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249.6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横县博物馆 的原始碼
←
横县博物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横县博物馆.jpeg|有框|右|<big></big>[http://res.nnnews.net/a/10004/201812/2f27d9ae82e834b4d21915d0cccf825d.jpeg 原图链接][http://hxrmt.nnnews.net/p/478.html 来自 南宁新闻网 的图片]]] '''横县博物馆'''坐落在风景优美、绿树成荫的横县县城西郊海棠历史文化公园内。馆址曾是淮海书院(明代为纪念北宋着名词人秦观在横州设馆讲学、施教敷文而建)旧址,故博物馆同时冠名淮海书院。横县博物馆馆内收藏有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各类珍贵文物及标本近千件,主要包括[[石器]]、骨蚌器、[[陶瓷器]]、金属器、玉石器、民族服饰、书画<ref>[https://www.sohu.com/a/196354574_281692 书画的魅力] ,搜狐,2017-10-04</ref>等,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6件,三级文物147件,馆藏文物[[质量]]、数量居南宁市各县之首。 ==景点简介== 横县博物馆于1991年7月动土始建,1992年5月建成[[开放]],是南宁市第一个县级博物馆。该馆为二层半钢筋水泥结构仿古建筑,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陈列厅、文物库房,是横县文物收藏、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2009年5月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0年被评为南宁市文明单位。 ==馆藏文物== 横县博物馆馆内收藏有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各类珍贵文物及标本近千件,主要包括石器、骨蚌器、陶瓷器、金属器、玉石器、民族服饰、书画等,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6件,三级文物147件,馆藏文物[[质量]]、数量居南宁市各县之首。 这是1988年冬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出土的元代青花人物[[故事]]图罐,画中人物表现的是唐朝尉迟恭单鞭救秦王故事,场景阔大壮观,人物个性鲜丽,图案唯俏唯妙。这件青花罐,器型大,元代青花特点明显,造型优美,胎体浑厚,色泽艳丽,用笔潇洒,色调浑厚华滋,有如浓淡兼施气韵生动的水墨长卷,反映了我国元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高超水平,十分罕见,[[价值]]达数亿元。元代[[青花瓷]]<ref>[https://www.sohu.com/a/246659910_488411 青花瓷传统纹样及寓意大全],搜狐,2018-08-12</ref>器在全国发现很少,总共出土一百多件。这种画有人物故事的元代青花罐更为稀少,全世界仅存9件,横县博物馆就有其中的一件。 ==陈列展示== 目前馆内的基本陈列是《横县历史文物展》,展出横县境内出土、征集、收藏的自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各类历史文物,民族文物精品,展现了横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及其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成就。 ===远古的横县=== 展厅橱柜里悬挂的“遗址分布图”,从图上可知,在横县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共有8处。它们主要分布在郁江两岸较平缓的台地上,其中以西津、秋江、江口等贝丘遗址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最有代表性。这些遗址都是由蚌壳、螺壳堆积而成,象一座座小土丘,考古学界定名为“贝丘遗址”。[[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残片、石器、骨器,同时还发现了较多的墓葬和人类遗骸。人骨标本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8000年。这充分说明,早在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原始族群在郁江两岸生息、繁衍,这些原始族群拉开了横县[[历史]]的序幕。展厅中还陈列着众多从横县各个遗址中挖掘出来的石器,如石矛、石斧等,其中最着名的是横县西津遗址出土的有肩石器,据考证,它的产生年代距今约8000年,比其他地区出现的同类石器的年达要早得多,而另外一件距今约4000年的束腰型精美石铲,更是叫人过目难忘。 ===铜鼓的记忆=== 在该馆陈列的数面铜鼓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一面被称为“人乘飞兽饰钱纹铜鼓 ” 。它是一面饰有四出钱纹、鸟纹、蝉纹的南朝铜鼓,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 。1989年在横县板路乡圭壁村出土。这面铜鼓鼓体硕大,装饰繁缛,雕饰独特,突出反映了南方骆越先民精湛的冶炼[[技术]]和艺术创造力,属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曾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声震神州--滇黔桂大型铜鼓展”展览。横县是岭南地区发现铜鼓较多的县份之一,据史料记载,该县境内历代都有铜鼓出土。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至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十年间,就出土了十七面,[[清朝]]时期也偶有挖得,解放后至今出土了二十多面。 ===海棠暮雨=== 这里向我们展示的是汉文化南传的[[历史]]。从汉代开始,随着朝廷不断派官员到岭南任职,或执行公务,或贬官流放,中原文化也逐渐传入我县县境,撒播郁江两岸,并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推动横县经济、文化的兴盛繁荣。伏波庙、海棠桥、应天寺等[[文物]]古迹就是这段历史的记忆。我县境内发现的宋代窑址,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罐、铜权等,都是汉文化南传的结果。 在橱柜里的《海棠桥图》,图上的海棠桥清晰可辨、别具风采。据考证,北宋着名词人秦观(号淮海,字少游)编管横州时,在海棠桥附近设馆(淮海书院)讲学,施教敷文,留下了“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的词句,海棠桥因此而名扬四海,成为横州的象征。横州古八景中“海棠暮雨”、“紫水呈祥”、“槎亭秋眺”等名景也集中在海棠桥一带,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在此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使海棠桥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形成了独特的海棠文化。而博物馆馆址又是淮海书院旧址,故横县博物馆同时冠名淮海书院,可谓是馆院合一,这又为海棠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 ==视频== ===<center> 横县博物馆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横县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感受知识文化</center> <center>{{#iDisplay:n3103qacas4|560|390|qq}}</center> <center>横县博物馆“感党恩 跟党走”2021年“我是讲解员”红色故事讲解比赛花絮</center> <center>{{#iDisplay:e3262g6sf6d|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69 博物館学]]
返回「
横县博物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