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114.1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梵书 的原始碼
←
梵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梵书</big> ''' |- |<center><img src=http://res.cihai123.com/ciimg/1966/49/103/1198724.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www.cihai123.com/cidian/1198724.html 来自 辞海之家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梵书 外文名Bra^hmaN!a 定 义:解释 [[婆罗门教]][[吠陀]]圣典之文献 音 译:婆罗门那 |} '''梵书'''([[天城体]]:ब्राह्मण,[[IAST]]:{{IAST|brāhmaṇa}})<ref>或译为净行书、婆罗门书。</ref>是[[古印度]]的一种[[宗教]]文献。它的名称来自于[[词根]]bṛh,“增长,变大”。参考同源词:[[梵]](brahman),[[婆罗门]](brāhmaṇa),<ref>brāhmaṇa在表示“婆罗门”时为阳性,表示“梵书”时为中性,两者的[[数 (语法)|数]]与[[格 (语法)|格]]的变化不同。</ref>[[梵天]](brahmā)。 ==简介== 传统上将梵书视为[[吠陀]]圣典的一部分,附在[[吠陀本集]]之后([[白夜柔吠陀]]的梵书部分,即[[散文体]]的说明部分是夹在本集行文里的,其“本集”部分则多半是[[梨俱吠陀]]里已有的颂诗)。它们的编写时间大约在前900年至前500年之间,这段时间因此被称为“[[梵书时代]]”。最古老的梵书可能与[[夜柔吠陀]]中的[[黑夜柔吠陀]]编写于同一时期。梵书用[[梵语]]写成,在其中发展出[[梵语文学]]最早的[[散文体]]。在[[语言学]]上,梵书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资料。 在梵书时代,印度盛行[[祭祀]]至上主义。祭祀本身成了宗教的最高目的;[[提婆|天神]]没有什么地位而只是祭祀的对象,通过准确举行祭祀可以支配天神。关于祭祀的具体方法,则被[[祭司]]集团(婆罗门)设置得无比复杂。这种现象的本质是夸大祭祀的意义,同时令一般人无法准确举行祭祀,于是婆罗门[[种姓]]可以垄断其中的好处(婆罗门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为他人举行祭祀,从而获取布施)。 梵书就是这样的思想状态下产生的祭祀手册。它们是各派祭司内部进行师徒传授用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吠陀本集的讲解,对祭祀仪式的技术性记录,以及关于这些内容的繁琐讨论。同时,梵书也保存了大量[[神话]]和传说故事(如[[广延天女]]和[[洪呼王]]的故事<ref>广延天女和洪呼王的故事见于百道梵书。</ref>)。梵书对吠陀颂歌的解释往往是玄妙的和故意曲解的。在祭祀方面,梵书记载了各种祭祀的起源和举行方法,并努力将仪式繁琐化、神秘化,加入许多复杂的甚至是幻想的规定。对一些微小细节都加以严格控制,强调不准确履行仪式就会导致祭祀失败。有些梵书里还提到了[[人祭]],但它们看来只是象征性的。<ref>梵书时代的[[婆罗门教]]只有象征性的人祭,作为祭品的人被活着释放。对于此前的[[吠陀时代]],一般认为存在真正的人祭。见《印度教与佛教史纲》171页。</ref>梵书中的许多讨论充满了[[神秘主义]],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是不可理解或没有价值。 在梵书中,吠陀诸神的地位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因陀罗]]为首的自然神地位下降,出现了创造万物的[[生主]]。<ref>生主在梨俱吠陀中已经提到过,但具体的神话在梵书中才形成。</ref>在史诗和[[往世书]]时代,自然神的崇高地位最终被[[三相神|印度教三主神]]取代。 ==现存的梵书== 传统上认为教授吠陀的各个[[吠陀学派|学派]]都编写了自己的梵书(一个吠陀学派传承的完整文献应该包括四部吠陀本集之一、讲解该本集用的梵书、探讨哲学论题的[[森林书]]和[[奥义书]],以及[[吠陀支]]。例如[[鹧鸪氏学派]]拥有黑夜柔吠陀本集、[[鹧鸪氏梵书]]、[[鹧鸪氏森林书]]和[[仪轨经|阿跋斯檀婆随闻经]];鹧鸪氏森林书的若干章节又组成[[鹧鸪氏奥义书]]和[[摩诃那罗延奥义书]])。每部梵书都与四部吠陀本集中的一部联系起来,并属于某个学派。现存的17部梵书是: * 附属于[[梨俱吠陀]]: ** [[爱达罗氏梵书]](或译为他氏梵书) ** [[海螺氏梵书]](或译为赏伽衍那梵书,又名憍尸多基梵书) * 附属于[[娑摩吠陀]]: ** [[二十五梵书]](又名“大梵书”) ** [[二十六梵书]](被认为是二十五梵书的附录) ** [[歌者梵书]] ** [[耶摩尼梵书]](或译为阇弥尼耶梵书,又名多罗婆伽罗梵书) ** [[耶摩尼奥义梵书]] ** [[本集奥义梵书]] ** [[世系梵书]] ** [[娑摩术梵书]] ** [[提婆达耶也梵书]] ** [[阿尔塞耶梵书]](有两个属于不同学派的版本,另一版本即耶摩尼学派的[[耶摩尼阿尔塞耶梵书]]) * 附属于[[夜柔吠陀]]: ** [[百道梵书]](唯一一部属于[[白夜柔吠陀]]的梵书,有两个属于不同学派的版本) ** [[石氏梵书]](仅存残篇) ** [[羯毗私陀罗迦陀梵书]](仅存残篇) ** [[慈氏梵书]] ** [[鹧鸪氏梵书]](或译为泰帝利耶梵书) * 附属于[[阿闼婆吠陀]]: ** [[牛道梵书]] ==注释== <references /> ==资料来源== *《梵语文学史》,金克木著,江西教育出版社,ISBN 7539231505/I351·092 *《奥义书》,黄宝生译,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06502-3 *《印度教与佛教史纲》,查尔斯·埃利奥特著,中文版第一卷,商务印书馆,统一书号:11057·517 [[Category:200 宗教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IA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Transl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梵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