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119.2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梨膏糖 的原始碼
←
梨膏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梨膏糖'''<b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8/%E6%A2%A8%E8%86%8F%E7%B3%96_1.jpg/440px-%E6%A2%A8%E8%86%8F%E7%B3%96_1.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wikiwand.com/zh-tw/%E6%A2%A8%E8%86%8F%E7%B3%96 圖片來自wikiwand]</small> |} '''梨膏糖''',又名'''梨清膏'''<ref>[http://health1.tw/baike/AVqHM9GPzD-r_KfljHKa.html 梨膏糖怎麼吃,吃它的好處有哪些],健康第一網</ref> ,是一种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保健食品,色泽晶莹剔透、品味爽口宜人,可用以止咳化痰、开胃顺气,主要配料为[[梨]]汁、[[蜂蜜]]和各种草药。随着西方医学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梨膏糖来治疗[[咳嗽]]了,梨膏糖也逐步演化成了旅游纪念品和休闲食品,成为江南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由來== '''梨膏糖'''可追溯到[[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相传[[唐朝]]名臣[[魏徵]]的母亲经常咳嗽气喘,故朝中常派太医给魏母诊治开出药方,但魏母嫌苦未能按时服用而久病不愈,于是魏徵将杏仁,川贝、茯苓、桔红等加工后掺入梨膏内熬制成膏状供其母服用。由于梨膏有香味且口感好,魏母服用后不久便痊愈。此后魏徽将此良方传授给众人,朝廷权贵及平民百姓纷纷尝试制作,广为流传。 到了[[北宋]]年间,'''梨膏糖'''的制作销售已相当常见,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在西京[[洛阳]],销售'''梨膏糖'''的摊位与商铺不计其数,生产技术已十分成熟。[[靖康之变]]后,大量具备梨膏糖制作手艺的糖业手工业者随宋朝南迁,经[[扬州]]落户至[[南宋]]都城[[杭州]],在[[苏州]]、[[无锡]]、[[常州]]一带也陆续出现了梨膏糖的踪影,此后梨膏糖一直盛行于江南地区。 ==价值== 梨味香甜多汁,用其加工的'''梨膏糖''',含有[[钙]]、[[磷]]、[[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还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叶酸]]、[[抗坏血酸]]等营养素。传统配方的梨膏糖采用枇杷或者生梨并加入了杏仁、桔梗、茯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红、贝母等药材和白砂糖煎熬精制而成,有的配方中加上了胖大海、金银花,确实具有清咽润喉、止咳化痰的功能。 现代'''梨膏糖'''的药用价值已不高,除经过国家卫生部批准生产经营梨膏糖的部分传统厂家外,普通食品厂只能生产食品型的梨膏糖糖果。中国卫生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明确,食品和药品必须分开销售,食品中尽量少用药物原料,或者尽量用药食同源的原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在食品中添加药品,虽然部分传统食品可以添加,但要求是药食同源物质。'''梨膏糖'''的说明书中也禁止注明「具有的祛痰镇咳,止咳化痰等预防和治疗的功能」,也不得加入「疗效食品」、「保健食品」等用词。 ==近代产业== 在近代,'''梨膏糖'''又发展形成了沪帮、苏帮、杭帮、扬帮、宁帮,各派交融并兴盛于上海。上海梨膏糖的近代繁荣始于19世纪中叶,清咸丰五年(1855年),[[上海城隍庙]]的首家梨膏糖店铺「朱品斋」开业;清光绪八年(1882年) 老城隆庙第二家梨膏糖店铺「永生堂」开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在老城隆庙北面第三家'''梨膏糖'''店铺「德甡堂」开张,形成了销售梨膏糖三足鼎立的局面,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进了梨膏糖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梨膏糖的制作与经营达到了一个高峰。在制作工艺上,店家坚持手工制做并以药食同源为各家秘方的根基,除了以除止咳化痰、开胃顺气的药用梨膏糖外,还出现了薄荷、松子、肉松,玫瑰等花色梨膏糖,受到了当时书场听众与茶客的欢迎。 1956年,[[中国共产党]]实行[[公私合营]],将「朱品斋」、「永生堂」和「德甡堂」进行大合并,创建了上海'''梨膏糖'''食品厂,成为了中国梨膏糖生产的龙头企业,现为上海本土上市企业[[豫园商城]]的控股子公司。梨膏糖厂采用现代工艺将梨膏糖分成品尝型和药物型两大类,品尝型花色梨膏糖采用中草药与天然原料,开发出了薄荷、香兰、虾米、胡桃、金桔、肉松、杏仁、白果、火腿、花生、松仁、玫瑰、桂花、豆沙等数十个品种。药物型梨膏糖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生产批准,开发了胶固状的药梨膏、颗粒状的冲剂型梨膏糖、各种口味的止咳梨膏糖、百草梨膏糖、川贝梨膏糖等,对治疗咳嗽、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文化影响== ===制作工艺现场演示=== 以前'''梨膏糖'''按卖法分为文卖和武卖,文卖行话叫做「锉木」,将生产过程进行现场演示,有时也会即兴唱上几段本地小曲,如此一来即吸引了人群又给人货真价实之感,文卖是沪帮的经营特色。 ===「小热昏」说唱=== 武卖也称「锣帮」,是用说唱手段来推销梨膏糖,一边表演一边叫卖,因采用地方方言又说又唱,深受群众喜爱,内容大致是些走街串巷时看到的新鲜事情,语言活泼有趣,其中以陈长生(艺名「小得利」)最为出名,他被公认为苏帮卖'''梨膏糖'''的代表。此后杜宝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在[[杭州]][[龙翔桥站]]小菜场摆梨膏糖摊时,编了许多针砭时事、挖苦官吏的段子。为了避免官府找他麻烦,他称自己是「小热昏」,所说均为胡言,大人不可计较。杜宝林的「小热昏」说唱此后红遍了杭州,后来他前往上海发展,成为了1920年代上海知名的滑稽笑星,「小热昏」也逐渐成为了梨膏糖的代名词。1958年,曾任常州市曲艺联谊会副主任的吴金寿(艺名「小名利」)与包云飞(艺名「小得林」)在[[常州市]]东大街开设了「街头艺人说唱卖糖合作社」,弘扬了苏帮「小热昏」。扬帮的武卖也颇有特色,两人一档,多位一男一女推一辆独轮车,走街串巷流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停下叫卖,唱上一曲扬州小调招揽生意,小调通俗易懂,带一点回旋曲的特点能够哄人逗笑,语言诙谐有趣广泛流行与坊间。 有民俗学专家认为,「小热昏」对[[滑稽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较大作用,而「小热昏」敢于公开发表议论,可看作是争取话语权的平民意识的觉醒。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将「小热昏」曲艺或梨膏糖制作工艺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海将梨膏糖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将常州小热昏、常州梨膏糖制作技艺分别作为了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将杭州小热昏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品牌== 现在著名的'''梨膏糖'''品牌有苏州的[[中华老字号]][[采芝斋]]、中华老字号上海梨膏糖食品厂的老城隍庙'''梨膏糖'''。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餐飲業]]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梨膏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