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86.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民间文化 的原始碼
←
民间文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民间文化.jpg|350px|缩略图|右|<big>民间文化〔民歌〕</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21/da00863c976340b586ea0c7020683cab.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90560466_39510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民间文化'''(folk culture)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ref>[http://www.doc88.com/p-9015260006213.html 浅谈如何保护民间文化],道客巴巴,2016-10-25</ref>。是指由社会底层民众集体创造的自发和自娱的通俗文化。从社会分层看,民间文化来自社会底层,并且由平民自发的创造。 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是一种“自娱自乐型”的[[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 ==中国民间文化有哪些== 民间文化主要包括四种,即[[民间文学]]、民间表演艺术、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的种类很多,我国各种类型的民间文学形式几乎在[[河南]]都可以找到,它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它们构成了中国口继文学的通史,对过去人们的[[道德]]思想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河南的神话被称为中国神话的奇迹之一,新郑[[黄帝]]、周口[[伏羲]]、泌阳盘古等表达了东方才有的内在而隽永的民族想象。然而,民间文学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异,有些不再流传,迅速消失,继而消亡。 ===民间表演艺术=== 包括民间[[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它们也是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产生、发展并传承下来。中国的民间戏剧发源于原始劳动歌舞,是世界戏剧三大源流之一。河南民间戏剧在民国末期调查有80多个剧种,这其中有道情、二夹弦等,但是据现在的调查和统计只剩下30多个,建国后平均每年消亡一个剧种。 在[[丽江]]纳西族的音乐文化中,驰名中外的纳西古乐,是每一个到丽江的人必听的。但如今,随着[[纳西古乐]]的势微、失传与衰落,该音乐形式也将变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民间美术=== 包括[[瓷器]]、泥塑、玉雕、[[年画]]、剪纸等种类,它们也是很珍贵的一笔遗产。夏挽群给记者介绍说,河南淮阳太昊陵的泥泥狗,虽说看起来很粗糙,但是它有很深厚的历史底蕴,被称为史前[[图腾]],它把原始的信息带到了现代。以前在太昊陵的庙会上简直到了热销的程度,然而现在对泥泥狗的制作已经越来越少了。 ===传统工艺美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遇到了新的挑战,福建为人们所熟知的[[工艺美术]]行业,如脱胎漆器、软木画、[[竹编]]、德化瓷塑都处于后继乏人的困难境地。北京、江苏、浙江等工艺美术发达的省、市同样陷入不景气的状态。其他艺术形式如年画、[[剪纸]]过去在民间都很流行,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木版年画]],除专家、学者、外国人外,很少有人问津。而对剪纸,目前学习的人主要是农村妇女,年轻人并不重视它的传承。 民俗文化反映了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各种习俗,如庙会和[[春节]]等。这些传统节日中有着大量的[[民族]]内涵,然而随着西方大量节日的到来,中国的很多节日却在逐渐淡出<ref>[http://www.gpwhg.com/onews.asp?id=628 中国民间文化内容概述],高坪区文化馆</ref>。 ==视频== ===<center> 民间文化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十二生肖》微课(郑颖颖)</center> <center>{{#iDisplay:o0933alqjt4|560|390|qq}}</center> <center>山西的民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开幕式上表演 “背棍”</center> <center>{{#iDisplay:v09108dmaaw|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返回「
民间文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