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255.16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榴辉岩圈 的原始碼
←
榴辉岩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img0.baidu.com/it/u=4080613683,3027192255&fm=253&fmt=auto&app=138&f=JPEG?w=667&h=5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meipian.cn/1pltq3h4 来自 美篇 的图片]</small> |}'''榴辉岩圈''',是上地幔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地球物理学家认为上地幔主要由橄榄岩所组成。<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ODc0NjIzNQ==&mid=2247505102&idx=1&sn=c39b936eab610f7e5c2ae4e578f77bd5&chksm=ec3b2b5adb4ca24ce6ddc76efdc1b1cc1d569dd6f789765d4127ee3a2f340921b621f261f55b&scene=27 带你从6个角度看一看地幔]微信公众号</ref>亦 称“榴辉岩层”。按岩石成分而划分的地幔上部圈层。上地幔100~1200km的深度范围内,化学组成除了硅、氧外,主要是以铁、镁质构造的榴辉岩,铝已退居次要的地位。<ref>[https://www.docin.com/p-2322062293.html 第七章地壳与地幔地球化学ppt课件]豆丁网</ref> ==简介== 自地壳以下至深度为1000km的地幔上部。厚度900多km,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有几处发生变化,特别是在约60~ 250 km之间波速减小,出现低速带,其中,在100~150 km的深度内波速最低。在400km深处又出现一次增速。按HB2模型,以400 km 的地震波增速带为界,可将上地幔 分为B、C两层,同时,又以岩石圈 底部为界,将B层分为B′层和B″ 层。根据与陨石成分的比较,以及根据上地幔的地震波速,密度数据 与实验室中各种硅酸盐矿物组合在 高温高压下传递的地震波速和密度相比,发现上地幔物质相当于超基性岩类的由橄榄石 (55%)、辉石 (35%)、石榴子石(10%)组成的一 组混合物,因此认为地表火山喷出物中的超基性岩来源于上地幔的B层中。因C层中的橄榄石和辉石在高温高压下将发生晶体结构上的变化,即相变,故C层又称为 “相变 带”。根据相变说的理论,这种相变过程所产生的能量,可以作为地球 内部的能源之一。 ==成分== 物质成分除[[硅]]、[[氧]]外,[[铁]]、[[镁]]显著增加,[[铝]]退居次位,由类似[[橄榄岩]]的超基性岩组成,平均密度3.8克/厘米^3,压力约1.2~1.35GPa,温度为400~3000℃,物质状态属固态结晶质,但具较大的[[塑性]];[[地震波]]的[[P波]]速度约为8.10千米/秒,S波速度约为4.7千米/秒。 ==地幔物质成分== 整个[[地幔]]物质成分,一般认为与[[球粒陨石]]相近,即以铁、镁、硅酸盐为主。据高温高压实验资料推断,上地幔B层以橄榄石结构的铁镁硅酸盐为主,硅氧四面体以孤岛状分布在[[金属离子]]间,也称岛状硅酸盐。至C层,铁镁硅酸盐变成以尖晶石结构为特征。在670千米以下,则以钙钛矿结构铁镁硅酸盐为特征。在地幔硅酸盐晶格间或缝隙中,可能含有少量流体(即含有[[氮]]、[[卤素]]、[[碱金属]]、[[碳]]、氧、氦、硫的化合物),有人称为幔汁,引起[[地幔]]热对流,使地幔内部温度变化较小,平均每向下1千米,温度仅增加1℃左右。 ==地幔相关资料== 根据地球物理和地质学研究结果发现在上地幔上部深度约60~250千米范围内,存在一不连续低速带,地震波速(vP)在深60千米处,从8.2千米/秒,下降到深150千米处的7.7千米/秒,在深250千米处又上升为8.2千米/秒,属于软流圈,岩石可以存在局部的[[熔融]]。[[横波]]vS从相应的4.6千米/秒降至4.0千米/秒。热量约(1.1~1.5)×10^31焦,已高于物质在该深度的熔点,局部呈熔融或软化状态。一般认为这可能是基性或[[超基性岩浆]]的发源地,故称软流圈。[[深源地震]]也发生在上地幔中,最深达720千米。因此对上地幔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有了很大的发展。 [[厚度]]为20~400千米。[[地震波]]速在其内部随深度增加的梯度较小,在60~150千米间,许多大洋区及晚期造山带内有一低速层,可能是由地幔物质部分熔融造成的。 ==参考文献== [[Category:353 固態地球科學]]
返回「
榴辉岩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