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200.16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桔梗元参汤 的原始碼
←
桔梗元参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桔梗元参汤'''是清朝名医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治疗鼻炎的方子,成分为桔梗、元参、杏仁、橘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587752621 调理慢性鼻炎的“桔梗元参汤”]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d2bdea860f8e0f99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桔梗元参汤解 == 该方子属于食疗范围,里面多半的药都是食物。其中桔梗是升的,开肺气、解毒排脓;元参是升的,润燥解毒;杏仁是降的,降肺金之气;橘皮入气分,清理肺气,化痰降逆;半夏是降的,和胃降逆;茯苓是升的,去除水湿,助脾气之升;甘草是补脾胃的,坐镇中州;生姜是散寒的,可以散在外表之寒。黄元御认为是人体内的气机升降圆圈转得不太灵光了,导致上面的气机堵在那里,所以会出鼻塞等症状。中医以前也说过:九窍不和,皆属脾胃。(本段摘自罗大伦《神医这样看病》) == 桔梗元参汤 == 成分为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 关于鼻病根原 ==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卷八中将鼻病根原解释为下: 鼻病根原 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肺窍于鼻]],司卫气而主降敛。宗气在胸,卫阳之本,贯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窍者也。肺降而宗气清肃而鼻通,肺逆则宗气壅阻而鼻塞。涕者,肺气之熏蒸也。肺中清气,氤氲如雾,雾气飘洒,化为雨露,而输膀胱,则痰涕不生。肺金不清,雾气瘀浊,不能化水,则凝郁于胸膈而痰生,熏蒸于鼻窍而涕化。痰涕之作,皆由于辛金之不降也。 肺金生水而主皮毛,肺气内降,则通达于[[膀胱]],肺气外行,则熏泽于皮毛。外感风寒而皮毛闭秘,脏腑郁遏,内不能降,外不能泄,蓄积莫容,则逆行于鼻窍。鼻窍窄狭,行之不及,故冲激而为[[嚏喷]]。肺气熏腾,淫蒸鼻窍,是以清涕流溢,涓涓而下也。 肺气初逆,则涕清,迟而肺气堙郁,清化为浊,则滞塞而胶黏。迟而浊郁陈腐,白化为黄,则臭败而秽恶。久而不愈,色味如脓,谓之鼻痈,皆肺气逆行之所致也。其中气不运,肺金壅满,即不感风寒而浊涕时下,是谓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素问》语。)肺气之郁,总由土湿而胃逆,胃逆则浊气填塞,肺无降路故也。 四种鼻病的对应药方 桔梗元参汤:治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用法:煎半杯,热服。 五味石膏汤:治肺热鼻塞,浊涕粘黄者。用法:煎半杯,热服;胃寒,加干姜。成分:五味(一钱)、石膏(三钱)、杏仁(三钱)、半夏(三钱)、元参(三钱)、茯苓(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 黄芩贝母汤:治鼻孔发热生疮者。用法:煎半杯,热服。成分:黄芩(三钱)、柴胡(三钱)、芍药(三钱)、元参(三钱)、桔梗(三钱)、杏仁(三钱)、五味(一钱)、贝母(三钱,去心)。 苓泽姜苏汤:治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用法:煎半杯,热服。成分:茯苓(三钱)、泽泻(三钱)、生姜(三钱)、杏仁(三钱)、甘草(二钱)、橘皮(三钱)、柴苏叶(三钱)。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427 飲食;烹飪]]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桔梗元参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