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65.19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江苏省农科院 的原始碼
←
江苏省农科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江苏省农业科学院</big> ''' |- | [[File:江苏省农业科学院543.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jaas.ac.cn/uploadfile/2016/0108/20160108045540522.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6%B1%9F%E8%8B%8F%E7%9C%81%E5%86%9C%E4%B8%9A%E7%A7%91%E5%AD%A6%E9%99%A2&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31年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直属江苏省人民政府领导,是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的农业科研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要任务是:针对国家和江苏省农村经济与科技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展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以及科技示范和科技服务工作,同时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和农业宏观对策研究,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成果保证和技术支撑。 截至2012年9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有13个专业研究所、10个农区所;在职职工2300余人,其中院士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人选3人;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泰国农业大学]]、加拿大农业部等联合招收博士后。 =='''简介'''== '''中文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外文名''':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成立时间''':1932年1月 '''现任院长''':易中懿 '''主管部门''':江苏省人民政府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钟灵街50号 '''院 士''':1人(中国工程院) '''属 性''':省属科研机构 =='''历史沿革'''== 1931年,国民政府建立中央农业实验所。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水利部将前中央农业实验所、中央林业实验所、[[中央畜牧实验所]]、棉产改进处和烟产改进处等农林机构,进行整顿、充实和合并,呈报中央农业部批准,于1950年2月在原中央农业实验所所址上成立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 1958年6月15日,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 1959年5月11日,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 1970年4月19日,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改名为[[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所]]。 1977年9月11日,中共江苏省委决定成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197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畜牧兽医系改名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所。 1990年,经农业部批准以江苏省农科院为依托单位、以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建立了农业部动植物遗传生理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1993年,经江苏省科委批准成立了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2000年9月,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授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组建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南京)分中心。12月经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批准成立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2年4月,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成立。 2004年12月,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建设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 2005年10月,经江苏省编办批准成立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2006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更名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2007年,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9年,以兽医研究所为科研依托单位,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申报建立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建立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2年,建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中心。 2021年3月,协同共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2年9月,全院共有在职职工23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11人,国家级、省级突出贡献专家9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790人,博士329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杨林章、方继朝、施振旦 =='''科研平台'''== 根据2016年7月官网信息显示,科学院有13个专业研究所、10个农区所,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3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华东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南京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站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植物遗传生理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南京)、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粮棉油作物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效园艺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科技华东(江苏)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设施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6年7月官网显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为全国17个重点农业图书馆之一,有馆藏书刊30多万卷(册),其中馆藏中外文图书14多万册,中外文期刊13多万卷(册),4万多份各类资料等。1900年前创刊、馆藏50-120年卷的有22种,1901-1930年期间创刊、馆藏30-80年卷的有60种。如Journal of Agriuclutral Society of England (1840年创刊,馆藏121年卷)等。自建、自购、共建共享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引进和购买了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ProQuest、SpringerLink等10多种中外文数据库。 '''合作交流''' 截至2012年9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国外机构,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建立联合研究与合作联盟;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招收博士后;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共建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与[[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古巴等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拓展和提升了利用国外科技创新资源的空间与能力。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获奖概况''':截至2012年9月,全院累计获得国家二等奖以上和部省一等奖以上重大成果216项。 =='''学术期刊'''== '''《江苏农业科技报》''' 《江苏农业科技报》是全国惟一的由省农科院主办的农业科技报,创刊于1975年5月5日,原名《江苏农业科技》,由郭沫若题写报名。1982年改名为《江苏农业科技报》,四开四版周刊,时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的许家屯撰写署名文章《[[当好农业生产的科学参谋]]》。1997年改为周二刊,2005年1月1日改为四开八版。 '''《江苏农业学报》''' 《江苏农业学报》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附有"综述""、研究简报"和"科技短讯"等栏目。《[[江苏农业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科技核心期刊,并连续多次荣获全国农业优秀科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同时《江苏农业学报》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的统计源期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版),《江苏农业学报》的影响因子为0.895,他引总引比为0.93。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月刊)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每月25日出版。《江苏农业科学》1973年创刊,设有专论、生物技术、育种栽培与生理生化、植物保护、[[园艺园林]]、畜牧兽医、水产养殖与特种种养、贮藏与加工、质量安全与检测分析、资源与环境、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业经济与管理等栏目。 自1994年起,《江苏农业科学》被评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期刊、中国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江苏省双十佳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等。《江苏农业科学》发表的文章被世界著名的CABI、AGRIS等农业数据库广泛收录,CABI的13种检索刊物和FAO的《AGRINDEX》收录了期刊发表的文章。期刊发表的论文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收录,全文收录于“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于2001年12月,是[[江苏省]]首家农业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0年,被国家人社部等部委表彰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3年,经全国博管办批准,获得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 2012年,科学院启动了与国外相关大学联合招收博士后的工作。先后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泰国农业大学、加拿大农业部等联合招收博士后。 =='''教学建设'''== 截至2015年1月,科学院累计招收博士后137人,出站86人,其中53名优秀博士出站后留院工作。博士后在站期间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等项目148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等研究论文320余篇,申请及获得授权专利近30项。 '''文化传统''' 释义:1、绿色稻蕙由叶片抽象组成,有动感和美感,象征农业; 2、蓝色绿色加粗的JAAS象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根基是科研,为立院之本; 3、蓝色加粗的AA用绿色的稻杆艺术性的连接,具有艺术的抽象美,形成昂扬向上的帆翼,象征提示,奋进,发展; 4、整个标志没有边框,将象征科研蓝色绿色加粗的JAAS与象征农业的稻蕙艺术结合,寓意科学与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开阔创新,敦本务实,肩负的社会使命是:引领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发展; 5、特别设计的院名专用字体,与院名英文缩写并举,易于识别,也体现了中文的文字文化底蕴,与标识造型结构统一。 '''院庆标识''' 释义:1、标识以数子“80”为设计元素,突出院庆80周年主题; 2、彩色绸带,线条流畅,有韵动感,犹如华美乐章,体现了江苏省农科院的开放创新,不懈追求,携手超越的精神; 3、七彩渐变的运用,突出了院庆给人带来的喜悦,预示江苏省农科院更加辉煌的明天。 '''精神''' 不懈追求,携手超越 释义:不懈追求,意为认准方向和目标,敢于直面挑战,勇于不断超越,知难而上,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不折不挠,直至成功。 携手超越,强调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必能突破自我,超越发展,战胜一切困难。 不懈追求,携手超越,彰显的是江苏省农科院人,继承优良传统,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凝心聚力,奋勇向前,不断攀登科技新高峰的崇高品质和精神追求。 <ref>[http://www.js.xinhuanet.com/2021-06/23/c_1127588677.htm 江苏省农科院集结52个团队启动六大创新联合体建设] 新华网 2021年06月23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英文宣传片== {{#iDisplay:q089311vhwl |480|360|qq}}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江苏省农科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