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67.1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正濱漁港 的原始碼
←
正濱漁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正濱漁港'''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klzz.klcg.gov.tw/wSite/public/Attachment/005/f159688601157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klzz.klcg.gov.tw/tw/klzz/973-95929.html 圖片來自klcg] </small> |} '''正濱漁港''',舊稱'''基隆漁港''',位於[[基隆市]][[中正區_(基隆市)|中正區]][[正濱里]]與[[和平島]]南方,屬於第一類漁港;可停泊1,000頓以上的[[遠洋漁船]],為近海[[拖網]]與[[遠洋漁業]]基地。由於[[和平島]]的山脈阻擋[[東北季風]],早在[[臺灣荷西統治時期|台灣荷西時代]]即為帆船停泊港灣,[[西班牙]][[聖薩爾瓦多城]]也建在[[和平島]]南岸旁並控制著[[正濱漁港]]。 ==介紹== 現今該港雛型主要是1934年[[台灣日治時期]]由[[日本政府]]建成,時稱「基隆漁港」,為當時北台灣最大的漁港,戰後也曾繁榮一時。「正濱」港名取自[[中正區 (基隆市)|中正區]]的「正」字與[[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濱町_(基隆市)|濱町]]的「濱」字組合而成。 該港灣主要由[[八尺門]]水道、[[珠螺澳]]、[[田寮澳]]與[[拔死猴澳]]等小灣澳構成。<ref>吳沛穎,《日治時期基隆漁港產業聚落空間的構成》,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頁18-20</ref> 該港地形條件優良,曾為[[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代]][[金瓜石]][[銅礦]]的主要輸出港<ref name="台灣的漁港">[http://www.marine-formosa.org.tw/wiki/index.php?link=txtindex.php&kid=347&kkid=388 台灣的漁港] 福爾摩莎海洋文化資訊網</ref>。近年來政府積極興建深水碼頭並填築新生地以期盼再造漁業榮景,並積極開發成假日休閒懷舊碼頭為目標<ref name="八斗子漁港與正濱漁港">[http://ship.nmmst.gov.tw/ship/content/141/600 漁港/八斗子漁港與正濱漁港]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ref><ref>[http://www.twefish.com.tw/ 正濱漁港]台灣漁業聯合網</ref>。真的沒騙人喔! == 歷史 == 正濱漁港的船隻大多為50噸以上,以遠洋拖網與[[延繩釣]]漁船為主,作業往返時間約1至3個月;現有的遠洋漁業為[[印尼]]路線的拖網船與[[關島]]抓鯊魚的拖繩釣漁船<ref>{{cite book|author=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coauthors=|title=台灣的漁港|year=2004年|publisher=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location=台灣新北市新店區|isbn=986-7630-38-6}}</ref>。漁船經營種類以拖網為主,棒受網、延繩釣、流刺網為副;作業漁場以[[東海]]、[[黃海]]、[[南海]]以及[[臺灣海峽]]為多;漁獲物以[[白帶魚]]、[[海鰻]]、[[蝦類]]、[[紅目鰱]]、[[秋姑]]、[[花枝]]、[[鎖管]]、[[龍蝦]]、[[螃蟹]]、雜魚等為主,年產量約 30000 公噸。 ==沿革== === 日治時期 === 基隆港原本並沒有商港與漁港的區分,由於出入船隻與日俱增,臺灣總督府於是計畫將漁港移到社寮町和濱町之間的八尺門,並稱之為「基隆漁港」,可停靠400艘漁船。基隆漁港的小型船隻停泊處在1929年5月14日動工,1934年5月31日完工,其工程費由台北州廳負擔,共計104,751圓。漁港陸上設施則是在1932年3月1日動工,1933年3月31日完工,其工程費由中央負擔,共計503,664圓。基隆漁港的陸上設施包含了水產館([[漁會正濱大樓]])、魚市糶場、漁業無線局、珊瑚市場、魚箱置場、賣店、給水所、共同便所,以及170戶位於社寮町和30戶位於濱町的基隆市營漁民住宅<ref>{{Cite web|title=臺北州の水產|url=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book&s=id=%22jpli2007-bk-sxt_0795_45_1935%22.&searchmode=basic|accessdate=|author=|date=1935-11-12|format=|publisher=臺北州水產試驗場|language=}}</ref>。 基隆漁港在完工後,原本皆位於濱町的[[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所]]和[[臺北州立水產試驗場]]也搬到了基隆漁港的南北兩側。在1935年,連接和平島與台灣本島的雞籠橋(和平橋)完工。 === 戰後 === 基隆漁港在案二戰後改稱「正濱漁港」,由於其受到基隆商港管理,與商港使用同一航道,且漁港北岸碼頭被造船廠所佔用,使正濱漁發展受限<ref>{{Cite web|title=基隆市漁會正濱大樓暨周邊廊帶資源盤點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url=https://www.klccab.gov.tw/DownloagFile/GetFile?fileid=48d63579-38f2-4ff2-accb-62f8c13ef2e0&type=34&controllerName=Innovation&actionName=Research|accessdate=|author=|date=|format=|publisher=基隆市文化局|language=}}</ref>。 在1961年與1963年,各投資290萬元興建魚市場突堤60公尺及北側加油突堤60公尺,以改善碼頭不敷使用之情況。在1974年,台灣省政府委員會決議興建八斗子漁業專用港,待其完工後,將正濱漁港漁船全數入,正濱漁港則供商港使用。但隨著漁業發展和漁船大型化,八斗子漁港無法容納正濱漁港的漁船和相關設施。在1994年,還進行正濱路南側小型船渠碼頭改善103公尺(水深3.0公尺)及八尺門泊區碼頭改善66.6公尺等小型整建工程。後來經相關單位檢討後,省政府於1996年決議繼續保留正濱漁港為漁業使用,並完成正濱漁港深水碼頭之規劃;同年11月辦理第一期工程,完成水深7.5公尺之深水碼頭180公尺與一棟面積2,250平方公尺臨時拍賣場。2000年3月,第二期工程開工,興建深水碼頭197公尺。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HhlqQ2hzvc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彩色漁村成IG打卡熱點!基隆正濱漁港必吃炭烤吉古拉、喝海藻拿鐵【食尚小編出任務】 }} </div> {{-}}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4sX6rQwbiM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基隆和平島超美行程♡正濱漁港彩色屋、必訪老宅咖啡廳、和平島公園看夕陽!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正濱漁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