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泛舟至瀛台即景三首其三 的原始碼
←
泛舟至瀛台即景三首其三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泛舟至瀛台即景三首其三.jpeg|有框|右|<big>乾隆御笔书法</big>[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606617189/1000 原图链接][https://new.qq.com/omn/20200418/20200418A0AXVC00.html?pc 来自 腾讯网 的图片]]] 《'''泛舟至瀛台即景三首其三'''》清乾隆皇帝的[[作品]]之一。乾隆皇帝姓爱新觉罗,名弘历。清[[康熙]]五十年生,嘉庆四年死〔1711—1799年,年八十八岁他在位六十年,传位于皇十五子顒琰即嘉庆帝),又当了三年多太上皇。他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一个,在位时间仅比祖父康熙少一年而居第二,但做太上皇时仍独揽大权,因此,他实际掌握权力的时间比所有的帝王更长。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统治时间<ref>[https://www.sohu.com/a/389312830_100041320 康乾盛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 ,搜狐,2020-04-19</ref>,占去了整个[[清朝]]统治时间的一半。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而雍正帝在位十三年,乾隆帝在位六十年(这还不算入他当太上皇的三年又四个月),加在一起共一百三十四年之多。 <center>泛舟至瀛台即景三首其三</center> {{Cquote| 补植高桐出老枝,团阴障暑绿参差。 墨壶书策三庚静,正是当年敬业时。 |[清]弘历}} ==乾隆功与过== 乾隆即位之后,他一方面多次下令镯免正赋杂税,革除苛政,减赦罪犯,对被雍正无情打击的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宽大处理。他还开设博学鸿词科,招揽天下俊杰,编纂大型[[图书]].标榜文治。另一方面,他惩治贪官,打击朋党,大兴文字狱,禁毁[[书籍]],严格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这些刚柔并济的统治方式,使得乾隆朝前期的政治颇有特色。 在武功方面,乾隆曾不无得意地宣传自己在军事上有十大战绩∶两次平定大小金川的叛刮乱、两次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两次与廓尔喀作战、平定新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平定台湾天地会林爽文起义、与[[缅甸]]和安南作战。乾隆以此作为自己的"十全武功",并因此自称“十全老人”。其实,这所谓十全武功,水分实在太多。 清政府颁布的《大清律》规定,凡是被统治者认为是十恶的,例如谋反、谋大逆、杀害本地行政[[官员]]等等,一律要被处以极刑。其他如老百姓的集会结社、聚众罢市、喧闹公堂和编写违禁歌曲等,一律在严禁之列。 乾隆朝还实施严格的保甲制度来防止[[百姓]]反抗。不论城乡,每十户人家设立一个牌头,十个牌头设立一个甲头,十个甲头设立一个保长。每户人家门上必须悬挂一面牌子,上面写着户主姓名、家中成年男子的数量,同时还需要登录在当地官府册籍之上,以便于随时稽查。如果发生了反抗朝廷的事情,保甲制度下的有关人家要一并连坐,以此达到各户相互监督的作用。 乾隆朝还实行苛刻的[[文化]]高压政策。大规模的文字狱和禁毁书籍,使得整个社会万马齐喑,百姓们绝口不谈政治。知识分子只能埋头于程朱理学或者考据学之中,以此来消磨时间和智慧<ref>[https://www.sohu.com/a/502629799_120736406 乾隆一朝的功与过:盛也乾隆,衰也乾隆],搜狐,2021-11-23</ref>。 乾隆朝虽然号称盛世,老百姓的日子却十分艰难。尤其是遇到[[自然灾害]]时,逃荒要饭、卖儿卖女的现象时有发生。郑板桥曾经写过一首题为《逃荒行》的诗,十分生动地描述了农民逃荒的悲惨场景。 从乾隆中期开始,清王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直到乾隆末期,所谓的盛世已经彻底结束。成倍增长的人口所引起的压力,[[朝廷]]未能解决的尖锐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集团的彻底腐朽都使得这个所谓的天朝上国开始病态百出。 ==视频== ===<center> 泛舟至瀛台即景三首其三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爱新觉罗氏是完颜阿骨打的后代?这一点乾隆皇帝也认可</center> <center>{{#iDisplay:n0908iwc7yf|560|390|qq}}</center> <center>皇太子秘史:清朝三代皇帝同堂,康熙抱着小乾隆,一脸笑容逗他玩</center> <center>{{#iDisplay:z301248cg4r|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泛舟至瀛台即景三首其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