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49.9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比藏瓦勒戰役 的原始碼
←
比藏瓦勒戰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比藏瓦勒戰役<br>Bataille de Buzenval</p> |- |<center><img src="http://img.over-blog-kiwi.com/2/22/87/91/20170119/ob_e3cdef_332-001.jpg" width="280" ></center><small>[http://img.over-blog-kiwi.com/2/22/87/91/20170119/ob_e3cdef_332-001.jpg 圖片來源 Un jour, une bataille - Overblog] <br> '''名稱''' 比藏瓦勒戰役 '''日期''' 1870年10月21日 '''地點''' [[法國]][[巴黎]]地區的[[呂埃-馬爾邁松]] '''參戰國家''' [[法國]] \ [[普魯士王國]]<ref>[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Prussia Prussia | History, Maps, Flag, & Definition | Britannica]</ref>、[[北德意志邦聯]] '''結果''' 普軍勝利</small> |} </div> '''比藏瓦勒戰役''' (法語:Bataille de Buzenval),也稱第一次[[比藏瓦勒戰役]]或[[瓦萊里之戰]],是1870年10月21日[[普法戰爭]]<ref>[https://www.britannica.com/event/Franco-German-War Franco-German War | History, Causes, & Results | Britannica]</ref>期間,法國被圍困在巴黎的部隊試圖在呂埃-馬爾邁松方向突破德軍包圍的一場戰役。 ==簡介== 1870年9月19日,[[法國]]首都[[巴黎]]被[[北德意志邦聯]]的軍隊圍困後,在巴黎總司令路易·朱爾·特羅胥的命令下,由奧古斯特·亞歷山大·迪克羅率領的巴黎法軍從呂埃-馬爾邁松突圍。 在巴黎以西兩公里的瓦萊里堡壘位於塞納河一角的皮托和敘雷訥上方,是巴黎內部要塞防禦線中最重要的堡壘。該堡壘是一個星形要塞,帶有大約400米長的多邊形邊。此外,堡壘還配備了21厘米的海軍炮,由於其較高的位置,法軍因此可以從此處進行準備和火炮支援。 1870年10月21日下午1點,法軍炮兵營共有40支野戰炮對著比藏瓦勒,馬爾邁松,瓊謝爾和布日瓦勒的普軍陣地發動了進攻。法軍在繞過馬爾邁松(Malmaison),從聖屈屈法(Saint-Cucufa)樹林的西部高地推進,但[[普魯士軍隊]]的主要陣地仍然牢牢地擋在法軍的面前。一段時間後,法軍也得到了塞納河另一側的四個炮兵營的火炮的支援。儘管普軍有著巨大的優勢,但普魯士設在凡爾賽的司令部還是對法軍的攻勢感到震驚,並由[[威廉一世]]王儲指揮普軍的防禦。 大約下午5點左右,法軍的進攻遭到普魯士軍隊的堅決抵抗,不得不撤回到瓦萊里堡壘的保護下。法國人損失了443名士兵和兩門野戰炮,德國人的損失被描述為低,死亡和傷亡人數尚未確定。但是,威廉一世在日記中寫道,約四名(後來六名)軍官被打死,三百人受傷。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歐洲軍政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比藏瓦勒戰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