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84.20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歼-13 的原始碼
←
歼-13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歼-13.jpeg|320px|缩略图|右|<big>歼-13</big>[http://n.sinaimg.cn/mil/crawl/20170204/Yg9o-fyafcyx6938268.jpg 原图链接][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04/doc-ifyafcyw0168938.s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歼-13'''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0年代规划研制的一型战斗机。1971年年底,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六院指示三机部601所酝酿研制类似于[[F-16]]的带边条翼正常式布局高机动歼击机方案作为[[歼-6]]的后继空战歼击机。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最终导致了研发中止<ref>[https://www.sohu.com/a/219974245_99983438 我国歼-13战机为何没有继续研制? ],搜狐,2018-01-31 </ref>。 ==研发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空军开始考虑装备轻巧灵活、重视机动性的[[战斗机]]。新一代战斗机不再单纯地追求[[速度]]快,还要有良好的机动能力。当时在越南战争中,美国造价昂贵技术复杂的F-4重型战斗机有时会在越南空军轻小的[[米格-17战斗机|米格-17]]面前束手无策。而飞机的机动性能,主要是加速能力、爬升和盘旋性能。其中前两项指标是和高速飞行的设计要求相一致的,而最后一项指标却是与高速飞行的设计要求相互制约。一般来说强调飞行速度快的飞机,盘旋半径就越大,盘旋一周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局部战斗中的空战实践证明,即使在广泛使用[[空空导弹]]的情况下,战斗机在近距离时利用机炮进行格斗仍不可避免。格斗中,战斗机常被迫以尽可能小的转弯半径或尽可能快的转弯速率,绕到敌机后方,占据有利的位置。这时,速度较低或机体[[重量]]较轻的飞机反而处于优势。 1965年,当[[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代号:601所)将新一代[[歼-8]]、歼-9歼击机方案向沿海空、海军作战部队征求意见时,空军航空兵很多部队一再强调希望有机动性好、而且轻到能装在卡车上的小飞机,以便实施全民皆兵的思想。1965年9月,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总体室曾作过一个方案,但性能不能满足要求而中途夭折。 然而,空军机关的一些人并未放弃,后来又提出了“空中李向阳”的想法——要求飞机重量轻,而且机动性好,重量在4吨左右——随时能打随地能战,就像空中的游击队员,实现全民战斗机的想法。1969年,[[空军]]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向南昌飞机制造厂设计室及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下达了研制任务,要求设计这种类型的轻型歼击机。正当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准备派人去部队调研时,[[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南昌飞机制造厂]]已经完成了这种飞机——歼-12 歼击机的方案设计。飞机装一台涡喷6发动机,重 4.1 吨,最大马赫数 1.8。空军曹里怀副司令员怕歼-12 方案不可靠,要求南昌飞机制造厂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征求意见。 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简称:六院,现为:[[中国航空研究院]])机关召集了601所、606所有关设计人员,主持探讨研究新型歼击机的发展问题。当时根据越南战争的经验,空战多发生在中低空跨声速,还是以目视格斗为主,因此需要有较高的跨声速盘旋、上升和加速能力,高度5千米、马赫数0.9的稳定盘旋过载达到6的飞机——而歼-8仅为4.6。武器方面则还是以航炮为主兼用红外短程空空导弹。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9吨。由于以近距格斗为主,所以不一定装[[雷达]],以减轻重量、突出机动性。 1971 年底,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完成飞机总体方案、总体协调,发出了除电器仪表、[[无线电]]等以外的全部结构系统打样图,并于10月份进行了方案机的摸底工作。 1972年3月12日,总体室副主任方宝瑞领导的小组正式向六院报送短距起落歼击机的设计方案——研究所暂定名歼-13歼击机。其主要[[技术]]指标为:最大马赫数不小于2.0;静升限大于18,000米;主要作战高度3,000-10,000 米;作战[[速度]]马赫数为0.7~1.5;航程不带副油箱不小于2,000千米,带副油箱不小于3,000千米;起落滑跑距离为500米,起飞重量9吨。 1972年9月26 日,六院作出批复,将该机的研制下达为二号任务,指出:“二号任务为前线歼击机,突出机动性,方向是正确的,但要大力减轻起飞总重,奋争推重比达到或超过 1.2,在确保机动性的前提下,争取续航时间比[[歼-6]]有延长”。《批复》还指出,该机将替代歼-6歼击机,作为下一代前线歼击机的主力机装备部队<ref>[http://afwingcom.blog.sohu.com/265485952.html 歼-13 型格斗歼击机研制历程],搜狐博客,2013-05-28</ref>。并要求按上述意见进行方案论证和性能计算,11月份向院汇报,争取列入1973年国家计划。该机研制被称为二号任务,后定名为歼-13。 歼13的机翼共选择了4种基本[[平面]]形状。共7个方案,分别称作歼13I、II、II-1、III、IV、IV-1、IV-2,其中歼13I、II、III、IV为基本方案。 上述所有方案的机身和尾翼参数均相同,只是机翼平面形状(I、II、IV一1、IV-2)和机翼的上下位置(II与II-I)不同,并在II与lV方案中分别配了上下平尾两个方案。 1973年11月到1974年4月期间,歼-13的1/28全金属风洞模型在[[沈阳]]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歼-13与歼-6、歼-7比较,亚声速零升阻力系数相差不大,跨声速时歼-6最小,超声速时歼-7最小。试验结果表明歼-13的全机阻力问题不是很理想,争取跨声速赶上歼-6,超[[声速]]接近歼-7的水平。 ==计划中断== 进入1980年代后期,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断层严重,资金需要为[[国家]][[经济]]让路,于1981年3月后,歼-13的研制中止。 ==视频== ===<center> 歼-13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逆袭的歼13战机 </center> <center>{{#iDisplay:v08635pomzd|560|390|qq}}</center> <center> 中国当年歼13不输美同时代战机 为何突然下马 </center> <center>{{#iDisplay:a0810mudpa2|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返回「
歼-13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