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92.6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森氏毛茛 的原始碼
←
森氏毛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森氏毛茛</big> ''' |- | [[File:JqseVHDVzX3qV3wefs1=xb35qNzpKlmN7UAHkGKnMyAXt1537221225550compressflag.jpg|缩略图|居中|[http://dingyue.nosdn.127.net/JqseVHDVzX3qV3wefs1=xb35qNzpKlmN7UAHkGKnMyAXt1537221225550compressflag.jpe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6%AF%9B%E8%8C%9B&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3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森氏毛茛 拉丁学名: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 界:植物界 |} 森氏毛茛(拉丁学名: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是一种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毛茛须根多数簇生,茎直立,高30-70厘米,中空,有槽,具分枝,生开展或贴伏的柔毛。除西藏外,在中国各省区广布。能治疟疾,黄疸,偏头痛,胃痛,风湿关节痛等。该草含原白头翁素,有毒,为发泡剂和杀菌剂,[[捣碎外敷]],可截疟、消肿及治疮癣。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 '''繁殖栽培''' '''繁殖方法''' '''繁殖管理''' '''病虫防治''' '''主要价值''' '''医用价值''' '''临床应用''' '''药物研究'''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须根多数簇生。茎直立,高30-70厘米,中空,有槽,具分枝,生开展或贴伏的柔毛。 基生叶多数;叶片圆心形或五角形,长及宽为3-10厘米,基部心形或截形,通常3深裂不达基部,中裂片倒卵状楔形或宽卵圆形或菱形,3浅裂,边缘有粗齿或缺刻,侧裂片不等地2裂,两面贴生柔毛,下面或幼时的毛较密;叶柄长达15厘米,生开展柔毛。下部叶与基生叶相似,渐向上叶柄变短,叶片较小,3深裂,裂片披针形,有尖齿牙或再分裂;最上部叶线形,全缘,无柄。 聚伞花序有多数花,疏散;花直径1.5-2.2厘米;花梗长达8厘米,贴生柔毛;萼片椭圆形,长4-6毫米,生白柔毛;花瓣5,倒卵状圆形,长6-11毫米,宽4-8毫米,基部有长约0.5毫米的爪,蜜槽鳞片长1-2毫米;花药长约1.5毫米,雄蕊多于10枚,心皮离生;花托短小,无毛。聚合果近球形,直径6-8毫米;瘦果扁平,长2-2.5毫米,上部最宽处与长近相等,约为厚的5倍以上,边缘有宽约0.2毫米的棱,无毛,喙短直或外弯,长约0.5毫米。花果期4月至9月。 =='''生长习性'''== 生于田沟旁和林缘路边的湿草地上,海拔200-2500米。 喜温暖湿润气候,日温在25℃生长最好。喜生于田野、湿地、河岸、沟边及阴湿的草丛中。 生长期间需要适当的光照,忌土壤干旱,不宜在重粘性土中栽培。 =='''繁殖栽培'''==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7-10月果实成熟,用育苗移栽或直播法。9月上旬进行育苗,播后覆盖少许草皮灰及薄层稻草,浇透床土,一般1-2星期后出苗,揭去稻草。待苗高6-8cm时,进行移植。按行株距20cm×15cm定植。 =='''繁殖管理'''== 定植后每月除草和松土1次,4-5月间生长旺盛时,追施1-2次人粪尿,遇干旱天气适当灌水。 =='''病虫防治'''== 病害有病毒病。在高温高湿季节偶尔少数植株发生病毒,使受害叶片黄萎,发病时可立即拔除病株。虫害有地老虎咬断幼苗,可用毒饵诱杀。 生长期间,有红蜘蛛为害,可用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杀。 =='''主要价值'''== '''医用价值'''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毛茛的全草及根。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有毒。入肝;胆;心;胃经。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患处或穴位,使局部发赤起泡时取去;或煎水洗。 禁/宜人群:本品有毒,一般不作内服。皮肤有破损及过敏者禁用,孕妇慎用。 功能主治:治疟疾,黄疸,偏头痛,胃痛,风湿关节痛,鹤膝风,痈肿,恶疮,疥癣,牙痛,火眼。 ①《本草拾遗》:主恶疮痈肿疼痛未溃,捣叶敷之,不得入疮,令人肉烂。主疟,令病者取一握微碎,缚臂上。子和姜捣涂腹,破冷气。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治癣癞。 ③《江西民间草药》:治偏头痛,眼生翳膜,黄疸,鹤膝风。 ④《本草推陈》:外用为皮肤刺激药。治瘰疬,关节炎,关节结核,骨结核,支气管喘息,及一切阴疽肿毒未溃者。 ⑤《重庆草药》:治鱼口及蛇咬伤。 '''附方''' 1、治黄疸:鲜毛茛捣烂,团成丸(如黄豆大),缚臂上,夜即起泡,用针刺破,放出黄水。 2、治偏头痛:毛茛鲜根,和食盐少许杵烂,敷于患侧太阳穴。敷法:将铜钱一个(或用厚纸剪成钱形亦可),隔住好肉,然后将药放在钱孔上,外以布条扎护,约敷一小时左右,候起泡,即须取去,不可久敷,以免发生大水泡。 3、治鹤膝风:鲜毛茛根杵烂,如黄豆大一团,敷于膝眼(膝盖下两边有窝陷处),待发生水泡,以消毒针刺破,放出黄水,再以清洁纱布覆之。 4、治牙痛;按照外治偏头痛的方法,敷于经渠穴,右边牙痛敷左手,左边牙痛敷右手。又可以毛茛少许,含牙痛处。 5、治眼生翳膜:毛茛鲜根揉碎,纱布包裹,塞鼻孔内,左眼塞右鼻,右眼塞左鼻。 6、治火眼、红眼睛:毛茛一至二棵。取根加食盐十余粒,捣烂敷于手上内关穴。敷时先垫一铜钱,病右眼敷左手,病左眼敷右手,敷后用布包妥,待感灼痛起泡则去掉。水泡勿弄破,以消毒纱布覆盖。 7、胃痛:新鲜毛茛洗净,捣烂加红糖少许,调匀,置于有凹陷的橡皮瓶塞(如青霉素瓶塞)内,倒翻贴在胃俞、肾俞2穴(或配加盲门、梁丘、阿是穴),约5min,局部有蚁行感时即弃去。如发生水泡,不要刺破(可自行吸收),偶有感染可用消炎药外敷。 8、翼状胬肉:毛茛捣碎呈现豆粒大小,敷手腕部挠动脉寸关节的寸部,左眼敷右手,右眼敷左手,双眼敷双手,至起水泡止,然后挑破水泡,外敷消炎药膏预防感染。 9、急性黄疸:毛茛全草洗净捣烂,敷于手臂三角肌下,8~12h起水泡,用针刺破,流出黄水后,用纱布包好。 10、淋巴结结核:鲜毛茛根捣烂,视结核大小而敷上药,每次约敷15min, 11、风火牙痛:毛茛鲜品适量,捣烂放于患牙对侧的耳尖部,10min左右取下。 12、灭蛆:毛茛2.5~5kg,捣烂,放人粪坑(为1个粪坑用量)。 =='''药理作用'''== 毛莨含有强烈挥发性刺激成分,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及水泡,内服可引起剧烈胃肠炎和中毒症状,但很少引起死亡,因其辛辣味十分强烈,一般不致吃得很多。发生刺激作用的成分是原白头翁素,聚合后可变成无刺激作用的白头翁素。原白头翁素在豚鼠离体器官(支气管、回肠)及整体试验中,均有抗组织胺作用。浸剂或煎剂在1:100以上浓度时在试管内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1、抗菌:原白头翁素对革兰阳性及阴性菌和霉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如对链球菌(1:60000),大肠杆菌(1:83000-33000)、白色念珠菌(1:100000)都有抑制作用。 2、抗组胺作用:喷雾呼入1%原白头翁素,可降低豚鼠因吸入组胺而致的支气管痉挛窒息的死亡率;并可使静脉注射最小致死量组胺的小鼠免于死亡。豚鼠离体支乞管灌流实验证明;1%原白头翁素能对抗0.01%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先用1%白头翁素后,在1-2小时内可全防止致痉量的组胺对支气管的痉挛作用。1%原白头翁素可拮抗组胺对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临床应用'''== 防治传染性肝炎 一预防:将毛茛捣如泥状,取0.5克左右敷于列缺穴。敷药前先在穴位上放置有小孔的纱布1块,小孔对准穴位,敷药后盖1张不吸水纸,外用绷带包好。经24~48小时后局部出现疱疹,可涂以龙胆紫,3~4天即自行吸收;如在敷药后8小时左右皮肤出现红赤色时,将药去掉亦可。据1800余人用药后的追踪观察,证明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二治疗:取鲜毛茛茎根洗净捣糊,每次用10~20克敷于列缺穴,或敷于胳下或臂部。10数小时至24小时后观察,如已发泡即除去毛茛,用消毒纱布包扎。水泡过大可用针刺破或用注射器吸出液体。一般只敷1次。据观察,对缩短病程,消除自觉症状和黄疸,促进肝功能恢复,有较好效果。8例患儿治疗后于1.5~5天黄疸消失,临床症状亦很快消失,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惟肝脏缩小多数不够明显;又有8例黄疸患者,治疗后黄疸指数均迅速降至15单位以下,凡登白试验大部分转为阴性,对传染性肝炎效果较显著,对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亦能减退,但不巩固。 治疗慢性血吸虫病<ref>[https://baike.sogou.com/v73257065.htm?fromTitle=%E9%87%8E%E6%AF%9B%E8%8C%9B 森氏毛茛],植物智, 2016-05-30</ref> 将毛莨研粉压片(每片含生药0.8克),日服3次,每次10片,儿童酌减,20天为一疗程;或制成浸膏片(每片含生药0.96克),日服3次,每次6片,15天为一疗程。用于早、中期血吸虫病患者200余例,治后第2天即复查大便者66例,阴转60例;1个月复查55例,阴转27例;3个月复查57例,阴转41例;4个月复查45例,阴转28例。治程中部分病例出现头昏、头痛、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纳差、乏力等副反应。 治疗风湿性关节痛、关节扭伤等 取毛茛全草2~4两,洗净切碎,捣烂外敫。敷贴部位视病情而定:风湿性坐骨神经痛可取环跳、风市、委中、承山、昆仑等穴,每次1~3个穴交替使用;风湿性关节痛、关节扭伤、跌打损伤以及局限性肌纤维组织炎,则敷于局部。敷贴范围约1个铜元大小。一般敷药1~4小时,局部有烧灼感时即取下;烧灼感多发生在30~60分钟内。用药后1~2日局部红肿疼痛;2日后发生水疱,疼痛加剧,应将水泡挑破,涂龙胆紫。用于风湿性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肌肉痛,关节扭伤,跌打损伤,肩周围组织炎等共55例,敷药1次后,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正常并恢复重体力劳动者41例;关节功能恢复,但重体力劳动后仍稍感疼痛者8例;疼痛减轻者4例;无效2例。 =='''治疗胃痛'''== 取毛茛洗净捣烂,加少许红糖调匀,置于有凹陷的橡皮瓶塞(如青霉素瓶塞)内,翻转贴在胃俞、肾俞2穴(或加盲门、梁丘、阿是穴),局部有蚁行感即弃去。如发泡,不必刺破,任其自行吸收。偶有感染,可用消毒敷料保护。治疗178例,经1次用药后,有94%在2个月左右不发,6%无效。 =='''药物研究'''== 毛茛有效部位D1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基因Sema4D、VE-Cadherin、MMP2和Integrin β5的表达来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细胞粘附、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提示毛茛有效部位D1是一个抗胃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候选药物。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森氏毛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