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217.2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水寒射肺 的原始碼
←
水寒射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水寒射肺 </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ic.616pic.com%2Fys_bnew_img%2F00%2F17%2F09%2FpOvIlr6pfa.jpg&refer=http%3A%2F%2Fpic.616pic.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2512508&t=132776718188dc57f7c67307eb89e2a1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616pic.com/sucai/vr7iw45r3.html 来自图精灵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水寒射肺是一个病证名,指[[寒邪]]和水气犯肺脏而引起的病变,主要证候有咳嗽、气喘、痰涎多而稀白、苔白腻。 病证名。指寒邪和水气犯肺脏而引起的病变。多由平素患痰饮或水肿的病人,外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寒水上逆,以致肺气失宣。主要证候有咳嗽、气喘、痰涎多而稀白,[[苔白腻]],或伴有发热、恶寒等。治宜宣肺降逆,温化水饮。 ==水寒射肺== 指寒邪和水气影响肺脏的病理。平素患痰饮或水肿的病人,外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寒水上逆,以致肺气失宣。主要症状有咳嗽,气喘 、痰涎多而稀白、[[舌苔白腻]],脉浮紧,伴有发熟、恶寒等。 ==水逆== 指胃有停水,水气不化,渴欲饮水, 水入即吐的病变。<ref>[http://www.a-hospital.com/w/%E6%B0%B4%E5%AF%92%E5%B0%84%E8%82%BA%E8%AF%81 医学百科], 水寒射肺证 ,</ref> 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喘,痰涎多而稀白,面色苍白或晦暗,形寒肢冷,甚则胸满息促,不能平卧,头晕目眩,面目浮肿,苔白腻,脉濡缓或滑。 水寒射肺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其临床表现各具一定特点,治疗亦不尽相同,必须加以分析。如饮证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临床表现以悬饮为特点者,则胸胁胀满,咳唾,转侧及呼吸时疼痛加重,气短息促,苔白脉沉弦,此由饮倚胸胁,水邪迫肺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云:“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治宜攻逐水饮,体强者用十枣汤(《伤寒论》),体弱者用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临床表现为支饮者,则咳喘胸满,甚则不能平卧,痰如白沫量多,久咳则面目浮肿,舌苔白腻,脉弦紧,此由饮犯胸肺,肺气上逆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云:“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治宜温肺化饮,方用小青龙汤(《伤寒论》)。 若水肿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临床特点为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气促怯寒,腰部冷痛,此由肾阳衰微,水气上逆于肺所致,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伤寒论》)。若癃闭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 ,临床特点为小便量少,甚至无尿,面色白光白,神疲腰痛,头晕泛恶,气喘胸闷,此由肾阳衰微,尿毒内攻,迫水逆肺所致,《景岳全书·癃闭》曰:“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急证也,水道不通,则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泛及中焦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治宜温阳益气,利尿降逆,方用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若喘证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临床特点为咳嗽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小便不利,甚则肢体浮肿,舌质淡,脉沉细,此由肾阳虚而水逆,上凌于肺所致,治当纳气归肾,温阳行水,方用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真武汤。 总之,水寒射肺证主要是见于水气为患的疾病中,或阳衰阴盛,水势泛溢而上射于肺,或寒水积滞体内而为外寒引发。病之本责之脾肾,病之标在于肺。在其病机演变过程中,常伴见两种情况:一是水气上逆,停聚胸膈时,每累及心阳,致心阳不振,心气不宁而心悸;二是脾肾阳虚,水气不化,聚而上泛,演变为痰,而出现喉间痰鸣,胸膈满闷等寒痰阻肺见症。 本证通常应与“水气凌心证”、“肾阳虚水泛证”、“寒痰阻肺证”相鉴别。 水气凌心证与水寒射肺证:两证病理相似,症状迥异,常合并出现。在病理上,两证均为脾肾阳虚,气化障碍,水液潴留所致,水气上逆于肺,则为水寒射肺证,上逆于心则为水气凌心证。在病史上,两证均有饮证、水肿等水气病史。在症状上,水气凌心证的症状特点为心悸;[[水寒射肺]]证的临床特点为咳唾喘促。以此可资鉴别。 肾阳虚水泛证与水寒射肺证:肾阳虚水泛证系肾阳亏损,不能主水,则膀胱气化不利,小便量少;同时亦影响脾的运化,致水湿泛滥而形成水肿,症见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腰痛酸重,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润,脉缓。水寒射肺证则多由素体脾肾阳虚,水气停聚,复感寒邪,寒邪引动内饮所致;亦可由肾阳虚水泛证基础上,水邪上凌于肺而发生,其临床特点为咳嗽气喘 ,痰涎多而色白,胸胁支满等。一为泛滥于肌肤,一为上泛于肺,此为鉴别之要点。 寒痰阻肺证与水寒射肺证:两证病因病理相互影响,临床表现相似,需严加鉴别。寒痰阻肺证多由风寒失治,寒入于肺腧,寒痰交阻所致,亦可由中焦虚寒及久病阳虚而寒痰上干于肺而致;水寒射肺证则多由脾肾阳虚,水气内停,外寒引动,逆于肺脏所致。两者一为寒痰犯肺,一为寒水犯肺。在病理上,二者则可互相影响,寒痰阻肺证可累及肾阳不足而致水气泛滥,逆于肺脏; 水寒射肺证亦可因水饮聚积而演变为痰,出现寒痰阻肺见证。在症状上,寒痰阻肺证必咳嗽气喘,咯痰色白清稀,喉间痰鸣,胸膈满闷;水寒射肺证则无喉间痰鸣,胸膈满闷等寒痰之症,可资鉴别。 =='''参考文献'''== [[Category:398 各部生理]]
返回「
水寒射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