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245.3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梅奇尼科夫 的原始碼
←
梅奇尼科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2491/171175513.jpg "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60/49obt429al.html 梅奇尼科夫]</small> |} '''梅奇尼科夫''',全称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Илья Ильич Мечников),1845年5月16日出生于俄国哈尔科夫省伊凡诺夫卡,[[俄国动物学家、免疫学家、病理学家]]。发现吞噬细胞,建立细胞免疫学说,与P.埃尔利希共获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免疫系统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因为发现乳酸菌对人体的益处,使人们称之为“乳酸菌之父”。1916年7月16日病逝于巴黎。 == 人物资料 == 姓名:梅契尼科夫 籍贯:俄国 职业:动物学家 生卒:1845年5月16日~1916年7月16日 == 人物简介 == 1888年,他受法国巴黎大学邀请,到该大学任教和从事研究。在那里得到著名科学家巴斯德的赏识,担任新成立的巴斯德研究所副所长,一年多后成为所长。他在研究所任职期间,除了领导好本所的工作外,自己继续选题研究。通过反复实验,证实了吞噬细胞是大多数动物和人类抵御急性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所谓吞噬细胞反映在人身上的白血球内。 根据这一发现,与别人合作研究,于1902年成功地使类人猿感染梅毒。1908年,他因在动物体内发现噬细胞而与德国免疫学家埃尔利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梅奇尼科夫于1916年逝世,他一生得过多次奖。1912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的主要学术著作有:《炎症的比较病理学》、《传染病的免疫性》、《老年》、《人之本性》、《乐观主义哲学漫谈》等。 == 人物生平 == 1845年 5月16日,梅契尼可夫出生在哈尔科夫附近的一个村庄,位于当时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乌克兰境内。他的父亲是俄罗斯帝国卫队的官员,也是乌克兰草原上的一名地主。他的母亲妮娃科维奇(英语:née Nevakhowitch),则是一名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这使得他在犹太信仰的薰陶下长大。 此外,从孩提时代开始,当他正在哈尔科夫的一所学校就读时,梅契尼可夫就已经对博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查尔斯·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之后,他更热切的相信达尔文关于演化的理论。而且他也喜欢植物学与地质学。 后来他前往哈尔科夫大学学习博物学,并且在两年之内,就完成了原本应该要花费四年的学业。大学毕业之后,他又到德国研究北海黑尔戈兰岛的海洋动物群。然后又先后进入吉森大学(德语:Justus-Liebig-Universit?t Gie?en)、哥廷根大学与慕尼黑学会(德语: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München)深造。1867年,他回到俄罗斯帝国,担任奥德萨大学的讲师。不久之后,在圣彼得堡大学得到一个教职。到了1870年,梅契尼可夫重回奥得萨大学,并成为一位动物学与比较解剖学的荣誉教授。 梅契尼可夫的第一任妻子菲奥多罗维奇(英语:Ludmilla Feodorovitch),因为感染肺结核而在1873年过世。失去妻子,加上其他的一些问题,使梅契尼可夫企图吞食大量鸦片以求自杀,但是最后并未成功。1875年,他再度结婚,而第二任妻子欧加(英语:Olga),在1880年得到伤寒,使梅契尼可夫又再度自杀,这次他利用注射的方式,使自己感染回归热(英语:relapsing fever),虽然并未死亡,但却非常痛苦。 从此以后,他开始对于微生物研究,尤其是关于免疫系统的部分感到兴趣。在1882年,他辞去奥德萨大学的职位,并且在意大利墨西拿建立了一所私人研究室,专门研究比较胚胎学。在研究海星幼体的发育时,发现了胞噬作用的存在。他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相当激进的理论,认为白血球能够吞没并摧毁有害的生物体,例如细菌。而西欧的科学家如巴斯德与贝林,则对此表示轻视。 梅契尼可夫之后回奥德萨担任一家研究院的主管,目标是生产巴斯德发明的狂犬病疫苗。不过由于生产上遭遇到一些问题,使梅契尼可夫前往巴黎寻求巴斯德的指导。巴斯德则给了他一个在巴斯德研究院(法语:Institut Pasteur)里的职位,他担任这个职位直到离开人世为止。 后来胞噬作用证明存在,而梅契尼可夫也于1908年,因为对胞噬作用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与伊密·鲁克斯(法语:Pierre Paul émile Roux)一起工作,他们研究一种能够防止人们感染梅毒的药剂。 在巴斯德研究院工作的期间,梅契尼可夫曾经到保加利亚旅行,他发现当地有很多百岁人瑞。之后他调查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发现他们经常饮用发酵乳。因此梅契尼可夫提出了一种理论,认为乳酸对人体健康有益,可以延长人类寿命。并且为了证明此理论,他每天都喝优格(酸奶)。在晚年他编写了三本书,分别是《传染性疾病免疫力》(Immunity in Infectious Diseases)、《人类自然》(The Nature of Man)以及《寿命延长:乐观的研究》(The Prolongation of Life: Optimistic Studies)。 1916年7月16日,梅契尼可夫病逝于巴黎,享年71岁,这已经超越了当时的平均寿命。 == 职业生涯 == Илья Ильич Мечников 法文名 ┶lie Metchnikoff 俄国动物学家、免疫学家、病理学家。发现吞噬细胞,建立细胞免疫学说,因此与P.埃尔利希共获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45年 5月16日生于俄国哈尔科夫省伊凡诺夫卡。1916年病逝于巴黎。1864年毕业于哈尔科夫大学,后到德国、意大利研究无脊椎动物胚胎的胚层发育。1867年获圣彼得堡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敖德萨大学任教,1882年因俄国形势动荡,他到墨西拿进行研究,1886年回敖德萨领导新建立的类似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细菌学研究所,但所内的斗争使他离开。1888年到巴黎巴斯德研究所任职,1895~1916年任所长。 == 研究成果 == 早期与俄国动物学家Α.Ο.科瓦列夫斯基合作,研究无脊椎动物胚胎胚层的发育。1880年,他妻子家乡农场甲虫成灾,他试验用真菌控制甲虫,取得一定成效,这引起他对研究传染病的兴趣。1862年德国生物学家E.海克尔(Ernst Haeckel)描述了白细胞吞食染料颗粒的现象。1865年梅契尼科夫注意到一种圆虫的细胞内消化现象。1882年他观察到海星幼虫体内一种透明、可移动的细胞包围侵入的异物,比如靛蓝染料颗粒。这种细胞来自中胚层,此现象类似于有脉管系统的动物的炎症反应。因此他认为这种细胞有防御功能。1883年发表这一发现,并创用“吞噬细胞”一词。之后他又观察到海星幼体的游走细胞可吸收幼虫变态过程中变得无用的身体部分,由此又证明高等动物(包括人)的白细胞也来自中胚层,并可以清除入侵的异物,尤其是细菌。许多人反对这个理论,认为吞噬细胞不是保护机体,而是将入侵的异物带到身体各处。1883~1910年他著文多篇捍卫并修正自己的学说,如《炎症的比较病理学教程》(1892)、《传染病的免疫》(1901)。进入巴斯德研究所后,他继续研究免疫、发热及传染的机制,并作公开讲课,吸引了许多学生,包括J.博尔代。在这之后,A.E.赖特和S.R.道格拉斯发现了能帮助白细胞吞噬细菌的青霉素,这一发现也有助于细胞免疫学说的建立。 1903年他与E.鲁使猿感染梅毒,证明人非梅毒螺旋体的唯一宿主。后研究衰老与长寿问题,认为良好的卫生习惯、肠道菌群正常有助于健康长寿。而保加利亚人长寿,也与喜食含乳酸杆菌的酸奶的饮食习惯有关。1903年发表《人的本性》。 == 成果应用 == === 乳酸饮料 === 除了胞噬作用的发现同时开启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新研究对象之外,由于梅契尼可夫阐述了乳酸菌对人体的潜在益处,以及延长寿命的可能性,启发一名日本科学家代田稔。代田稔相信并开始研究细菌与良好肠道健康之间的关系。之后代田稔决定在实验室里,将人类肠道中能够平衡菌丛(gut flora)的菌株分离出来。 1930年,代田稔将Lb. casei成功且有效地分离出来,并经过数个世代的培养,在1935年生产出特殊菌种。这种新的乳酸菌菌株取名为代田菌(L. casei Shirota),能够对抗胃中的胃液所造成的酸性环境,直接进入肠道中。 他将这些菌种放入乳酸饮料中,这个饮料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贩售,且直到今天,其配方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这种饮料的名称是养乐多。 == 人体清毒 == 依俄国生理医学诺贝尔获奖的梅奇尼科夫博士提出“人体中毒”论。就是通过几种常见食物打通人体的管道,清出人体肠道、肝胆、肾脏、肺脏、血液、关节、子宫毒素。 俄式人体清毒是当最有效最安全最天然最快捷的排除人体内毒素的疗法,通过彻底清除消化道毒素,达到净化全身血液,平衡脏腑功能,恢复人体健康的神奇疗法。通过俄式清毒恢复人体自愈能力,预防和冶疗各种疾病的发生,以达到“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的目的。从而根本上解决全世界100%的亚健康人群的建康问题! 俄式人体清毒,只用超市常见十种蔬菜水果,当天饮用当天清毒! 俄式清毒只用几种食物,现配现饮,是世界上最天然、最快捷、最安全、最彻底的人体清毒! === 益生活菌 === 1908年,俄国微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奇尼科夫偶然发现保加利亚的农民健康长寿居多,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他觉得当地的农民食用的发酵牛奶中含有的活细菌是让当地人的健康长寿德重要因素。梅奇尼科夫相信自己的发现及研究,并身体力行的实践了这影响长寿的方法,但6年后梅奇尼科夫在71岁的时候去世了。更加遗憾的是:以后的科学家发现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发酵牛奶中含有的活细菌)没法在人体内生存。 当然,从梅奇尼科夫开始,科学家们的确证实了部分微生物及其产物能够对人体产生积极影响,并且从大量细菌、真菌的微生物中筛选得到了许多被认为是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并将这些微生物称之为“益生菌”。 因此,“益生菌”其实不是一个“菌”的名字——它是指寄生于人体肠道,能抑制有害菌在肠内的繁殖、促进肠道运动的、活的、摄入足够量能够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包括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等种类。 == 消灭衰老 == 据俄罗斯《真理报》1月18日报道,俄罗斯和英国的科学家正在试图揭开长生不老的神秘面纱,他们通过研究人类细胞中的“动力工厂”线粒体得出结论:人类避免衰老是完全有可能的。 正在进行该项研究的莫斯科国家大学物理化学生物研究所的维拉迪米亚-斯库拉切夫称,“年老实际上是一种病。像癌症一样是可以治愈的。我不是在讨论长生不老,总会有意外事件和灾难发生的。这些事件造成的死亡率高于100年前。” 斯库拉切夫解释说,氧气是最强的氧化剂,能帮助食物在细胞内燃烧并制造能量。氧的一种毒害作用就是能够穿透细胞膜导致基因受损。因此进行氧化作用的线粒体成为延长人类寿命的障碍。与此同时,自然界有一种自动死亡机制,或者说细胞预设死亡程序。当细胞不再发生增殖的时候,该程序开始发挥作用。各国科学家已经开始研究人类单个细胞的死亡程序。而斯库拉切夫称,细胞预设死亡程序决定着整个生物机体的寿命。但赞同他这一说法的科学家并不多。然而斯库拉切夫坚持认为,衰老和死亡是大自然从基因中“下载”的程序。该程序很难中断或者摧毁,这也是人类生命如此之短的原因。 近年来,斯库拉切夫观点的支持者在逐渐增多。2003年他从铝工业大亨奥利戈-德里帕斯卡那里获得了12万美元的研究资金。2004年斯库拉切夫在老鼠身上试验“长生不老药”。一般老鼠的寿命是2到3年,所以人们还要继续等待才能看到研究结果。2005年,斯库拉切夫计划在鱼类、蠕虫以及苍蝇身上做同类试验,这几类动物的寿命通常是一个半月,可以很快看到结果。该实验的用药由俄罗斯化学家提供,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够阻止氧气进入细胞伤害基因。强抗氧化剂中包含正电荷,而线粒体能够制造更强的负电荷。通过电荷的中和,强抗氧化剂保护细胞不受氧的侵害。如果斯库拉切夫的假设成立,人类可以活到800岁。 与此同时,英国剑桥大学的基因学家奥布里-格雷也在研究线粒体。他相信人类寿命可以达到1000年以上,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研究修复7种分子或者细胞损害的方法。格雷表示他需要10年时间为老鼠延长寿命,然后再花10年将新技术运用到人类身上。格雷称,“一旦找到治疗方法,年岁不会让我们变得脆弱、衰老、无助,并最终屈服于u2018年老u2019这种具有强烈侵蚀性的疾病。当然我们还是会死,比如过马路不小心遭遇车祸、被毒蛇咬到、感染了新型流感,但不会以目前我们大多数人死亡的方式死去。” 然而关于消灭衰老的课题曾经出现过一些反讽的例子。前苏联政府曾经出资帮助伯格莫雷特教授研究此课题,但教授本人60多岁就去世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伊尔亚-梅奇尼科夫继续这项研究,但他也去世了。 大自然中有许多长生不老的例子,例如细菌在实验室环境下可以永久存活,100年前的癌细胞至今仍然存活着。无性繁殖的植物也能长生不老。某些种类的鸟类死亡的时候除了丧失生殖功能外没有其他衰老的征象。 == 后世纪念 == 西北国立梅奇尼科夫医科大学成立于2011年,位于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学校是在1907年创立的圣彼得堡国立医学院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2011年根据俄罗斯联邦教育部指令将圣彼得堡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入圣彼得堡国立医学院,并正式更名为西北国立梅奇尼科夫医科大学。 生物学家梅奇尼科夫诞生100周年苏联纪念邮票。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148/ 名人简历]</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画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梅奇尼科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