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83.1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毕谷云 的原始碼
←
毕谷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毕谷云 | 图像 = [[File:毕谷云2.jpg|缩略图||center|[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6892190&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814%2F20160808203327-340463865.jpg%2F0&type=1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v6892190.htm?fromTitle=毕谷云 来自搜狗网]]] | 出生日期 = 1930年 | 逝世日期 = | 出生地点 = 上海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京剧演员 | 知名作品 = 《壮心不已》《话说毕谷云》等 }} '''<big>毕谷云</big>''',男,出生于1930年, [[京剧]][[表演]][[艺术家]],[[上海]]人,自幼从赵云卿老师练功,后从祁彩芬、林频卿、王瑶卿、小冯子和、新丽琴老师学戏。1949年拜徐碧云为师,1951年又拜[[荀慧生]]为师,1961年拜[[梅兰芳]]为师,并向筱翠花、芙蓉草老师学艺,向方传芸老师学昆曲,曾组毕谷云京剧团在各地演出。 == 个人简介 == 毕谷云,1930年生,上海人,自幼从赵云卿老师练功,后从祁彩芬、林频卿、王瑶卿、小冯子和、新丽琴老师学戏。1949年拜徐碧云为师,1951年又拜荀慧生为师,1961年拜梅兰芳为师,并向筱翠花、芙蓉草老师学艺,向方传芸老师学昆曲,曾组毕谷云京剧团在各地演出。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民生京剧团、红星京剧团任团长和主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国家一级演员,辽宁省政协委员、剧协理事、文联委员、北京梅兰芳艺术研究会理事等等。并有《壮心不已》、《话说毕谷云》等京剧电视片。 == 从艺经历 == 毕谷云先生原籍上海,早年拜徐先生为师,其后又相继拜在荀、梅二位门下,并向“筱派”艺术创始人筱翠花(于连泉)先生问艺,得其真传。新中国成立后,毕先生在北京先后建立红星京剧团、民生京剧团,任主演,兼任团长,以演《绿珠坠楼》、《活捉王魁》等戏脍炙人口,同时兼演“梅”、“荀”、“筱”三派名剧,并常演出《续红娘》后部《玉堂春》(《三堂会审刘秉义》)等绝响于舞台的戏,以及新编戏。在其排演新编戏时,他都汲取徐师的艺术特色,把翻跌融入。在老戏剧家潘侠风先生为其编写的《义狐传》中,他就使用上翻跌及空中飞人特技,深为观众喜闻乐见。一九五八年,北京市剧团支边时,毕先生到辽宁省本溪、阜新两地建立京剧团,为主演,兼任团长。 一九八二年五月,毕先生率本溪市京剧团来京演出。年及五旬的这位艺术家,以其极为扎实的基本功,不仅仍然演出《绿珠坠楼》这样具有高难度的戏,而且还根据剧情有所变革,加强了难度。早年徐先生演这出戏,到尾声绿珠坠楼时,是从摞起来两张堂桌高的楼台景片上,以“抢背”摔下,而后变“僵尸”,平躺在舞台上。用“抢背”与坠楼的生活真实有些差距,毕先生改为以“吊毛”翻下,“变僵尸”。在如此高处,往下翻“吊毛”,以“僵尸”平躺舞台上,没有深厚的功力难以做到,而且毕先生从舞台上站起来谢幕时,头上饰物丝毫不乱,台下观众叹为观止,掌声不绝。据《中国京剧史》人物篇记载,毕谷云自幼随赵云卿练功,1944年拜祁彩芬习刀马旦,后又从林颦卿、小冯子和、新丽琴学青衣花旦。1949年拜徐碧云为师,学了《绿珠坠楼》、《大乔小乔》、《玉堂春》、《虞小翠》等剧目。1951年在上海拜荀慧生为师,得亲授《霍小玉》、《红娘》、《勘玉钏》等荀派名剧。1961年5月,正式拜在梅兰芳门下,成为梅兰芳的最后一个弟子,学习了《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断桥》、《奇双会》等梅派精品剧目。此外,毕谷云还向昆剧前辈方传芸学过《连环计》、《春香闹学》、《金山寺》和《百花赠剑》。他还向筱翠花学过《活捉王魁》、《红梅阁》,向芙蓉草学了《胭脂虎》、《十三妹》、《翠屏山》、《辛安驿》、《得意缘》等骨子老戏。毕谷云嗓音甜美圆润,表演细腻入微。他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能广征博采,兼收并蓄。梅派的雍容华贵,荀派的俏丽灵动,徐派的矫健传神,他演来无不惟妙惟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也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 他还从舞台走向屏幕,录制了《红娘》、《贵妃醉酒》、《十三妹》、《绿珠坠楼》等京剧电视片和毕谷云舞台艺术《壮心不已》专题片。他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先生合拍的《别窑》电视片,发行国内外,受到各方面的好评。电视艺术片《绿珠坠楼》,由中央及全国各地电视台播放。同时,中国唱片公司还出版了《绿珠坠楼》一剧的立体声盒式录音带,在国内外发行。2001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共本溪市委、本溪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剧场联合举办了“毕谷云先生舞台艺术60年纪念演出”。 == 经承发展 == 毕谷云青年时就拜在[[徐碧云]]门下,得其真传,后又相继拜师荀慧生、梅兰芳,并向筱派艺术创始人于连泉问艺。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在[[北京]]组建红星京剧团、民生京剧团,陆续上演了《绿珠坠楼》、《活捉王魁》、《续红娘》等绝响舞台的名剧,并排演了大量的新编戏,都融入了徐派翻跌艺术特色。 == 经典剧目 == 《贵妃醉酒》 毕谷云演唱的京剧,行腔圆润,音质纯厚,给人以恬静、幽雅、舒适、自然的美感,他在年过半百时,还能在《贵妃醉酒》中表演“卧鱼闻花”、“衔杯下腰”等高难动作。每当他跑圆场的时候,步法娴熟,轻捷如风,凡与同台演出者无不极力追随,非常吃力。《玉堂春》是五大名伶徐碧云先生的名剧之一。这出戏剧情紧凑,唱腔刚柔并蓄,表情妩媚动人,自始至终充满喜剧特色,充分体现了徐派表演艺术的独特风格。毕谷云是徐碧云先生的入室弟子,得其亲传。在此剧扮演苏三途中翻车时的“屁股坐子”起范儿大、跃起高,如惊鸿跃起,似彩蝶落地;水袖舞慢而不断、快而不乱。 《绿珠坠楼》 《绿珠坠楼》系徐碧云先生唱做俱佳的代表作,尤其以翻跌功夫著称一时。剧本虽几经整理,但原作精华仍予保留。其中“坠楼”一折,过去徐先生是用“抢背”,从三张桌子高的楼台上凌空翻下平躺在台上,难度极大,因而素以旦行之绝技著称。通过《绿珠坠楼》的演出,使濒于绝迹的徐派艺术再现于舞台,而且对毕谷云继承、发展和提高徐派表演艺术有着较大的促进。《绿珠坠楼》的唱腔是以《飘绣袂试轻裙婆娑顾影》为核心唱段,突出了徐派艺术的特色,载歌载舞,词腔并美,是全剧之精髓。 《明珠赋》 《明珠赋》是该剧石府饮宴一场,潘岳深为绿珠沦为歌伎的遭遇而惋惜,自愧援手乏术,遂即兴赋诗作《明珠赋》以赠之。绿珠感遇知己,即席谱曲抚琴吟唱。此时此刻,座上众宾豪饮,廊下歌女忧伤,情词悱恻,音调悲怆。 == 人物评价 == 据《中国京剧史》人物篇记载,毕谷云自幼随赵云卿练功,1944年拜祁彩芬习刀马旦,后又从林颦卿、小冯子和、新丽琴学青衣花旦。1949年拜徐碧云为师,学了《绿珠坠楼》、《大乔小乔》、《玉堂春》、《虞小翠》等剧目。1951年在上海拜荀慧生为师,得亲授《霍小玉》、《红娘》、《勘玉钏》等荀派名剧。1961年5月,正式拜在梅兰芳门下,成为梅兰芳的最后一个弟子,学习了《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断桥》、《奇双会》等梅派精品剧目。此外,毕谷云还向昆剧前辈方传芸学过《连环计》、《春香闹学》、《金山寺》和《百花赠剑》。他还向筱翠花学过《活捉王魁》、《红梅阁》,向芙蓉草学了《胭脂虎》、《十三妹》、《翠屏山》、《辛安驿》、《得意缘》等骨子老戏。毕谷云嗓音甜美圆润,表演细腻入微。他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能广征博采,兼收并蓄。梅派的雍容华贵,荀派的俏丽灵动,徐派的矫健传神,他演来无不惟妙惟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也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 他还从舞台走向屏幕,录制了《红娘》、《贵妃醉酒》、《十三妹》、《绿珠坠楼》等京剧电视片和毕谷云舞台艺术《壮心不已》专题片。他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先生合拍的《别窑》电视片,发行国内外,受到各方面的好评。电视艺术片《绿珠坠楼》,由中央及全国各地电视台播放。同时,中国唱片公司还出版了《绿珠坠楼》一剧的立体声盒式录音带,在国内外发行。2001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共本溪市委、本溪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剧场联合举办了“毕谷云先生舞台艺术60年纪念演出”。原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贺敬之以及首都戏曲界众多名流对毕谷云的演出艺术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Category:戲曲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毕谷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