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20.2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汪宏钰 的原始碼
←
汪宏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汪宏钰</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8ee763c5c80b12a7.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73996&sid=501926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汪宏钰 出生地;安徽省绩溪县古塘 出生日期;1941年 职业;著名油画家、国画家 |} '''汪宏钰''',1941年生,男,汉族,[[安徽省]][[绩溪县]][[古塘人]],为当代中国著名油画家、国画家。<ref>[http://hongkouweekly.xinmin.cn/html/2014-05/12/content_4_3.htm 汪宏钰画展观后] , 虹口报 2014-05-12 </ref> ==任职== 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文化处处长,军旅画家,转业后任[[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局副局长,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任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虹口区文联副主席,上海虹口书画院院长,上海市虹口美术家协会主席等。 ==从艺经历== 自1965年发表作品以来,先后已出版宣传画([[上海人美]])10幅; 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作品百余幅; 参加[[全军]]、[[空军]]、[[上海]]市等军内外美展20余次,其中包括1993年入选《[[上海现代艺术展]]》,赴[[日本横滨]]展出; 还出版过个人画集和举办个人画展。 ==艺术评价== 汪宏钰先生的油画集,放在书架上已多时了,总想写点什么,又不知如何下笔。 汪宏钰的油画,并不是那种纯粹意义上的油画。他的油画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土壤中吸取养料,他主张东西方文化艺术应该相互借鉴,互补短长,因而,汪宏钰的油画,有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色和特点。 山水画原本是中国画的一部分,汪宏钰却把它移植于油画创作中来,祖国的名山大川通过那长而方折,富于弹性的油画笔的艺术处理,使得他的"油画山水",既有着油画的厚实,沉稳;又有着中国画的灵动和飘逸。最难能可贵的是汪宏钰先生,把中国山水画的许多皴法,例如:[[披麻皴]]、[[解素皴]]、[[劈斧皴]]等,也运用到油画中来,丰富了油画的表现手法,赋予油画以新的审美趣味。在此之前,恐怕还没有人这样大胆地尝试过,汪宏钰可谓是画坛"吃螃蟹第一人"。 在汪宏钰先生的油画集中,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用[[中国]][[古典诗歌]]来译释自己的油画,他的每一幅油画,都以古典诗歌命名,"[[清泉石上流]]"、"[[删繁就简三秋树]]"等。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典雅、西洋油画的浓烈、奔放,就这样合谐地融为一体。 ==著名散文篇== 初识小莲庄 汪宏钰 江南小莲庄,十亩荷花塘。 在部队时,每次回乡探亲都要经过南浔镇,因此小莲庄这一地名早有耳闻。但却一直以为它是一个村庄呢。这回随《[[虹口文化]]》报的一帮记者游了一趟小莲庄,才恍然自己太孤陋寡闻了,小莲庄原来是座私家花园。 初识小莲庄的印象是气派、幽深、秀美、别致。在近30亩地大小的范围里,集水榭亭轩、假山池塘诸园林建筑与牌坊、碑刻、私家庙堂等人文景观为一园。且因建于清末民初,园内的有些建筑还凸显出中西合璧之意趣。园中到处是古木扶疏,藤萝蔓连。小桥流水,拳石玲珑。这天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秋雨把游人捉弄得游兴索然,每个景点都不能驻足太久,只能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我却因躲雨,在一处名为净诗窟的亭子里细心地听了一回导游介绍。 导游介绍,小莲庄又称刘园,是清代南寻首富[[刘镛]]和次子[[刘锦藻]],历经40载寒暑,精心修筑而成,因慕元末书画家[[赵孟頫]]建湖州"[[莲花庄]]"别名。解放后归当地政府管理,现已作为[[浙江]]省的重点文物,正式对外开放了。一年四季,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上海…… 导游的介绍,听了很有些感触。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喜欢游山玩水,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或是图个新鲜什么的?我看是兼而有之,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大都市里的生态环境太差,整天生活在绿颜色奇缺的水泥森林里,空气是被污染了的,水质也是被污染了的,什么废气呀,噪音呀,乌七八糟,让人喘气都不顺。一但远离都市来到绿树葱笼,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就有如鱼得水、飞鸟排空的畅快感。近年来,虽说政府花了大力气栽种花草树木,绿化都市环境,可供给植物落脚生根的地方实在太少了,以致于辟地造绿鼓捣出来的零星绿化充其量也不过是放大了的盆景而己。杯水车薪怎能满足市民们的需求。于是街头路边仅有的那么丁点儿绿地都成了市民们晨曦养性练身的好去处,更何况像小莲庄这样离大上海百把公里路程且又景色宜人的风水宝地。 小莲庄园内佳景有七八处之多,其中碑刻长廊、扇亭、御赐牌坊、后花园、荷花池等处最令人怡情悦性流连忘返。如据说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扇亭,其设计就很别致,构造精巧,雕刻精细,工艺考究,亭内墙壁上还镶嵌着《[[刘氏私义庄记略]]》石刻四块,颇有能让人玩味一番的文化内涵。我近观远眺,从几个角度品赏这一别出心裁的建筑,总觉得从荷花池对面看过来为最佳。呈弧形的外观造型在老树秋色的映衬下有如一把徐徐打开的镂空檀香扇,正专神时恰有一阵流风拂石,仿佛是扇动风起,秋雨中更添几许寒意。从扇亭左侧穿过湿漉的甬道,就是刘氏家庙了。两座御赐牌坊横跨在庙前的路两头,一为"[[乐善好施]]"坊,一为"[[钦旌节孝坊]]"。从牌坊匾额上的题款可知,牌坊建于宣统年间,是[[光绪]]、[[宣统]]两代皇帝为嘉勉刘氏家族赈灾善举及女德节孝颁旨特准建造的。两牌坊为花岗石料门楼式造型。牌坊梁柱上精雕细刻着[[三星高照]]、[[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等民间故事和象征吉祥如意的龙凤麒麟、狮子蝙蝠。整座牌坊的造型结构显现出江南一带的传统风格和工艺水平。记得我们县县城南门外在文革中被捣毁殆尽的几十座牌坊与此相仿,不过还更为高大洗练些。游人中为数不少大概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精湛的石碑坊,要不然怎么一个个争先恐后、兴致盎然地站在雨地里留影呢。 本想进家庙去浏览一番高厅广屋,沾点豪门富贵之气,却因正在修膳,只好不无遗憾地径直返回扇亭,沿着曲曲弯弯的花木香径,穿过假山来到荷花池。古人云:秋风吹白波,秋雨唱败荷。秋雨中的荷花池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完全没有一点儿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那种"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美景。荷花又名[[莲花]]、芙蕖、[[水芝]]、芙蓉、[[水华]]、玉华、[[六月春]]等等,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有着几千年的栽培历史。传说2500年前的吴王夫差就在太湖之滨为宠妃[[西施]]修筑玩花池,专供她欣赏荷花。明清时代在江南一带私家庭园里"开花若钱"的小种荷花盛行。刘家这眼占花园三分之一面积的荷花池可能还是受其影响才建造的呢。 历代文人墨客喜爱[[荷花]]的不胜枚举,为后人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词歌赋、水墨丹青。近代散文八大家[[朱自清]]的一篇《[[荷塘月色]]》不知陶醉过多少文学爱好者。用他那细腻入微甜美隽雅的笔调,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出水芙蓉荷花仙子描绘得楚楚动人飘飘欲仙。让人捧着读爱不释手,合上书想入非非。历代画荷花的丹青妙手当首推元末明初的[[王冕]]了,他能把荷花的神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如同鲜活的一般。当代喜欢荷花的画家更是为数众多。沪上要数陈家泠先生了,他画的荷花淡雅轻盈且甜美高洁。既有传统的笔墨,又融汇了现代绘画的一些表现手法。在当今画坛上颇有影响。 文人们描绘荷花,不光赞美荷花亭亭玉立、绰约多姿的形态,更是借物言志,画荷抒情,赞 叹不已。时值深秋季节,妆识小莲庄,虽没有见到"如碧天里的星星",如"刚出浴的美人",也未闻到"缕缕清香",却看到了满池的残茎枯叶在瑟瑟秋风绵绵秋雨中顽强摇曳的风姿和神韵,倒也别有一番情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待到来年盛夏时,荷花池定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迷人景色。 ==发表评论文章== 结缘黄山笔生情(2006年12月12日12:21 新闻晚报) ==出版著作== 《[[汪宏钰画集]]》(1996,上海书画出版社)、散文与评论文章等。 ==著录== 《[[上海书画家名典]]》等。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返回「
汪宏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