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9.9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泰德·卡辛斯基 的原始碼
←
泰德·卡辛斯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泰德·卡辛斯基'''<br><img src="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3385/3385552.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ttoday.net/dalemon/post/36641 圖片來自ettoday]</small> |} '''希歐多爾·約翰·「泰德」·卡辛斯基'''('''Theodore John "Ted" Kaczynski''',1942年|5月22日)。[[美國]][[數學家]]、[[无政府主义者]]<ref>[https://www.marxist.com/marxist-and-anarchist-theory-cn-simplified.htm 无政府主义者],marxist</ref> 、[[国内恐怖主义|国内恐怖主义者]],綽號「大學航空炸彈客」(Unabomber)。為了對抗現代[[技術]]與[[工業化]]對人類與社會的侵蝕,他於1978年至1995年間在全美範圍内有針對性地郵寄或放置炸彈,截至1996年4月3日被捕時共造成3死23傷。 == 犯罪經歷 == 1978年至1995年間,卡辛斯基不斷向大學教授、大型企業主管以及航空公司[[郵包炸彈|郵寄炸彈]],共造成3人死亡23人受傷。[[聯邦調查局|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於1979年牽頭組建[[特遣隊|專案組]],根據凶手以'''大學'''和'''航空'''公司為郵包'''炸彈'''目標的[[犯罪手法]]將案件代號定名爲「大學航空炸彈」(UNABOM),卡辛斯基因而得名「大學航空炸彈客」(Unabomber)。他最終於1996年4月3日在[[蒙大拿州]]被捕,并於同月被聯邦法院判處8項連續無期徒刑|Back-to-back life sentences|連續[[無期徒刑]]。 === 首起郵包炸彈 === 1971年,卡辛斯基在辭去教職,並兩年後前往蒙大拿州隱居。 1978年5月25日,卡辛斯基進行第一次有記錄犯罪:他送出一枚故意寫錯地址的郵包炸彈到[[芝加哥大學]],該校工作人員收到「寄錯地址」的郵包後便把其退回「寄件人」——美國[[西北大學]]麥考密克工程學院|McCormick School of Engineering|工學院[[材料科學|材料系]]教授巴克利·克利斯特(Buckley Crist)——卡辛斯基的第一位有記錄犯罪對象。巴克利教授收到「退回郵包」後感到可疑,便委托一名校警代爲拆封,校警開啓郵包時被當場炸成重傷。事後警方將嫌疑犯鎖定為幾位學生,因此卡辛斯基並沒有受警方懷疑。 === 聯邦調查局介入 === 1979年5月9日,從[[芝加哥]]飛往[[華盛頓特區]]的美國航空公司444航班|American Airlines Flight 444行李艙在飛行過程中發出巨響並冒出濃煙,一名乘客吸入後感到不適,飛機緊急迫降|Emergency landing離[[華盛頓國家機場]]不遠的[[杜勒斯國際機場]]。事後警方在行李艙内發現一枚郵包炸彈,由於其計時裝置故障而未能爆炸,當局則表示這枚炸彈足以炸毀整架飛機。 由於向航班安放爆炸裝置是一項聯邦犯罪|Federal crime,聯邦調查局牽頭與[[美国烟酒枪炮及爆炸物管理局]]及美国邮政检验局|United States Postal Inspection Service組建專案組,對「大學航空炸彈」案件正式展開專項調查。 截止至1995年,卡辛斯基共向不同大學和航空公司寄出炸彈16枚,炸死3人,炸傷23人。 === 論著與落網 === 1995年4月24日,卡辛斯基向美國多間報社和雜誌社發信,承諾如果《[[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刊登他長達3萬5千字的論著——《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Industrial Society & Its Future''),他便會停止持續近18年的連環炸彈案。聯邦調查局最終以「阻止炸彈案再次發生」為由,允許刊登其論文。 卡辛斯基在《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中解釋了自己的動機 (法律)|Motive (law)|犯罪動機。他認為[[工業社會]]必將侵蝕人類自由,[[技術革新]]將會帶來過度發展的人類種系工程|Human germline engineering|人類基因工程,致使人類不斷適應並服務於社會體系|Social system,並最終被後者完全控制。因此他將推動科技發展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等高級技術人才作爲襲擊目標,企圖以科技倒退的形式達成人類自由的解放。 論文發表後,不少[[無政府主義者]]、少數[[盧德分子]]以及極端主義者轉為支持卡辛斯基。與此同時,他的弟弟大衛·卡辛斯基發現論文與其寫作風格及信仰極為相似,而大衛的妻子琳達更是在論文發表前就懷疑泰德是「大學航空炸彈客」。這促使大衛向聯邦調查局提供線索,並最終致使泰德·卡辛斯基於1996年4月3日林肯人口普查區|Lincoln, Montana|蒙大拿州林肯地區一偏遠小木屋内落網。 同月内警方以[[國內恐怖主義]]、謀殺、使用及製造炸彈等多項罪名起訴卡辛斯基。他拒絕律師團隊為避免其被判死刑而提出的[[精神障礙辯護]],並爲此解僱法庭為其指定的律師。1998年1月22日,卡辛斯基為避免死刑主動承認控罪,被判處8項連續終身監禁,不得[[假釋]]。 聯邦調查局表示「大學航空炸彈」案件是其建局以來最昂貴的一場調查。 == 早期生活 == 卡辛斯基是[[波蘭]]移民的後代,1942年5月22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庫克郡 (伊利諾伊州)|庫克郡]]常青园 (伊利诺伊州)|Evergreen Park, Illinois|常青园。擁有167高智商的他在1958年16歲時便獲[[哈佛大學]]數學系錄取,1962年從哈佛大學本科畢業後進入[[密西根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口試評委認爲他的博士論文十分深奥,全美只有十餘人能夠理解。1967年末,25歲的卡辛斯基受聘成爲[[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上最年輕的數學系[[美国教授体系#助理教授|助理教授]],但他對本科教學並不自在,於1969年6月30日辭職。 卡辛斯基就讀哈佛的這段時間裡接觸了心理學教授亨利·莫瑞|Henry Murray並參與了相關的心理學研究。一些研究認為這次的實驗對他造成了心理創傷,並引發了他未來的犯罪動機。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70 政治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泰德·卡辛斯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