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200.10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槎滩陂 的原始碼
←
槎滩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槎滩陂.jpeg|有框|右|<big>槎滩陂</big>[https://pic.17qq.com/uploads/kkohchpdpv.jpeg 原图链接][https://j.17qq.com/article/wkqwfqfsy.html 来自 一起扣扣网 的图片]]] '''槎滩陂'''位于中国[[江西省]][[泰和县]][[禾市镇]]南部牛吼江上,2006年与[[周矩墓]]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www.gov.cn/gzdt/2013-05/03/content_2395234.htm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政府网,2013-05-03</ref>。 槎滩陂为[[南唐]]周矩(爵誉村周氏开基祖)始创,时间约在958年前后。 槎滩陂位于[[牛吼江]]从峡谷流出的地方,在此筑陂(溢流坝),将江水分流,枯水季节大部分水量流向水渠,丰水季节则江水溢流入天然河道。水渠自西向东依次流经禾市镇,在上蒋村时又分为南北两条支流,分别称为“南干渠”和“北干渠”,继而流经[[螺溪镇]]及石山乡,在三派村汇入禾水。为预防水灾,在槎滩陂下约七里处,又修筑有一段减水的小陂——碉石陂,故二者常联称为槎滩、碉石陂。 ==历史沿革== 这座位于泰和县禾市镇桥丰村境内的槎滩陂,一睹它的风采。槎滩陂是江西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为南唐[[南京|金陵]][[监察御使]]周矩父子凿石所建<ref>[https://www.sohu.com/a/216394351_240415 泰和槎滩陂 — 世界灌溉遗产 ‘’江南都江堰“!],搜狐,2018-01-12</ref>,距今1067年,至今仍灌溉泰和4万多亩粮田。 ==工程概况== 槎滩陂分为主坝和副坝两部分。筏道、排砂闸,引水渠、防洪堤、总进[[水闸]]组成。主坝顶高程78.8米,长105米,副坝顶高程78.5米,长152米,筏道宽7米。水渠自西向东依次流经禾市镇,在上蒋村时又分为南北两条支流,分别称为“南干渠”和“北干渠”,继而流经螺溪镇及石山乡,在三派村汇入禾水。在主坝上的基角处,暴露出众多的红石条是最早的筑坝[[材料]],已阻水千年。这些红石条分四五层垒叠筑起。浸于水中的红石条有4米长,宽0.4米,厚约0.5米。 ==历史意义== 据史料记载,周矩在天成末年(公元930年)随儿子周羡和女婿吉州刺史杨大中迁居泰和的万岁(今泰和螺溪镇)。他体察民情,深知群众受旱欠收之苦,便决定兴修水利。公元937年,周矩经过多年的谋划后,选择了属赣江水系禾水支流的牛吼江上游的槎滩村畔,用木桩、竹筱、土石压为大陂。据《[[泰和县志]]》记载:古陂长一百余丈,横遏江水,开洪旁注,故名槎滩陂。又于滩下七里许,伐石筑减水小陂,储蓄水道,俾无泛滥,名碉石。古陂设计合理,均设在[[河床]]坚硬、[[水]]流缓慢处,以免遭冲毁,并在陂上设置大小泓口,供船、排通行,保证航运畅通。建成槎滩陂后,周矩父子开挖灌溉渠道36条,使当时禾市镇和螺溪镇9000多亩田地变成吉泰盆地的鱼米之乡。 由于周矩生前对古陂管理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古陂历时千年仍屹立不倒,惠泽万顷,至今仍可灌溉泰和、吉安两县四个乡镇的4万多亩良田,对我国现有[[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史料记载,古陂建成后,当地就立刻成立了由陂长负责、各有业大户轮流执政的管理机构。同时,周矩父子置办田产,获取谷物,以确保古陂的日常维护经费。据当地介绍,槎滩陂至今已多次修复,并得到拓展和完善。1998年,水电部门在古陂上发现了两块刻有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3年)蒋氏重修槎滩陂的条石。 ==视频== ===<center> 槎滩陂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槎滩陂宣传片</center> <center>{{#iDisplay:a0539rtpqd8|560|390|qq}}</center> <center>槎滩陂景区宣传片</center> <center>{{#iDisplay:y0545zrqmoq|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43 水利工程]]
返回「
槎滩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