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1.159.2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泰陵 的原始碼
←
泰陵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泰陵</big> ''' |- | [[File:泰陵.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泰陵 出土地点;陕西省杨陵区五泉镇 所属年代;隋朝 墓主人;隋文帝和独孤皇后 别名;太陵、杨陵 |} '''泰陵'''建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独孤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杨陵区城西5公里处三畤原上,即: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此处埋葬的是隋代开国皇帝文帝--杨坚,杨陵区因此而得名。 杨坚(541~604),即隋文帝,小名那罗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王朝的建立者,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杨坚出身名门望族。相传他是西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代世孙。其父杨忠,是北周名将之一,早年随宇文泰在关西起义。杨坚在位23年,公元604年病逝于大宝殿,终年64岁,葬于此地。 ==帝陵简介== 隋文帝陵原名为太陵,是[[隋朝]]开国皇帝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合葬陵墓。满清时发现并修缮,改为现名"泰陵"。帝陵又名泰陵、杨陵,营建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位于[[陕西]]省杨陵区城西5公里处的五泉镇王上村。其东为杨陵火车站,南和张上村毗邻,隔渭河与终南山相望。<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28ac260101ae1i.html 武功名胜之关中帝陵——徒步隋泰陵] , 新浪网 2013-06-16 </ref> 陵因属皇家陵园,占地宽敞,规模宏大。从残存的陵园基址看,东西长756米,南北宽652米,总面积达49万余平方米,四周还保存有阙楼的基址。 陵园外有隋文帝庙遗址,是后裔及百姓祭祀的地方。庙宇建筑宏伟瑰丽,其占地面积近15万平方米。 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雨的帝陵益显古老沧桑,园内地面建筑及文物已荡然无存,仅留高27.4米的土夯筑成的覆斗形陵冢一座。陵前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上镌刻"隋文帝泰陵"五个大字,系清[[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手笔,扶风知县[[熊家振]]勒石立碑。 隋文帝泰陵195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文帝的泰陵,在[[中国]]陵寝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为以后唐宋陵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泰陵的研究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所以,对泰陵的保护是必要的。<ref>[https://www.360kuai.com/pc/9f6be3b1f6fe7c609?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隋泰陵] , 快资讯 2019-10-29 </ref> ==陵冢封土== 陵冢高27.4米,呈覆斗形,夯筑而成。底部面积为26560平方米。陵冢顶部平坦,呈南北宽38米。陵冢底部四周已被挖掉3~5米,现残存东西长166米,南北宽160米。陵冢周围原筑有夯土城垣,现已基本毁坏,唯北城尚有残墙,长约130米,最高处1.2米,残存宽5.5米。夯层清晰,夯窝明显。经初步钻探,陵垣东西长756米,南北宽652米,总面积49.29万平方米。垣墙的四角及中部都发现有大量的砖瓦残片,应是当时建有阙楼和城门的残迹遗存。 陵冢封土附近有残存的陵园遗址,残基发现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砖瓦纹饰。 ==泰陵石碑== 陵冢南边有一块清代石碑,碑高约3.5米,宽0.95米,厚0.28米,石质为石灰岩,圆首有座,表面完整光洁,碑正文隶书"隋文帝泰陵"五个大字,右侧楷书"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敬书",左侧落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扶风县事熊家振立石"。 ==帝庙遗迹== 陵东南塬下1.25公里处的高台地上,曾建有文帝祠庙(祭坛),废墟上曾有倒卧螭首圭额一通宋碑文称"隋文帝庙"。该处石碑经风雨剥蚀,字迹难以辨认。 文帝泰陵及其祠庙遗址内,遗物相当丰富。在多次的调查中,采集到许多文物,这些文物大多以建筑材料为主,有铺地砖和砌墙砖两类。 铺地砖有莲花方砖和菱形纹砖两种。莲花方砖长宽均为32cm,厚5.5cm,砖中央图案为浮雕莲花图案,角隅饰以蔓草,四边低,饰阴刻联珠纹;菱形网格方砖长宽均31cm,厚5.5cm,一侧为网格饰纹,另一侧为素面。另外还出土有条砖,(分粗绳纹和素面两种),素面条砖火候很高,质地坚硬,出土的板瓦和筒瓦均为轮制,厚薄不一,其中保存完好的筒瓦较多,而板瓦则少,文饰外为素面,内为粗布纹居多;其次还出土了大量的瓦当,主要分单瓣莲花瓦当、双瓣莲花瓦当、兽面当、云纹和菩萨瓦当,图案风格生动逼真,工艺考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菩萨瓦当,仅发现一件,已残直径13cm。瓦当面用弦纹和联珠纹组成一个"桃心"形,中心一尊双手合十结跏而座的菩萨,其衣着纹饰现已不清(现存扶风县博物馆)。这种以佛教内容为题材的瓦当,这种直接以菩萨为文饰的瓦当在出土文物中是非常罕见的.另外,还有大量的陶脊饰物和其他建筑材料,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隋代的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实物资料。 ==周围环境== 陵园南边是一片猕猴桃园,北边是大棚蔬菜基地,东边是农田,西边是大棚蔬菜基地。 天气晴朗时,登临陵墓顶端,南边的秦岭、陇海铁路线、渭惠渠尽收眼底、农田、村落尽收眼底…… 陵冢上原本有专为保护陵体栽植的树木,但因近年来疏于管理,已逐渐减少…… 陵墓附近有今人为文帝修建的小庙,但是已经破旧不堪,只能用一缕感伤来告慰文帝曾经的辉煌…… ==帝陵传说== [[File:泰陵6.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传说泰帝原本可不是这般低矮。文帝杨坚励精图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晚年仍不忘操劳国事,出巡疆域。在出巡回归大兴都的路上,病逝了,拉棺木的车队行走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咯咯吱吱,车辕折坏在了泰陵所在的这个地方。时值炎暑骄阳如炽,只好就地埋葬。如蚁的百姓披麻戴孝,一片素白。用鞋兜,衣襟包,手掌掬。每人三趟,黄土便堆成了巨山似的陵墓方圆几十里。如今低矮的样子是周围农民开辟田地,取土不止而消减所致。 还有奇的是每到子夜时分,夜色深沉,人声阗寂。从陵墓里便跑出来七匹金马驹,他们在陵顶追逐戏耍,清脆悠扬的铃铛声在静寂旷远的月夜里被夜风传送得很远,很远。劳累了一天的农人们睡在梦中尚能听到悦耳的脆响。涉世不深的小马驹们哪里想得到自己遭到了黑心人的谋算呢。终于在一个无月的漆黑夜,盗贼捉走了六匹。还有一匹仍天天晚上出来寻找同伴,发出孤单凄厉的嘶鸣。最后连这一匹神驹也被盗走了,帝陵顶还留着一处凹坑,那就是盗墓贼盗马时留下来的。神驹没有了,帝陵便失去了神奇,成了一座平凡普通的大土疙瘩。 ==陵墓主人== ===隋文帝简介=== 隋朝开国皇帝文帝杨坚(公元541年-公元604年),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是西魏大将军[[杨忠]]之子,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公元581年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建都长安,年号开皇。公元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为[[中国]]的文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陵寝制度的复兴与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隋朝疆域东、南皆至海,西至青海,北至五原。 文帝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历史上称为"开皇之治"。他推行均田制,创立了科举制度,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唐代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帝勤于政务,体恤民间疾苦,在专制帝王中颇不多见。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文帝因重新统一中国,并营建大运河,列居第82位。 和他巨大的历史影响力相比,他的最后归宿地还是有些冷落。仁寿四年隋文帝病逝,同年十月与皇后独孤皇后合葬于泰陵,同坟异穴。 ===文献皇后简介===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公元544年-公元602年),隋朝云中(今内蒙古)人,[[周大司马]][[独孤信]]之七女。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故将伽罗女许配为婚,时年十四。隋文帝即位之后,封为皇后。 文献皇后柔顺恭孝,谦卑自守,很受隋文帝宠爱。文帝上朝时,她与帝同辇而进,至阁乃止。候其退朝之后又一起回宫,同吃同乐同寝,相顾欢欣。平日生活俭朴,不好华丽,专喜读书,识达古今。文帝治政稍有不妥之处,她就忠心苦劝,于是做了很多有益之事。 文献皇后很有政治才能,每当与隋文帝议论国家大事,看法往往不谋而合,十分一致,故而宫中称为二圣。 仁寿二年八月,文献皇后病逝永安宫中,终年59岁,葬于泰陵。 ==墓葬相关== ===考古发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10年5月对隋文帝泰陵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中,确认了陵园遗址的布局、范围及陵墓玄宫墓道部分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证实了泰陵确为文献所记载的"同坟而异穴"。 [[File:泰陵7.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陵园遗址周围有平面呈长方形的城垣,南北长628.9米,东西长592.7米,墙基宽约4.4米,陵园总面积37274.03平方米,陵园四面各辟一门,南门门址保存较完整,门外分别有一对门阙,门阙平面呈梯形。陵园外环绕有围沟。在陵园中部偏东南部筑有覆斗状封土,封土顶部南北33米、东西42米,底部南北153米、东西155米。基础部分呈倒"凸"字形,覆盖墓道。封土南侧有两条墓道,相距23.8米,均为7个天井、7过洞,西侧墓道(包括天井、过洞)南北长78.7米、宽3.4至5.6米,东侧墓道略短,也稍窄。 ===今人评价=== 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时期。<ref>[https://www.sohu.com/a/250930284_10026477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下乡:寻访‘隋泰陵’之探寻古迹周边] , 搜狐 2018-08-30 </ref> 2、改革官制,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办事效率。 3、修订开皇律。删除苛酷条文。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枭首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死刑复奏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形成定制的,隋文帝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 4、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5、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隋朝已灭亡20年后,粮食布帛还未用完。<ref>[https://www.360kuai.com/pc/9a621477a1eb1f6c4?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隋泰陵,流星划过天际的灿烂一瞬,杨陵王上村农民丰收节惊艳亮相] , 快资讯 2019-09-27 </ref> 6、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世称"隋五铢"。"隋五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7、修广通渠。开皇四年命宇文恺率领水工修建。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三百馀里,名广通渠。自此漕运通利,关中赖之,故又称富民渠。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t0505akwj09|480|270|qq}} <center>航拍隋文帝杨坚泰陵</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泰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