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150.1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武陵寺 的原始碼
←
武陵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武陵寺.jpg|thumb|right|武陵寺 [https://img1.gtimg.com/cq/pics/hv1/211/198/2273/147852526.jpg 原图链接] [https://cq.qq.com/a/20180429/012099.htm 图片来源于腾讯大渝网] ]] '''武陵寺'''俗名南寺位于陕西省永寿旧县城(现今永平乡)西南[[武陵山]]上,始建于北魏年间,内有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武陵寺塔(北宋)。 [[File:武陵寺1.jpg|thumb|right|武陵寺1 [http://p1.itc.cn/images01/20201026/45856fc679e4441eaf095bf1cd8963ae.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427446400_100248844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历史沿袭== 武陵寺,俗名南寺。《民国永寿县志》载:建于北魏平阳元熙(约公元398——404年),明泰昌元年(1620)、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有碑石记载。白茂才考实:“碧峰禅师至金陵,明太祖赐(金丝)袈裟,存寺中,遭兵劫已废。” 据《皇华载笔·高僧记》,武陵山寺,有明太祖赐石碧禅师袈裟一袭,后遭兵乱,寺院被洗劫一空。据传,当时住寺高僧为避战乱和僧人之间争抢,将袈裟藏于寺内吃水井壁地窑内,无历史考证,至今是个迷。 明清时期寺院香火旺盛,朝拜者云集,加之地处麻亭驿站,雍正十一年(1733年)创立有翠屏书院,武陵山景色秀美,曾有诗赞曰:“遥望南山图似画,欣看北院翠盈眸,古树参天塔影浮,不到层峦不肯休。”之说,足以见证武陵寺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丰厚。[[沧桑古寺]]由于连年战乱,在文革中被毁,遗址现在。<ref>[https://baike.so.com/doc/2384546-2521399.html 武陵寺] </ref> [[File:武陵寺2.jpg|thumb|right|武陵寺2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107462714-B89672A4BBB649A701A36B0D99FB56AB/0?fmt=jpg&size=58&h=445&w=660&ppv=1 原图链接] [https://kuaibao.qq.com/s/20191112A0OV2D00?refer=spider 图片来源于看点快报网] ]] ==千年古塔== 北宋塔位于武陵寺内,塔身高耸,塔座稳固,塔高27.5米,直径6米,周长21米,仿木构密檐式,层与层、御楼严谨,砖与砖无缝,这座塔为八面土局,砖砌楼阁五层,内为两米见方天井式,层层拱门相对,楼梯回绕,直达塔顶。每层配饰斗拱平座栏杆,塔各面雕刻有飞鸟展翅,龙凤流云,双龙戏珠等图案,雕工细腻。宋塔每角有八个棱角,棱角高翅,舒颈伸首,棱角尖的风玲随风轻摆,鸽哨箫鸣般飞乐声,昼夜不息,袅袅从天而降。 1982年10月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鉴定为北宋塔,1984年维修时,拆除塔顶残砖,出现铸有宋神宗“熙宁重宝”铜钱一枚,还发现有“大观元年五月……”等字样砖一块。 ==物保护== 武陵寺和北宋塔从北魏至今,岁月久远,是研究我国古代宗教及北宋时期建筑历史的宝贵资料,1984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成立了永寿县武陵寺文管所,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科学记录档案。2005年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相关视频== ===咸阳永寿县宋代武陵寺塔屹立数百年不倒=== {{#iDisplay:p0751meld2p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55 經濟地質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武陵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