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33.2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榆耳 的原始碼
←
榆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榆耳</big> ''' |- | [[File:20170216123416 7331 zs sy.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3.dns4.cn/pic/78563/yuer01/20170216123416_7331_zs_sy.jpg 原图链接][http://www.cn5135.com/OfferDetail-27005661.html 来自 无忧商务网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榆耳 别称:榆蘑、胶韧革菌 门:真菌门 纲:层菌纲 目:非褶菌目 科:多孔菌科 属:栓菌属 |} '''榆耳'''又称榆蘑,学名胶韧革菌,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榆耳味道鲜美,兼具药效,享有“森林食品之王”的美称。当地人民采食其野生子实体,用并来治疗菌痢。近年分析表明,榆耳子实体中含有西药痢特灵的有效成分。<ref>[http://www.haoshanpu.com/news/11138 榆耳的食用方法], 好山铺, 2020-01-03</ref> == 记载 == 《[[新修本草]]》云:“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疗痔;榆、柳、桑耳;上为五耳。”2.《[[纲目]]》曰:“榆耳,八月采之。”3.又引《[[淮南万毕术]]》云:“八月榆檽,以美酒渍曝。”所述榆耳、榆檽即指本种。 == 药材基源 == 为革菌科真菌粘韧革菌的子实体。 == 形态特征 == 子实体初时平伏或呈球形,展开后呈肾形、耳状或扇形。无柄,常叠生在一起,新鲜时胶质,干后硬而脆,径可达15(30)cm,厚3cm。边缘内卷,有时波状;菌盖表面被覆一层浓密的绒毛,厚约1mm,污白色、乳白色、杏黄色至橘红色,边缘绒毛短而稀,颜色浅,干后表面呈灰白色至浅黄色。下面(子实层面)乳白色至浅橘红色,有小疣;小疣呈放射状排列,径(1-3)mm×1mm。菌肉厚,浅橘红色,胶质。囊状体圆柱状或中部腹鼓状,(100-130)μm×(5-7-10)μm。孢子椭圆形至腊肠形,光滑,无色,(2.5-3)μm×(6-6.5)μm。子实体胶质、柔软,中型,无柄、片状,浅黄色、黄色、浅桔黄色至桃红色,背面有污白色至土黄色的绒毛层,菌肉浅桔红色,晶莹明亮。耳片多在3~15厘米,厚1~3厘米。干后强烈收缩,坚硬,色泽变深为深褐色。 == 环境条件 == ①营养。榆耳虽天然生于小叶榆和家榆的枯死和半枯死的树干、树桩、树蔸上,但它不是寄生菌,而是腐生菌具弱寄生性。它虽自然发生于枯树上,但并无分解木质素的酶系统,。而主要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所以,在实际栽培中,虽可以木屑为主料,但产量不及以棉籽壳、废棉等富含纤维素的产量高。故而栽培中常以棉籽壳和废棉作主料。<br> ②温度。榆耳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35℃是其致死温度,其子实体原基形成5~26℃,以10~22℃为适,子实体分化的适宜温度18~22℃。低于10℃和高于26℃原基都不能分化。<br> ③湿度。菌丝体生长的适宜基质含水量为60%~65%,接种时料的含水量低于55%时,菌丝虽能生长,但以后子实体原基不易分化。子实体形成和发育要求大气相对湿度85%~90%。<br> ④光照和通风。菌丝在黑暗条件下比有光条件下生长快而粗壮,可见光对菌丝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光对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榆耳对光极其敏感,每天偶尔几次几分钟的20~60勒克斯的微光就足以诱导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光照充足还可使耳片加厚,色泽加深,通风在出耳期较发菌期更加重要,特别是子实体发育的中后期,通风不足时易出现耳根霉烂。<br> ⑤酸碱度(pH值)。榆耳菌丝在pH值5.5~7.0之间,生长差异不显著,以pH值5.5~6.0最适。<br> == 栽培技术 == === 栽培季节和场所 === 北方以春栽和秋栽两季栽培为易,春栽以3月底至6月初为出耳期,秋栽以10月至12月为出耳期,以此向前推算播期,发菌期袋栽多40-50天。榆耳可在空闲房屋、小弓棚、各型拱棚和各型温室及阳畦内栽培。场所要求光照充足。 === 常用配方 === 配方一棉籽壳或废棉99%,石膏%,过磷酸钙0.2%.<br> 配方二玉米芯粉85%,麦麸14%,石膏1.3%,石灰0.5%,过磷酸钙0.2%。<br> 配方三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br> === 栽培工艺 === 榆耳为熟料袋栽,不可生料和发酵料栽培。工艺程序为配料分装(15厘米宽40厘米长聚丙烯袋)→0.14兆帕灭菌1.5小时或0.12兆帕灭菌2小时→冷却接种→22~26℃培养直至菌丝长满料→光刺激7~10天催耳→高湿保原基(大气相对湿度95%~100%)10天左右→降湿促耳片分化(降湿至大气相对湿度85%~90%)并保持子实体适宜生长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再经10~15天即可采收。一般可采收3茬。整个出耳期60~70天,连同发菌期整个生产周期120天左右,产量为相对生物学效率100%~250%,这主要取决于使用的培养料的种类,废棉产量最高,棉籽壳次之,玉米芯粉和木屑产量较低。 === 关键技术 === 榆耳栽培能否获得成功,能否获得理想的产量和品质,关键在于:<br> ①严格灭菌,榆耳培养料要求灭菌时间长于多数食用菌,多数食用菌0.14兆帕灭菌1小时,0.12兆帕灭菌需1.5小时,而榆耳要2小时。灭菌是其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br> ②栽培主料。废棉和棉籽壳为主料,较其它材料可获得高产。以废棉为主料相对生物学效率可达200%~250%,以棉籽壳为主料栽培相对生物学效率可达120%~200%,而木屑玉米芯等仅60%~90%,这是取得高产的关键。<br> ③采收和再生耳的管理。采收和再生耳的管理技术是获取高产的重要一环。正确的采收是用消毒刀片将八九成熟的耳片割下,留下耳基,若连耳基拔起采收,则不会再生下茬耳,而一茬仅占总产的60%左右。采收后,对割取处的伤口,要行一干二保三补四喷,即采收后停水,多通风使耳基表面干燥,2~3天后松扎袋口保湿,以利再生耳萌生,见萌生出下茬耳后再向袋内注水补水,注水完成后打开袋口,才可向空中喷雾状水,提高大气相对湿度。二茬耳占总产的30%左右,三茬耳占总产的10%~20%,再生耳管理不当极易导致霉菌浸染耳基而减产。<br> 榆耳采收后要及时晾晒,直至干透。干透的榆耳坚硬,互相碰击发生咔咔声。这里需提起注意的是榆耳不适鲜食而适于干制,其内含的卟啉类物可致某些过敏反应。常见的鲜食过敏反应是肠胃不适、消化不良。但是干制后的榆水泡发后食用是非常安全的。<b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9 菌藻植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榆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