坷,决不动摇作为中国人的尊严。他们这样的高风亮节,终生不渝。解放战争后期,有美国朋友来信劝桂质廷出国,并为他找到了工作,他回信谢绝,坚持留在国内,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抗美援朝时期,桂质廷夫妇坚持让留在国内的女儿参军。1978年许海兰出国探亲,不顾海外四代93名亲属的挽留,以八旬高龄,毅然返国。 桂质廷在中华民国时期,从未参加过任何政治团体,即使当年国民党施加压力要求各院院长加入国民党,他也坚决拒绝。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的1956年,加入了九三学社,并担任过该社武汉市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 桂质廷积极参加了早期中国物理学会的活动。他是1943—1945年间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共有理事12人),在此前后他还任学会的监事、名词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学报委员会委员等职。 为了纪念这位全国知名、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物理学家,武汉大学和九三学社武汉市委员会于1985年1月9至15日,举行大会隆重纪念他90诞辰,同时设立了武汉大学“桂质廷奖学金”,出版了他的遗著。 ==大事年表== 1895年1月9日 出生于湖北省江陵县。 1911—1912年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 1912—1913年 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文科。 1914—1917年 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 1917—1918年 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 1919—1920年 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20—1922年 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助教。 1922—1923年 任长沙雅礼大学讲师。 1923—1925年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25—1927年 任长沙雅礼大学副教授。 1927—1928年 任沈阳东北大学教授。 1928—1930年 任上海沪江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 1930—1939年 任武昌华中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 1939—1961年 任武汉大学教授,并曾任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等职。 1961年10月 逝世于武汉。 ==主要论著== 1 Kwei C T(桂质廷).Characteristics and spectra of low voltage arcs inH2,N2,and in Mixtures of H2 with Hg and N2.Phys.Rev.,1925,26:535—560. 2 Brown F C,Kwei C T.Results of magnetic observations in north Chi-na.中国物理学报,1933,1(1):91—94. 3 Kwei C T,Tao S C(陶士珍).Experiment on the dielectric constantsof tung oil.Lingnan J of Science(岭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33,12:93—100. 4 Kwei C T.Some evidences of the dependence diurnal variation of mag-netie disturbance in the polar latitudes on longitude.Terr Mag and AtmElec,1936,41(3):57. 5 Hsu T Y(许宗岳),Kwei C T.The polariation and electric moment ofTug oil.中国化学学报,1936,(4):105—106. 6 Sung P L,K wei C T.Ionspheric measurement at Central China College,Wuchang,China October l937 to June 1938.Terr Mag and Atm Elec,December 1938,43(4):453—461. 7 Kwei Chi-Ting.The status of Physics in China.American Journal ofPhysics,1944,12(1):13—18. 8 桂质廷,梁百先,莫纪华,周炜.一九四八年五月九日日食与武昌上空F-2层所受之影响。中国物理学报,1951,8(3):195—206. 9 桂质廷,王燊.地磁极光及电离层.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10 桂质廷.磁静日Sq电流系统对于电离层E层的影响.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60,(4):1—8. 11 桂质廷.地磁及电离层电波传播.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育家]] [[Category:物理学家]]
返回「
桂质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