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53.19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桑墟乡 的原始碼
←
桑墟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桑墟乡'''隶属于江苏省沭阳县,地处沭阳县北部,东与[[华冲镇]]、[[青伊湖镇]]接壤,南与[[贤官镇]]为邻,西连新沂市[[阿湖镇]],北与连云港市东海县交界。截至2021年3月,桑墟镇总人口10.17万人。桑墟镇是"中国楹联文化镇 ","十大木业园区(集群)""绿色创新木业园区"。 民国元年(1912年),设桑墟乡,属沭阳县第四区;1983年,复名桑墟乡;1999年10月,桑墟乡改桑墟镇。2021年3月,撤销桑墟镇、茆圩乡,设立新的桑墟镇。截至2021年3月,桑墟镇辖4个社区、20个行政村。 2022年,桑墟镇现有工业企业530家,1-7月,实现开票实绩企业282家,开票超2000万元工业企业94家、超亿元工业企业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6家。<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桑墟乡] </ref> ==历史沿革== 桑墟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早在北宋时期,农民起义军宋江带领义军转战于此。 明洪武年间,曾设桑墟铺,经此去东北。明清时期,水运到海州城的客船曾将桑墟作为驿站,舟车过往,商贾云集。民国初年,在今桑墟南首曾建有天启庙、大虹桥,盛况一时。境内古有桑墟湖,与青伊湖、硕项湖相通,水运便利,文人雅士常于此泛舟,吟诗作对,清末民初逐渐淤塞湮灭。民国29年,划入东海县抗日民主政府境内,1949年5月复归沭阳。上世纪四十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陈毅、张爱萍、李一氓等都曾在这里战斗过,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浓厚的友情。新中国成立后成立沭阳县桑墟区,1957年撤区并乡,1958年9月成立桑墟人民公社,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嘉奖,1983年4月复改称桑墟乡,1999年10月撤乡建镇。 ==特色产业== 九十年代后期,工业发展才突飞猛进,企业绝大多数为木材加工为主。企业生产的板材畅销上海、广东、苏锡常等各大中城市,部分企业产品还出口日本、韩国、加拿大以及西欧等国家和地区,被授予市县"木材加工基地"称号,相继建成了胡圩、老庄、河西、西湖、舒窑、刘寨、刘厅等8个工业小区,其中胡圩工业小区被评为市"乡镇工业示范小区"。桑墟镇以井利木业、牡丹木业为首的民营企业共有517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木材加工企业235家,投资过千万元的龙头企业主要有长盛、林宏、三林、嘉华等,这些企业年销售收入均在千万元以上,年纳税均在30万元以上,有力地带动了本地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桑墟镇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亿多元,入库税收680多万元,吸纳农民就业达2万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桑墟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继续围绕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城镇建设三大工作重点,不断加快全镇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206万元,2004-2007年,连续四年进入全市财政收入"十强乡镇"先进行列。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完成进县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1个。引进镇工业集中区项目22个,引进投资额6800多万元。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桑墟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