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16.2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沈那遗址 的原始碼
←
沈那遗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沈那遗址</big> ''' |- | [[File:D640577b5c3d4913ae.jpg|缩略图|居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12/d640577b5c3d4913ae6e43b71602b4bd.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6%B2%88%E9%82%A3%E9%81%97%E5%9D%80&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4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沈那遗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毛胜寺西台地上。台地东邻小桥大街,西有一条洪沟与大西山山坡相隔,洪沟内有泉,泉水由北向南流(原注入湟水,现已断流),北部有条东西向的大沟,俗名瓦窑沟,小桥大队小学校园北墙紧贴台地南缘断崖。总面积约400×250米,呈长方形。台地西、北、南三面较整齐,东侧中部有一缺口(封闭形小沟,当地称为小瓦窑沟)。西部中段,因引水灌田塌陷,后经平整成约40×40米、低于台地约2米的梯田。台地东南建有变电站及家属院,小瓦窑沟北部有5处民居,其余皆保存原貌。整个台地都是古代文化遗存,无空白。东北部为马家窑文化区,面积约50×50米,北端有少量的卡约文化遗迹,其余皆为齐家文化遗存。台地原为旱作麦田,后改为水浇地,并先后多次经过平整,原覆盖土及文化层上部被破坏,部分裸露,其中以台地中部为甚。整个台地到处可见陶片、杂骨及零星的石器,崖坎处及东部小瓦窑沟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坑及多处白灰面房屋遗迹,文化堆积厚达200厘米以上。 ==简介== 景点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沈那遗址 地理位置: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 ==基本内容== 沈那遗址为约3500年前的古羌人聚落村,是远古人类从[[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一种文化遗存。 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小桥村北,位于湟水及其支流北川河交汇处的二级阶地上,北起阴坡,南至坟墓沟,西临乱沟,东部台下即为宁张公路,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该遗址以齐家文化居住遗存为主,还有少量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卡约文化遗存。从现有资料看,沈那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面积较大,文化层堆积较厚,文化内涵相当丰富、保存现状较好的多种文化并存地点之一。 沈那遗址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于1948年发现的,并出土过多件文物精品。目前沈那遗址的发掘整理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2006年05月25日,沈那遗址作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f>[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1405/07/t20140507_2779233.shtml 青海:4000年前沈那遗址博物馆十年未建成]中国经济网,2014-05-07</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沈那遗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