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195.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汪兆銘 的原始碼
←
汪兆銘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汪兆銘'''{{BD|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catIdx=Wang Jingwei}},[[別號]]'''精卫''',亦為其筆名,歷史多沿用其號,稱其'''汪精衛''',日本法政大学毕业,[[中华民国]][[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文学家]]、[[作家]]、[[诗人]]、[[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孫文]]的[[秘書]]、文膽、[[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兼党代表、[[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国民参议会议长、[[汪伪国民政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员会最高国防会议[[主席]]、[[汉奸]][[头目]]、[[中國國民黨]]副[[總裁]]、[[国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File:汪兆銘.jpg|缩略图|left|[https://kknews.cc/history/om384q.html 原圖連結]]] 直到[[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仍然是[[蔣中正]]主要政治對手之一,後來主張和平救國,與[[日本]]合作,建立[[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歷史上稱其漢奸。 ==政治立場== ===和平手段=== 叛逃之後【編注:決定與日本議和的汪精衛以宣傳抗戰為由,1938年12月從重慶出逃】的汪精衛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發表通電聲明。27日,他派陳公博、周佛海、陶希聖三人,攜帶擬好的電文,由河內飛香港。29日,電文刊發在由改組派骨幹林柏生控制的《南華日報》上。這一天的代電韻目是「豔」字,汪精衛的「和平運動」聲明便被稱為《豔電》。 《豔電》美化日本帝國「對於中國無領土之要求,無賠償軍費之要」,「不但尊重中國之主權,且將仿明治維新前例,以允許內地居住、營業之自由之條件,交還租界,廢除治外法權,俾中國能完成其獨立」。汪精衛在《豔電》中描繪了和平運動的前景:「吾人依於和平方法,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戰以來淪陷各地亦可收復,而主權及行政之獨立完整亦得以保持」,「謀東北四省問題之合理解決,實為應有之決心與步驟」。《豔電》強調:「中國抗戰之目的在求國家之生存獨立。抗戰年餘,創巨痛深,倘猶能合於正義之和平而結束戰爭,則國家之生存獨立可保,即抗戰之目的已達」,「不可再失此良機」。 ===身後墓穴被毀,屍骨無存=== 1944年11月9日,美軍對名古屋實施大轟炸。在爆炸的火光和房屋的顫抖中,陳璧君和子女將病重的汪精衛抬入了醫院的地下室中。天氣寒冷,地下室又無暖氣設備,如同冰窖一般。第二天清晨,汪精衛的病情急劇惡化,體溫升至攝氏41度,脈搏每分鐘128次,呼吸極為困難。雖經日本醫生全力搶救,終因回天無術,1944年11月10日下午4點20分,汪精衛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客死日本。<ref>https://showwe.tw/choice/choice.aspx?c=195</ref> ===留學=== {{Quote box |width=18% |align=left |quote=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br /> 孤飞终不倦,羞逐海浪浮。<br /><br /> 诧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br /> 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br /><br />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br />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br /><br />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br />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br /><br /> ——汪兆銘《被逮口占》,1910年于狱中 }} ==視頻== '''汪精衛外孫女談外公(《歷史明鏡》第18期)'''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IJReP9uV8 }} ==美男子==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后,回國參加「[[護法運動]]」。汪兆銘年少時期相貌英俊,被普遍公認為是美男子。1918年[[徐志摩]]在日记中写道:“前天乘着湖專車到斜橋,同行者有叔永、莎菲、經農、莎菲的先生(老師)Ellery,叔永介紹了汪兆銘。1918年在南京船裡曾經見過他一面,他真是個美男子,可愛!適之([[胡適]])說他若是女人一定死心塌地的愛他,他是男子……他也愛他”。<ref>徐志摩日記·一九一八年十月一日</ref> == 身後 == 汪兆銘雖為病死,但死因有不同的說法:一說10年前汪兆銘被[[铁血锄奸团]]成員[[刺杀]]受伤,[[子弹]]深陷體內,無法取出,[[铅]]毒逐漸扩散,終至藥石罔效;不過[[張學良]]之調查則指出,當時所使用之子彈為鋼彈而非鉛彈。日本作家[[上坂冬子]]訪問汪氏子女後写的書支持病死之說。一說是其妻[[陈璧君]]誤信中醫才造成汪兆銘病死。另一說則是汪兆銘遭日本軍下毒謀殺,但被汪兆銘長女汪文惺、女婿何文傑斷然否認<ref>高伐林p82</ref>;何文傑表示汪精衛患的是“多發性脊骨瘤腫”<ref>高伐林p85</ref>。 ==评价 == 汪兆銘在[[辛亥革命]]之初,作为革命元勋,能够比较坚定奉行孙文意旨,坚持推翻满清政府。並且能以文學輔佐孫文,此為諸家所公認者。 抗日名將[[李宗仁]]《李宗仁回憶錄》:說一句公道話,汪兆銘當了漢奸,卻沒有做積極破壞抗戰的勾當。他投敵後,向與其淵源最深的將領,也未嘗作片紙只字招降,如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和第五戰區內第十一集團軍司令黃琪翔。大義所在,汪氏也知道自我抑制。<ref>[http://news.21cn.com/history/lishimiwen/a/2012/0719/08/12410874.shtml 李宗仁评汪精卫:虽当汉奸却没做积破坏抗战的勾当 凤凰网历史 ]</ref> 抗日名將[[張發奎]]曾經負責接收廣東地區,他說:我沒有聽到廣州民眾對汪偽政府的抱怨或抨擊,也沒有廣州民眾對偽政府懷抱惡感的印象。……無論廣州抑或上海,這些偽府政要都是汪精衛的追隨者,他們鼓吹所謂的“和平”,其叛國理由就是“中國打不過日本”,汪精衛組織偽府就是基於這一理念。事實上,日本人並不是平等對待他們,他們充當了傀儡。然而他們宣稱,即使他們僅僅是傀儡,也要為老百姓爭回一點權益。我沒有見到偽府在廣東壓迫民眾的任何證據。<ref>张发奎口述自传,当代中国出版社,318页</ref> 作家[[老舍]]在《[[四世同堂]]》第56章时,评论道:“他的投降,即使无碍于抗战,也足以教全世界怀疑中国人,轻看中国人。……(他)比敌人还更可恨”。重慶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曾于1946年炸毁位于南京梅花山的汪墓,取出汪精卫遗体重新火化并使用鼓风机吹散其骨灰。<ref>[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50714/12482659_1.html 150公斤TNT炸墓劈棺:大汉奸汪精卫的末日结局]</ref>。 汪兆銘多次遊說日本政府,但是汪兆銘政權沒有得到多大自主權,對於限制日軍在華軍事行動影響有限,如此一來汪兆銘提倡的政治結構號召力不大。即便在汪政府主持下的東南半壁,亦有日軍於1942年之[[浙贛戰役]]中發動細菌戰,散播霍亂、傷寒、腺鼠疫及痢疾病原體,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其和平建國運動未能完全實現。 汪精衛,在他叛國「豔電」中,曾美化日本的侵略,說自己的投降、賣國是為了「和平」和「主權」,把日本侵略說成「日本沒有領土要求」。其實,他是為了自己的勢力不被邊緣化,忍受不了在國民黨中失去兵權的現實。想在政治舞台上留下名字,留不下芳名,也要留下罵名。當年汪精衛過高估計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勢力,以為落個漢奸的罵名,能換來榮華富貴。沒想到沒幾年他的主子就倒台了。 ==資料來源== {{reflist|2}} [[Category:中國大陸軍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olumn-width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Quote 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汪兆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