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10.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生黄芪(豆科 黄耆属植物)) 的原始碼
←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生黄芪(豆科 黄耆属植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蝶形花冠,》.png|缩略图|右|[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9%BB%84%E8%8A%AA/1208730?fr=aladdin 图片来源]]]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生黄芪(豆科 黄耆属植物))''' 一般保健或治疗中使用的黄芪指的是生黄芪,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几根头,晒干,切片,生用。主要是制成饮片,调剂于中药剂中。现代也用黄芪提取物制成工业制剂,口服或静脉滴注。 == '''生黄芪(学名: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 )''' == [[File:《可治身体困倦》.png|缩略图|右|[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9%BB%84%E8%8A%AA/1208730?fr=aladdin 图片来源]]] == 基本信息 == * 中 文 名:生黄芪 * 别 名:生黄耆 * 拉丁学名: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 :蔷薇目 * 亚 目:蔷薇亚目 * 科 :豆科 * 亚 科:蝶形花亚科 * 族 :山羊豆族 * 属 :黄耆属 * 种 :生黄芪 * 命 名 者:Bunge. [[File:《黄芪能补一身之气》.png|缩略图|右|[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9%BB%84%E8%8A%AA/1208730?fr=aladdin 图片来源]]] == 形态特征 == === 一般保健或者治疗中使用的黄芪指的都是生黄芪,也就是黄芪晒干以后的切片。炙黄芪是用蜂蜜炮制而成,医生常常给“中气不足,脏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 又称膜荚黄芪或黄耆。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圆柱形,稍带木质,外质土黄色或棕红色。羽状复叶,小叶13~27,卵状披针形世椭圆形,两面有白色长柔毛。总状花序,蝶形花冠,淡黄色或白色。荚果具黑色短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喜干旱,适应性强。 == 物种历史 == 黄芪亦名戴糁、戴椹、百本、箭芪、百药绵、二人抬等。相传古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姓戴名糁,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而献身。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流传应用。 == '''主要价值''' ==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它来源于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临床应用时习惯分为生用、蜜炙、麸皮拌炒3种,其药效各有不同,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等;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 '''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气血两亏]]、[[阴虚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疗效。单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胡适先生中年以后,[[渐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滔滔不绝]]。 === 古人不仅善用黄芪治疗疾病,而且善用黄芪补益身体。黄芪不仅是医疗中的常用中药,而且也是经济实惠的滋补品和调味品,可用于煲肉、泡酒、做菜、调味、去腥。民间常用黄芪煨大枣,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则更是美味佳肴,补益上品。其营养丰富,既补身体,又别有风味,为产妇、老弱、病后体虚者的上好补品。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荣颜润肤,延年益寿。 === == '''用药禁忌''' ==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黄芪是一味很好的强壮补益药,一般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它是一种温补性药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所以凡有感冒发热、胸腹满闷等症者,不宜服用黄芪;如患有肺结核病的人,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等症状者,不宜单独服用黄芪;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服用黄芪。此外,有研究表明黄芪可使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故孕妇不宜长期大量应用。 <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9%BB%84%E8%8A%AA/1208730?fr=aladdin 生黄芪(豆科 黄耆属植物)的信息介绍]</ref> == '''功能主治''' == 黄芪的根是著名的中药。商品黄芪呈圆柱形,略扭曲,长20~60厘米,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好。[[含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皂甙]]及[[微量叶酸]]和[[多种维生素]]等。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浮肿]]、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溃疡]]等症。临床用来治[高血压和[[急慢性肾炎]]。著名的[[“补中益气汤”]]就是黄芪配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甘草、当归、陈皮等组成,对治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懒言短气、中气下陷有良好效果。 === 营养质地 === 黄芪以西北及内蒙产的质是最好,其质量好坏与微量元素硒有很大关系,越是质地好的黄芪,含硒量越高。另种多序岩黄芪的根,商品名“红芪”,在甘肃应用历史悠久,并销广东、福建及出口。 == '''生黄芪的副作用''' == 中药黄芪又名北芪,可生用或蜜制用。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现代中药学认为它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的作用。李时珍所着的《本草纲目》认为“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通作黄芪……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黄芪在民间有较高知名度,常有人用它来煲汤进补,从中医临床看,黄芪是一味好药,作用强大且独特,一般临床使用数十克后患者的脉象马上就会有反应,精神和体力会有改善,正确合理地使用则收效明显。但必须注意的是,它的副作用同样强大。 黄芪性温而药力向上升(补气升阳),相同剂量时补气的力量又比党参大,临床上药力和药势不易监控,配伍上难以充分协调,使得它在内科使用上有较大的局限性。而春季气候温暖,湿热之气盛,使用黄芪容易导致以热助热,尤其不利于黄芪药力的充分展开。更重要的是,使用黄芪在中医临床上容易补火(性温补气)助邪(疾病或一些致病因素),一旦缺乏准确全面的辨证水平和控制其副作用的技术,那补药入口就可能会变成毒药,危害很大。 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迅速出现“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转病势。正因为黄芪有上述缺点,所以,被尊为中医医圣的张仲景在其经典着作《伤寒杂病论》中,非常广泛地使用人参(主要指党参)进行补气,而使用黄芪则只有数条,可见医圣深刻体会到黄芪药好难用,不宜滥用。 临床上,一般人经常单独使用黄芪进补或一次性大量进补,那是没病找病或加重疾病的危险行为。使用黄芪进补,一般要由少逐渐增加,边服边观察有无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或是否出现闷、痛的感觉,一旦有则应停用或配药才能用;如果乏力、多汗或气喘等症状减轻,精神和体力改善而又无上述副作用,可增加用量。更安全的方法则是先用党参,有效而无副作用后再加用或改用黄芪,使用黄芪时采用逐步加量的方法,以身体能耐受而无副作用为度。最安全的方法是配方使用。 === 综上所述,用黄芪煲汤进补必须谨慎,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这样做。应谨慎使用药力强大的药物(包括植物和动物)经常性进补,尤其是病人,否则,可能导致养生变伤身。 === == '''生黄芪和炙黄芪的区别''' == === 黄芪,是一味很好的补气中药,可补气固表、利水退肿。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等功效。关于黄芪,有生黄氏和炙黄芪之分,两味中药功效略有不同。生黄芪和炙黄芪的区别如下: === * 1、生黄芪的名称有非常之多,比如黄耆,棉芪,绵芪,绵黄芪,北芪等等,而且也分很多种类别,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生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生黄芪是补气的,比如说话没劲,走路没劲,脸色比较白等都是脾肺气虚的表现。生黄芪能补一身之气,比如上半身气虚可以用生黄芪,下半身气虚也可以用生黄芪。生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 2、炙黄芪是传统黄芪炮制而成的,是将生黄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炮制较为粗糙,劳动强度大。炙黄芪,长于补气生血,适于肺虚气短,气虚血弱,气虚便秘,医生常常给“中气不足,脏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炙黄芪重在补气升阳,在黄芪的诸炮制品中应用最多,由于饮片的临床需求量大,炮制研究也就尤受重视。如传统方法的改进、炮制温度、炮制时间、辅料用量、成品质量分析等研究报道较多。简单来说,炙黄芪主要以蜜炙为主,就是把生黄芪切片后,加蜂蜜炒制而成。生黄芪重在补卫气,兼以排脓止痛。炙黄芪主要以补中气为主,即脾胃之气,如遇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可与党参等合并使用。其中,炙黄芪多服易引起上火。''' === 另外特别注意的是,中药黄芪很适合气虚之人服用,但是阴虚者不宜服用,否则会加重病情。那么黄芪怎么吃,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 <ref>[https://www.xuexila.com/yangsheng/fuzuoyong/82540.html 生黄芪和炙黄芪的区别]学习啦</ref> == 生黄芪的服用方法 ==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对气虚血亏的人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参考文献== [[Category:370 植物学总论 ]] [[Category:373 植物生理学 ]]
返回「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生黄芪(豆科 黄耆属植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