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59.1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楊文貴教授 的原始碼
←
楊文貴教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楊文貴.jpg|thumb|right| [https://zhanfu.org/yang/img/yang.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6%A5%8A%E6%96%87%E8%B2%B4&tbm=isch&ved=2ahUKEwi7zvSMs_nnAhUNUpQKHaxOAs4Q2-cCegQIABAA&oq=%E6%A5%8A%E6%96%87%E8%B2%B4&gs_l=img.12..35i39l2j0.11645.13662..15603...0.0..0.70.294.5......0....1..gws-wiz-img.xaZqTVnl_M0&ei=97pbXvv2Bo2k0QSsnYnwDA&bih=618&biw=1202&rlz=1C1AVFC_enTW864TW864#imgrc=f65Dnh81P8AdxM「Google.楊文貴」] ]] '''楊文貴'''( - ) 生長於瑞芳小鎮,是礦工之子,從小家境清寒,他在逆境中力爭上游,在教書期間,利用課餘時間到師大進修,取得教育心理諮商輔導博士學位,再赴美國深造,獲得兒童心理、性格教育、諮商輔導博士。 ==台灣實驗教育的過去、現在、未來== ===人才下鄉=== 2003年,楊文貴擔在宜蘭縣新生國小臨床教學兩年後,愛上宜蘭。決定接任縣內公辦民營的「人文國小」校長一職,創下縣屬國小由教授擔任校長的先例。<ref>[https://zhanfu.tw/yang/page-001.php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授楊文貴,接下宜蘭縣頭城鎮人文國小校長一職]</ref> 即將正式任職的他,對於未來學校規劃,擁有博士學位的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授楊文貴說,每個孩子都有差異性,帶好每一個孩子,建立自信,進一步發展潛能,是他心中最大的願望。 <ref>[https://zhanfu.org/yang/ 屈賦 - 阿貴老師的教育路]</ref> ===翻轉教育=== 2003年,原本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承辦的公辦民營宜蘭人文中小學,借調當時仍任教於台北教育大學的[[楊文貴]]副教授到校經營辦學。過去15年,楊文貴以多種不同國內外教育理念,嘗試在人文國小試驗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延伸國中部、無學籍行動高中,發展「人文展賦教育系統」。這一路「多變」,讓很多人都聚集又離開,而家長大量參與課程設計以及課程運作之時,也衍生出不少公辦民營架構下合法性的疑慮。楊文貴堅持辦學15年,執行實驗教育的理想與現實的拉扯。仍獲得許多的家長和學生支持。家長表示,看到他至今和太太「每天從天亮到天黑以校為家」為教育理念奮鬥的堅持。 家長與學生們也在第一時間跳出來捍衛學校參與和策畫記者會,希望保留人文國中小獨特的教育理想。 <ref>[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4227 翻轉教育 新聞- 人文國中小爭議|人文展賦基金會楊文貴:我不是變,是永遠在前面衝撞]</ref> ==面臨提早終止委辦合約== 2017年12月11日,歷經15年公辦民營的宜蘭縣人文國民中小學,近日被縣府教審會指出有4項疑似違法、18條缺失,面臨提早終止委辦合約。人文展賦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兼執行總監楊文貴說明自己一手打造的實驗教育。 2018年5月18日,宜蘭縣頭城鎮人文國中小因為收費爭議,經營學校的人文展賦教育基金會遭到縣政府解約;縣府重新評選經營團隊,人文展賦改以「周樂生」名義投標並勝出。對此,宜蘭縣教師工會憂心重蹈覆轍;縣府則說,多數評選委員認為「周樂生」團隊經驗豐富、資料最完整,但對於原經營團隊爆發的爭議,需補正資料提出解決方案,才會公布評選結果。 <ref>[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30362 自由時報- 頭城人文國中小 由人文展賦基金會原團隊接手經營]</ref>吳姓家長說,很高興由原經營團隊繼續接手,這樣學校相對穩定,可以盡速讓孩子就學回歸正常,重新開始已經停辦許久的行動學習特色課程。 ===理論與實務=== 一路從國小教職,後來到美國投入專業研究,主攻兒童人格教育;回國後,到國北師任教。楊文貴完整的教育資歷與背景,讓他結合理論與實務,最後真正在人文小學落實,發揮最大成效。 他表示,「我今天有機會在這服務,把長期現場觀察經驗結合學術研判後得到的適當且有效的方式來教孩子,因此,它是在一個安全、清楚、有系統的架構下,讓學校運作慢慢推進;與一般人的實驗認知有很大落差。」 楊文貴重視品德更甚於成績表現,他更認為,教育是孩子天賦的權利!同時,他表示,「每個孩子的特殊性與個別差異真的很大,以整體學校系統來講,採取共同資源、統一結合的方式,因此,才會有些額外的關心或餘力來照顧特殊需要輔導的孩子。」 ===「照顧好每一個孩子」=== 「照顧好每一個孩子」的教育理念,讓他願意用各種的嘗試與努力,甚至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結合各種社會資源與家長的關心、自覺,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增加很多的麻煩,但卻是真正解決了照顧特殊孩子的麻煩問題! 因應教改作榜樣擅長親子教育的楊文貴校長歷經十年教改的教育制度變革過程,他表示,「教改談培養孩子帶著走的能力,談鬆綁,談課程自主,談教師專業能力發揮,包括九年一貫課程如何協同教學等大方向都是很正確;但教改後,家長要如何破除對升學主義的迷思,才是最主要的問題。」 ===培養三種能力:自信‧尊重‧好奇=== 小學階段要培養孩子哪些能力? 楊校長說,「第一是要有自信;其次是要學會尊重別人,欣賞別人的優點,不忌妒;最後是要不斷好奇、學習,就是要有終身自學的能力。」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所有孩子,培養這三種能力,才是擁有在未來學習更多的知識的主要基礎。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耕耘,人文也建構出一套屬於本土人文展賦教育的理念,實踐並獲得多方肯定,國內外參訪團體不斷,畢業生也因為表現優異,獲得國內外大學的推薦入學。<ref>[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9182 未來親子學習平台 - 宜蘭縣實驗教育全台之冠:人文國中小厥功盡力]</ref> 2016年,親子天下公布縣市教育力調查結果:宜蘭縣首度打敗台北市,縣市互選為最佳教育縣市長奪得第一。宜蘭縣率全省之首創辦公辦民營學校,其中之一的宜蘭人文國中小,也曾獲得商周雜誌評選推選為全台百大特色小學之一。 ==他是唐鳳生命中的貴人之一== 《商業周刊》曾在2004年3月刊登過[[唐鳳]]的故事 ,描述她因為智商180以上,被剝奪了童年快樂的時光。報導指出,唐鳳念幼稚園和小學期間,平均1年換1所學校,因為成績太好還被同學排擠,甚至有人毆打她腹部喊著「世界上如果沒有你,我就是最好的了!」飽受壓力的唐鳳,甚至一度想以自殺來結束生命,她的媽媽只好每晚都抱著她睡覺,讓她有點安全感。 幸好當時唐鳳(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遇到了生命的貴人-當時台北師院講師楊文貴,楊文貴建議她一天到學校上課3天,學習跟同儕相處,另外3天到台北師院滿足求知慾望,讓這個對世界絕望的孩子慢慢回來了。 ==「放棄夢想,就是長大?」== [[楊逸帆]]的父母都投身教職,父親楊文貴在2003年擔任宜蘭公辦民營的人文國中小校長,童年的生活記憶中,只有父母親為了學生忙到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家的身影。 ===7年紀錄被考試壓垮的未來- 楊逸帆的實驗人生=== 2009年,楊逸帆在日記本上寫下,立志教育事業。7年後,他成了入圍超過10項國際影展,甚至拿下多項大獎的台灣紀錄片導演。他對台灣教育體制提出反思,不斷叩問紀錄片中的主角,也同時叩問著每一個曾經為了在遊戲規則下生存而放棄夢想的人們,學習的理由。 在7年的過程中,不間斷地記錄同是宜蘭人文中小學這所「體制外」學校的同學,在基測下的掙扎與改變。他也意識到自己被教育體制的遊戲規則吞沒,並試圖打破體制找到自由。 或許因為父親是人文國中小學校的校長,為公辦民營的實驗學校,跟傳統學校截然不同,楊逸帆自然跟著父親進入體制外學校接受教育。完成基測志願分發到台北永春高中就讀,到永春高中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察,看在體制內可不可以開創出屬於自己的自由。在永春就學兩周後,他選擇轉回到宜蘭人文高中。對他而言,體制外教育提供跨領域的主題式專案學習,還有野外實習等行動研究,相較體制內只能不斷念書,更有彈性,也能有更紮實的學習。 從國中到大學,每一個階段的教育體制都是楊逸帆的實驗場域。高中時他最終選擇考了指考,考進了東吳大學哲學系,想要測試在體制內能不能開創自己的路。但他大一還沒念完就被退學,他忙著在國外參加影展和論壇,抽不出時間,每一科考試都缺考,「我用兩成的力氣在課業,剩下八成力氣做我想做的事情,我還是可以做好」他樂觀地說。 經過半年的大學生涯,他認為自己的實驗完全成立,意味著只要有心,也可以突破既有的遊戲規則與框架,找出自己的可能性。台灣紀錄片專家、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郭力昕認為,這部片誠實面對升學考試的各種心情與反省,並逐漸建立主體性和自我價值。 ===未來不是夢=== 現在的楊逸帆申請上一間由矽谷創業家創辦,沒有校園的「世界大學」(Minerva University),在未來4年將走訪7個國家。事實上,這間大學本身就是巨大的教育實驗,大二後所有課程都在線上透過Minerva的技術平台「主動學習論壇」(Active Learning Forum),以專題討論形式授課,「要改變現在的社會模式與規則,我需要更多論述研究的能力,還有一個被認可的身分,」他說。 就算手上拿著的攝影鏡頭已經放下,但楊逸帆的實驗人生,還沒有停止。他14歲那年寫下的志願,因為他的執著與實驗精神,將逐步堆疊成型。<ref>[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7799 天下雜誌 - 教育趨勢「放棄夢想,就是長大?」 7年紀錄被考試壓垮的未來 楊逸帆的實驗人生]</ref> ==視訊==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Y5RmcY5Qw0&list=PLqMWHGhemaHlwHv6WUijbedpeFT7RJOSA}} 楊文貴教授影片 - 適性教學 VS 適性教育-人文適性教育中心 ==參考資料== [[Category:台灣人]] [[Category:教授]]
返回「
楊文貴教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