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98.1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梁小斌 的原始碼
←
梁小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big>梁小斌</big>'''== '''梁小斌'''[[安徽]]合肥人,1954年生,[[朦胧诗]]代表诗人。自1984年被工厂除名后,一直靠阶段性的打工为生。他前后曾从事过车间操作工、绿化工、电台编辑、杂志编辑、计划生育宣传干部、广告公司策划等多种职业。1972年开始诗歌创作,他的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诗作。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上,梁小斌被评为年度推荐诗人。 [1] 2013年11月11日,梁小斌突然发病入院,脑梗造成颅内血栓面积较大,受视神经压迫双眼已经失明。 [2] 他的困顿境遇立刻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众多诗友伸出援助之手,还有人为他治病组织拍卖。短短十天内,捐款已近百万。 [3] 中文名 梁小斌 [[File:梁小斌.jpg|缩略图]] 国 籍 [[中 国]] 出生地 安徽合肥 出生日期 1954年 职 业 [[诗人]] 毕业院校 合肥市第32中学 代表作品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少女军教队》 ==人物经历=== 1954年出生,1972年毕业于合肥市第32中学,同年开始创作诗歌。 [[File:梁小斌2.jpg|缩略图]] 1976年参加工作,先后为合肥制药厂工人、秘书,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编辑,《婚育》杂志编辑部主任。 1979年经诗人公刘介绍到北京参加诗刊社举办的首届“青春诗会”;同年10月,《诗刊》发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等作品,它们后来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作,选入高中语文课本。 1984年提出“必须怀疑美化自我的朦胧诗的存在价值和道德价值”,其间创作《断裂》组诗;同年被工厂除名,之后一直靠阶段性的打工为生。前后曾从事过车间操作工、绿化工、电台编辑、杂志编辑、计划生育宣传干部、广告公司策划等多种职业。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4] 除去日常工作的收入,梁小斌还有写作和写书法两个途径来获得收益,但两者都微乎其微。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日记的形式来写随笔,其书卖得不好,给他的稿费也很微薄,他的书属于小众,他的思想随笔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流行文学,虽然有比较固定的读者群,但这个群体不大,十多年前,梁小斌开始涉猎书法。 [3] [[File:梁小斌3.jpg|缩略图]] ==个人生活== 因病入院 2013年11月11日,诗人梁小斌因脑梗在北京入院,因没有固定收入和社保医保,导致难以承受高额医疗费。连日来,梁小斌面临的窘境和难题成为网上热议焦点,包括深圳在内的全国各地诗人,也在奔走呼吁进行募捐,抢救病中的诗人。 [[File:梁小斌4.jpg|缩略图]] 作家[[叶匡政]]介绍说,梁小斌突然发病入院,脑梗造成颅内血栓面积较大,受视神经压迫双眼已经失明。按照医院说法,梁小斌入院初的10天为治疗的关键期和危险期,但因发病前梁小斌已是高度近视,即使恢复效果理想,术后视力也很难恢复到以前水平。入院后的每天检查治疗费用高达数千元,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梁小斌来说,其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2] 梁小斌的困顿境遇,引起众人关注,自发的捐款也开始有组织地进行。从2013年11月14日发起救助,截至2013年11月24日十天时间里社会各界为梁小斌捐款共计95万余元。2013年11月26日,梁小斌委托诗人刘不伟于微博上发布公告,恳请大家停止捐款。 [3] ==代表作品== {| class="wikitable" |- ! 类型 !! 作品名称 !!出版社或出版时间 |- | 诗集 || 《少女军鼓队》 || 中国文联1986年版 |- |随笔集 || 《[[独自成俑]]》 || 天津社科2001年版 |- |随笔集 || 《地主研究》 ||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 |随笔集 || 《[[梁小斌如是说]]》 || 新华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 |随笔集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不详 |- |随笔集 || 《[[秋天]]》 || 不详 |- | 诗歌 ||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不详 |- |诗歌 || 《[[雪白的墙]]》 || 不详 |- |} ==荣誉成就== 《[[雪白的墙]]》选入了《[[百年中国文学经典]]》,《雪白的墙》选入了高中语文教材,2000年《我热爱秋天的风光》入选全国通用的人教社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 [1] [5] ==获奖记录== 文学 ▪ 2005 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年度推荐诗人 (获奖) ▪ 2000 入选全国通用人教社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5]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获奖) ▪ 1982 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 《雪白的墙》 (获奖) ==人物评价== 评论家徐敬亚曾说:“在文学荒原上,中国有两个天真的孩子,一个是顾城,一个就是梁小斌。 [[File:梁小斌6.jpg|缩略图]] 诗人、评论家叶匡政,也是梁小斌的老乡,他曾说过:“梁小斌可能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群体中‘生活处境最差的诗人’。” [6] 著名诗人、诗歌“下半身”运动发起人朵渔称,“梁小斌很有才华,凭他的实力进入作协没什么问题,但他选择了自由,这一点是我很钦佩的。除了梁小斌,国内还有大批相同经历的诗人,他们不愿进入体制内,不愿被束缚,尤其是流浪诗人,生活上没有固定收入,未来很迷茫,活在当下。”“在当下,诗歌仍然很边缘化,是一种奢侈品。它远离功利,显得和现代的商品社会格格不入,这也是诗人难以走近大众的原因。有很多诗人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他们被国家和众人遗忘,但他们理应得到国家和众人的关注。” [6] 刘不伟说,在诗人高星眼中梁小斌是他当年倾慕已久的诗歌英雄,“年少开始写诗时,他都是我们的偶像”。 [3] 梁小斌的妻子卓女士在说,“梁小斌不善于与人交际,从来没想过求谁,尽管内心有这种渴望,但他不去也不会做这些,其实几年前也和相关部门聊过,但一直没有结果。” [3] 简宁说,“这些年他一直在创作,在中国我很少看到梁小斌这样的一种写作方式,我个人认为这些作品有中国文学中很罕见的一种品质。中国的文学总写皮肤之外的世界,以此映照内心,但梁小斌的写作是内省式的,他写出了一种强大的真实感和思维能力。” [3] 梁小斌2005年被评为年度推荐诗人,推荐语认为:梁小斌诗歌中蕴涵的深情和智慧,是汉语写作历程一个多棱面的见证,难得可贵的是,这样像冰块一样生活着的诗人,通过自己卧薪尝胆的努力,恢复或者说绵延着一种纯粹、高贵的文学理想:以透明消解阴晦,以深沉埋葬浅薄,以少战胜多。 [7] [8]
返回「
梁小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