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06.16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楼宇烈 的原始碼
←
楼宇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楼宇烈</big>''' |- |<center><img src=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6/f5a2c5fcdbed42a3a730751e193623d4_th.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i?q=%E6%A5%BC%E5%AE%87%E7%83%88&src=tab_www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楼宇烈''',男,[[浙江省]]嵊县(今嵊州)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ref>[http://www.louloushi.com/ddmr/2018-04-07/75.html 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娄楼氏网, 2018-04-07</ref>。; 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ref>[https://www.chinabuddhism.com.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663&id=40080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楼宇烈先生 ],中国佛教协会, 2018-10-29</ref>;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12月起)等。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 出生日期----1934年12月10日 出生地点----杭州 主要成就----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传播奖和国学成果奖<ref>[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KdLjikA 获奖名单|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传播奖”(附颁奖词) ],一点资讯, 2018-11-21</ref> 国籍 ---- 中国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知名作品----《郭象哲学思想剖析》《试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哲学思想》等 ==人物简介== 楼宇烈,男,浙江省嵊县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 1955年毕业于[[上海]]浦光中学; 同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 196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 经 历:1960年7月至1979年5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助教; 1979年6月至1980年11月,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 1980年12月至1985年8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85年9月至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90年起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 ==现任职务==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85年9月起); 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12月起)。 ==曾任职务== 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1979-1984)<ref>[https://fo.ifeng.com/zhuanti/shijiefojiaoluntan2/people/200903/0321_350_54061.shtml 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 ],凤凰网, 2009-03-21</ref>;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1987-199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三届,1992年-1997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1981年起);全国宗教学会理事、副会长(第三届,1988年-1995年)。 '''学术团体任职(部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7年起);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三届,1992年起);全国宗教学会理事(第三届,1988年起);孔子基金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1999年起)。 1.郭象哲学思想剖析(21千字) (《中国哲学》第一辑1979.8三联书店) 2.五四时期批判封建旧道德的历史意义(与张岱年先生合署)(12千字) (《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 1980.4人民出版社) 3.试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哲学思想(13千字) (《历史论丛》第一辑1980.8齐鲁书社) 4.叶适(20千字)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三1982.9齐鲁书社) 5."莫若以明"释(5千字)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楼宇烈</big>''' |- |<center><img src=http://img1.gtimg.com/rushidao/pics/hv1/132/147/2195/142767492.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i?q=%E6%A5%BC%E5%AE%87%E7%83%88&src=tab_www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中国哲学》第七辑1982.4三联书店) 6.开展对中国文化总体上的综合研究(2.5千字) (《中国文化》研究集刊一1984.3复旦大学出版社) 7.汤显祖哲学思想初探(12千字) (《汤显祖研究论文集》1984.5中国戏剧出版社) ▲(日本《中国古典研究》第三十三、四号1988、89.12) 8.龚自珍(13千字) (《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传》三1984.9中国青年出版社) 9.文化之研究乃真理之讨论--读汤老两篇旧文(4千字) (《燕园论学集》1984.4北京大学出版社) 10.原始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2千字) (《文史知识》1984年第四期中华书局) 11.不无遗憾(6千字) (《读书》1985年第六期三联书店) 12.易卦爻象原始(15千字) (《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一期) ▲(日本《中国--社会与文化》第二号1987.6) 13.佛学与中国近代哲学(15千字) (《文史哲》1986年第一期选载部分内容(10千字),题名为《近代中国佛学的特点及其评价》) (《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一期) (《中国近现代哲学史论文集》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4.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者--杨文会(20千字) ▲(日本《东洋学术研究》第25卷第一号1986年) 15.东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观世音灵验故事杂谈(20千字) (《中原文物》特刊1986年) 16.漫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8千字) (《文史知识》1986年第八期) (日本《东洋学术研究》第27卷1988年,题目改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融合的问题》) 17.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者--杨文会(5千字) (《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二期) ▲(日本《中外日报》1985.11.18)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楼宇烈</big>''' |- |<cente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02/790b750f477c494da541afe2ec491e16.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364174304_161835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中日佛教研究》1989.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8.〈万木草堂口说〉整理杂谈(13千字) (《古籍整理与研究》第一期1986.10) 19.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以及在中国流行的情况 (2.5千字) (《古代礼制风俗漫谈》二集1986.4中华书局) 20.胡适禅宗史研究评议(12千字) (《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三期) ▲(日本《曹洞宗宗学研究所纪要》创刊号1988.3) ▲(韩国《六祖坛经的世界》大韩传统佛教研究院金知见编 韩国民族社1989.12文末增一"补记") 21."何晏"、"王弼"、"郭象"、"向秀"、"谭嗣同"等辞条(25千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20条)1987年) 22.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10千字) (《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一期) ▲(日本《中外日报》1987.8.28) 23.黄宗羲心性说评述(8千字) (《黄宗羲论》--国际黄宗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7.12浙江古籍出版社) ▲(日本《东洋の思想と宗教》第五号1988.6) 24.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与初期禅宗思想(10千字) ▲(日本《松ケ冈文库研究年报》第二号1988年) (《隋唐佛教讨论会论文集》1990.2三秦出版社) 25.杨度的"新佛教论"(5千字) (《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第一期) ▲(日本《中外日报》1987.10.23) (《中日佛教研究》1989.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6.借古为今乎?恋古非今乎?--《康有为学术著作选》编后(5千字) (《书品》1989年第二期) 27.为研究佛教文化提供一部简要的原始资料 --《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编后(3.5千字) (《书品》1989年第三期) 28.论传统文化(8千字)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楼宇烈</big>''' |- |<center><img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0%2F0216%2F109d7d70j00q5rrhp001qd200u000k0g00it00cj.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163.com/dy/article/F5GBOOQ90521836G.html 来自 网易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三期摘要刊登) (《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论文集》1990.3 北京大学出版社) 29.佛教的和平精神(3千字) (《国际政治研究》1989年第四期) 30.择儒学之善者,为现时代服务(1.5千字) (《书林》1990年第三期) 31.熊十力"量论"杂谈(三则)(8千字) (《玄圃论学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1990.2三联书店) 32.向西方学习与弘扬民族文化(5.7千字) (《知与行》1990年第一期) (《探索与交流》1990年第四期) 33.太虚与中国近代佛教(10千字) (《太虚诞生一百周年国际会议论文集》1990.12 香港法住出版社) 34.禅悟的认识论意义(6千字) (《法音》1991年第一期) 35.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7千字) (《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一期) ▲(韩国《退溪学报》第六十八辑1990.12) 36."用中和时中--儒家实践的辩证原则(7.5) (《北京大学校刊》1991.10.20第三版) (《唯物辩证法问题的再探讨》1993.3人民出版社) 37.胡适的朱熹研究(9千字) (《朱子学刊》1991年第二期) 38.佛教与现代人的精神修养(6.5千字) (《一九九○佛光山国际佛教学术会议论文集》1992.2) 39.中国传统哲学中主体修养学说的认识论意义(15千字) (《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书局成立八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92.4中华书局) 40.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4千字) (《民主与科学》1992年第二期) 41.胡适的中古思想史研究评述(12千字) (《中国哲学》第十五辑1992.5岳麓书社)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楼宇烈</big>''' |- |<center><img src=https://p2.ssl.qhimgs1.com/sdr/400__/t01bc9aceca2c6be9d8.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i?q=%E6%A5%BC%E5%AE%87%E7%83%88&src=tab_www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1993.5三联书店) 42.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4千字) (《佛教文化》1992年第一、二期) (台湾《中华禅学》第十八期1992.6) 43.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融和精神及其特点(15千字) (台湾《1991年佛学研究论文集》1992.9台湾佛光出版社) 44.康有为与儒学的现代转化(8千字) (《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2.5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45.东亚现代化与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6千字) (《东方文化与现代化》1992.10时事出版社) 46.东方智慧的魅力(13千字) (《学者论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智能》1992.11 北京大学出版社) 47.理学大师马一浮(8千字) (《中国当代理学大师马一浮》1992.12上海人民出版社) 48.袁宏与东晋玄学(25千字) (《国学研究》第一卷1993.3北京大学出版社) 49.一种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玄学的名教自然论 (6千字) (《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二期) 50.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4千字) (《学术论丛》1993年第四期山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51.儒家修养论今说(13千字) (《国故新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诠释--汤用彤先生诞辰百周年纪念论文集》1993.8北京大学出版社) 52.读帛书〈系辞〉杂记(7千字)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期1993.8上海古籍出版社) 53.圆瑛大师的佛学思想(8.5千字) (《圆瑛大师圆寂四十周年纪念文集》1993.9吴轩出版社) 54.神会的顿悟说(10千字) ▲(韩国《白莲佛教论集》第三辑1993.12韩国白莲佛教文化财团) (《禅学研究》第二辑) 55.中国儒学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14千字) (台湾《哲学与文化》第21卷2期1994.2台湾辅仁大学) 56.荀子礼乐论发微(8千字)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三期中华书局)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楼宇烈</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56e2889199f2039f7293db53a2cfac9_r.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zhuanlan.zhihu.com/p/449684136?utm_oi=29611589107712 来自 知乎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东亚文化的探索--传统文化的发展》1996.11台湾正中书局,内容有增补) 57.儒家思想与官僚文化(15千字) (《国学研究》第二卷1994.7北京大学出版社) 58.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15千字) (《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第三期四川中华论坛杂志社) 59.东方文化与现代生活(7千字) (《东方文化研究》1994.8北京大学出版社) 60.胡适读禅籍题记、眉批选(30千字) (《胡适研究》第一辑1995.北京大学出版社) 61.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20千字) (《国学研究》第三卷1995.12北京大学出版社) 62.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建构的思考(13千字) (《21世纪中国与日本》1996.10北京大学出版社) 63.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与展望(16千字) (《东方文化大观》[代序]1996.12安徽人民出版社) 64.东方理学宗主淑世儒林楷模--郑梦周与韩国性理学 附:圃隐诗拾遗(50千字) (《风流与和魂--东方哲学与文化丛书之二》1997.7沈阳出版社) 65.深刻的见地,平实的评论(2千字)--读匡老评述儒家孔孟思想的两篇旧文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第期中华书局) 66.中国国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千字) ▲(《21世纪韩国国学的方向与课题》1997.7韩国安东大学出版) 67.栗谷经学思想研究(11千字) (《亚文》第二辑1997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8.杨仁山先生小传、欧阳竟无先生小传、吕秋逸先生小传 太虚大师小传(8千字) (《近代学术史丛书》《杨仁山卷》《太虚卷》河北人民出版社)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楼宇烈</big>''' |- |<center><img src=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170324/b8aeed9902c81a3ec75149.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news.china.com.cn/2017-03/24/content_40495910_2.htm 来自 中国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69.欧阳建《言尽意论》正读(6千字) (《人民政协报》1998年2月16日第3版) 70.儒学在现代韩国(12千字)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第一期中华书局) 71.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15千字) (《燕京学报》新四期1998.5北京大学出版社) 72.《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6千字) (《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二期1998年6月) 73.中国的佛教与儒教(20千) (《中国哲学的诠释与发展--张岱年先生九十寿庆纪念论文集》1999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74.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3千字) (《上海佛教》1999年第三期1999年6月) 75.读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随记(15千) (《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二期1999年7月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 76.中国现代社会与儒家伦理(8千字) (《文史哲》1999年第期,发表其中第一部分) 77.发扬人文精神,重视自我修养(7千字) --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 (《孔子研究》1999年第四期,发表一部分) (《群言》1999年第11期,发表一部分) 78."无我"与"自我"(5千字) --佛教"无我"论的现代意义 (《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二期,2000年6月) 79.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8千字) (《闽南佛学院学报》2000年第一期,2000年6月) 80.中日近代佛教交流概述(10千字) (《中日近现代佛教的交流与比较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 81."不由经教"与"由教悟宗"(8千字) (《中国禅学》第一卷中华书局2002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02年第5期) 82.禅学的文本阐释与诗意接受--读吴言生博士"禅学三书"(3千字) (《哲学研究》2002年第5期) 其它兼职(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997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998年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荣誉研究员(1998年起);曲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起);孔子文化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起);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1999年起);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1999年起)。 ==主要作品== 《国学精神--中国的品格》 主讲: 组成8张DVD 简介:了解中国国学底蕴,增强企业本土适应能力;领悟中国国学精髓,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视频== ===楼宇烈-心经智慧3DVD-02 2016年10月28日发布=== {{#iDisplay:y03406w3dns|寬度|高度|qq}} ===楼宇烈:参禅最难在于平常心 2016年9月26日发布=== {{#iDisplay:r0331gn8099|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哲学家]]
返回「
楼宇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