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86.2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死人受洗 的原始碼
←
死人受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死人受洗.jpeg|有框|右|<big></big>[https://pic.quanjing.com/9z/t5/QJ6554410420.jpg@!350h 原图链接][https://m.quanjing.com/category/12704697/3.html 来自 北京全景视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的图片]]] '''死人受洗''',外文名:Baptism for the Dead,基督教圣经术语。 基督宗教各派都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主,都以《[[圣经]]》,又称《新旧约全书》为经典,其中《新约》各章节都相同,而《旧约》有所不同<ref>[https://www.sohu.com/a/210759244_497939 小科普:5分钟看懂圣经旧约],搜狐,2017-12-15</ref>,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内容比新教(基督教)要多几章。各派共同信奉的教义<ref>[https://www.xuexila.com/lishi/xueke/zongjiaoxue/10845.html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学习啦,2021-05-19</ref>有“三位一体论”、“原罪论”、“因信称义”、“罪得赦免”等,但强调点各有所侧重,此外还有些各自特有的教义。 ==简介== 一种宗教习俗,[[新约]]仅提及1次(林前十五29),且语焉不详,故引起不少争论。问题的要点有2:(1)这种洗礼的意义何在?(2)使徒保罗是否赞同这种洗礼? 综观各家释义,可分为3类:隐喻性质;正常的洗礼;代人受洗。马可福音十章38节和路加福音十二章50节,以受洗喻指受难或殉道;有些学者便据此将“为死人受洗”,解作“以求死之心受洗”,暗喻殉道。一位释经家以为这是指基督徒领袖自甘死去,好向死人作见证。 另也有许多人以为这是指一般的洗礼,是为自己的缘故受洗。如马丁路德认为是在死人的坟墓上受洗的仪式;加尔文认为是指接受洗礼的[[基督徒]]随时有遇害受难之险;也有人说是指由于殉道者或逝去的亲人的见证而受洗入教者。 最自然的解释是指代替他人受洗的仪式。经文似乎指出哥林多城中,有人代死人受洗,他们可能迷信洗礼有魔力,这也可以解释保罗为何向他们强调自己的事奉主要不在施洗(林前一14-17)。保罗把哥林多人的经验,比作当年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泊的种种经历(林前十1-13),保罗叙述过红海、收集吗哪,显然是喻指洗礼和圣餐。保罗提醒他的读者,这些神奇的经历并不能防止以色列人陷于罪中。哥林多人大概是把基督教的圣礼,当成了得救的保障,故此为死人受洗可能是相信这仪式可以给死者带来奇妙的福祉。 有证可查,早期的异端教派确曾有这种仪式。早期[[教父]]屈梭多模记载当时的马吉安教派(公元二世纪)奉行一种习俗:如有新教徒未及受洗而亡,他们就着人藏于放置死者的榻下,然后问死者愿否受洗,藏于榻下的人就回答:“愿意!”于是出而代死者受洗,算是完成了死者的洗礼。 那么使徒保罗是否赞同这种[[洗礼]]呢?答案是否定的。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29-34节论及死人复活的问题时,他清楚地把自己与施行这种洗礼的人分别出来。他在提及哥林多人的所为后(第29节),即谈到自己在以弗所的经历(30-33节),结语的劝勉也带着责备的意味(第34节)。于以下各节(林前十五35-42),保罗也把自己与提问者区别出来。根据其他经文(例:林前一14-17,十1-13),可以清楚地看到保罗对哥林多人的洗礼观,是决不肯苟同的。保罗提及“代死人受洗”之事,显然是指出他们的矛盾:哥林多人既不相信死人复活,“为死人受洗”的仪式,岂不毫无意义? ==参考文献== [[Category:240 基督教總論]]
返回「
死人受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