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45.3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汤氏瞪羚 的原始碼
←
汤氏瞪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汤氏瞪羚<big> ''' |- | [[File:1-19110H15129.jpg|缩略图|居中|汤氏瞪羚[http://udongwu.com/uploads/allimg/191107/1-19110H15129.jpg 原图链接][http://udongwu.com/buru/lingyang/Thomsons_gazelle.html 有动物网]]]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汤氏瞪羚 </br> 拉丁学名:Eudorcas thomsonii (Günther, 1884) </br> 别 称: 汤姆逊瞪羚、汤普森瞪羚、托氏羚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哺乳纲 </br> 亚 纲:真兽亚纲 </br> 目:偶蹄目 </br> 亚 目:反刍亚目 </br> 科:牛科 </br> 亚 科:羚羊亚科 </br> 属:瞪羚属</br> 种: 汤氏瞪羚 </br> 亚 种: 2亚种 </br> 同义学名: Gazella thomsonii </br> 英文名称: Thomson's gazelle</br> |} '''汤氏瞪羚''',学名:Eudorcas thomsonii (Günther, 1884),牛科瞪羚属的一种动物。体重15-30千克,是小型瞪羚。身体腹部和腿部为白色,背部和其余的地方为黄褐色至红褐色。在腹侧有黑色条纹横向划分出背部与腹部的分界线。臀部白色,尾巴黑色。脸颊上有红褐色的皮毛和黑色与白色条纹。雄性和雌性都有角,雄性的角尖端弯曲,有螺纹;雌性的角较小。</br> 生活在非洲的稀树大草原和开阔草地。善于奔跑,非常警惕,一有动静就跑了。好合群,但组织结构非常灵活,各群中常有混群和叠加。一同迁徙,寻找牧场和草地。是典型的食草动物。饮食包括草本和灌木植物,需要每两天喝一次水,若在草原干旱季节,为了饮水有时每天需要行走16千米。分布于坦桑尼亚、肯尼亚、苏丹、乌干达。是非洲国家马拉维的国兽。<ref>[http://udongwu.com/buru/lingyang/Thomsons_gazelle.html 汤氏瞪羚概述(附图)],有动物网</ref></br> == 形态特征 == 汤氏瞪羚是小型瞪羚,矮小粗壮,雄性体重20-35千克,雌性15-25千克;肩高约80-120厘米。身体腹部和腿部为白色,背部和其余的地方为黄褐色至红褐色。在腹侧有黑色条纹横向划分出背部与腹部的分界线。臀部白色,尾巴黑色。脸颊上有红褐色的皮毛,从眼睛延伸到鼻子镶上有一条黑色条纹,与鼻梁至额顶形成一个宽阔的白色条纹。雄性和雌性都有角,雄性的角尖端弯曲,有螺纹;雌性的角较小。汤氏瞪羚和葛氏瞪羚(Nanger granti)有点像,葛氏瞪羚体型更大,角向外弯曲,它们的臀部的白色区都延伸到尾部的上方。 体质强健;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均退化,但下门牙保留,下犬齿门齿化,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胃4室,反刍功能完善;成年雌雄皆具洞角,是由额骨的突起衍生出来形成的对称骨枝,不分叉,内部空心,外被可脱落的角质套(角鞘),套在骨质的角心上(骨心),并且随着骨心的生长而扩大;角上无神经和血管,洞角被去掉后,不能再生长;一般长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长,且不更换角鞘。 == 栖息环境 == 汤氏瞪羚是最著名的羚羊之一。分布于非洲的稀树大草原和开阔草地,特别是肯尼亚以及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可在比较耐干旱的季节生活,若草原放牧过度或被烧毁,其他大型食草动物已经转移到潮湿的栖息地,而汤氏瞪羚仍会在此活动。 == 生活习性 == 善于奔跑,非常警惕,一有动静就跑了。好合群,经常与牛羚结成世界上最壮观的草食动物群。但是由于瞪羚和牛羚迁徙的目的不一样,所以它们迁徙的路线也不会一样。汤氏瞪羚集小群,但组织结构非常灵活,各群中常有混群和叠加。一同迁徙,寻找牧场和草地。雄性则争夺领土的控制权,用眼睛下方臭腺分泌物和粪便在草丛和树枝间标记领地,划分自己喜爱的牧场并争取雌性的青睐。在两个区域之间发生边界冲突时,通常用打斗的暴力形式来准定成败。尤其是交配季节,经常看到瞪羚尸体,有两个孔,就是被同类打死的。天敌与跳羚相同,陆地上为猎豹、花豹。</br> 是典型的食草动物。饮食包括草本和灌木植物,喜色吃树木上的叶片和豆荚。也刨挖鳞茎、球茎和其他肉质植物的地下器官来改善躯体内的水平衡。需要每两天喝一次水,若在草原干旱季节,为了饮水有时每天需要行走16千米。雨季食新鲜的青草,旱季食种子和灌木的叶子。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坦桑尼亚、肯尼亚、苏丹、乌干达]]。 == 繁殖方式 == 全年可繁殖,高峰期在雨季以后。孕期约188天,每胎产1仔,幼仔3千克重,出生后不久就可站立行走。雌性瞪羚在要生产的前几天,会离开族群长达两个月。小羊出生后不久就能站立和行走。但第一周内会闭眼蜷缩着它与母亲隐藏的位置。母亲就在附近觅食并看守她的孩子,击退小型掠食性动物诸如狐狸等,或试图将较大的捕食者如豺、狼等引领出小羊隐藏的地方。3-6周后,幼仔就开始逐渐陪伴自己的母亲左右行走,并开始喂食固体食物。哺乳期可以持续3-4个月。年青的雌性会留在母亲的群族中生活,雄性在六个月左右则要离开原来的族群,加入到一群年轻的单身雄性群族中。雌性达到性成熟要一年后,但两年多见;雄性需要15至20个月,但在现实中,成年的雄性此时也很少参加繁殖,直到它们三岁后占据了自己的领地。 == 种群现状 == 虽然汤氏瞪羚还没有面临任何重大威胁,但有证据表明,一些群体的数量正在下降。在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区,这些族群数量的下降是因为降水量减少、旅游影响、外来植物入侵、道路发展,致使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栖息地碎片化。汤氏瞪羚生活在保护区范围内的数量很多,但由于分布太狭窄,总体数量仍然不是很多。</br>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汤氏瞪羚与豹子的生死对决 速度真是太快了=== {{#iDisplay: a03161wlv9c |480|360|qq}}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汤氏瞪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