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49.1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洞察人性 的原始碼
←
洞察人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G07/M00/F5/EB/q4YBAFyUDM-AfVWGAAE6ClZB844571_n.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109398/448507723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 内容简介 == 《洞察人性》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经典之作。阿德勒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不要轻言善恶。一个人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心理原因和人生目标的影响,而个体的行为模式要追溯到他在童年早期形成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本书分“人的行为”和“性格研究”两大部分,细致阐述了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大量案例对人性进行剖析,帮助陷入关系困境的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获得更成熟的心智,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 作者简介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在现代心理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20世纪知名心理学家。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提出了“自卑与补偿”“创造性自我”“追求优越”等观点。他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这为我们认识自我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洞察人性]]》《儿童教育心理学》等。 == 书评 == 纵观全文,不能不怀疑作者的观点过于绝对,且情感明显消极,至少有2处引用的拉罗什福柯的话,是否情感导向也是更受到他的影响而如此悲观绝对?! 批判的看待,这样的价值观念奠定了这本书的感情和论调基础,好的是论点新颖,从与社会俗成惯用的价值判断相偏离的思考方向论述,提供了读者思考的参考和丰富。 欠缺的是有些论调错误明显,是为了独树一帜还是作者坚信人性本恶? 这本书充满了对人性的怀疑,在我看来。 同时,由于上述原因影响,作者的笔触令人反感,,毋庸置疑,因此我们认为,我们发现,,,很难逃出为了增强观点说服力强行说辞,强行增加权威的嫌疑?这点可以见得,作者自己尚且没有能够较为公正的理性且令人舒适的方式来表达,很难令人不怀疑其理论的严谨性? 最后一点,作者个人将多处现象的最终解释权归于上帝所有,比如说女性在青春期的思想成熟竟然要感谢上帝? 从一个坚定的科学唯物主义者视角,或至少从科学的视角来看,是无论如何无法信服接受的。 毕竟,这是一本心理学类书籍,如果在定调上跑偏到神学,甚至具体到具体的宗教上(主观唯心的产物),是否有伪心理学?如果你说这不是心理学而是宗教神学下的人性,那么一切迎刃而解了。不过又难逃欺骗读者,混淆立场,骗取市场销量的嫌疑! <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535242/ 豆瓣网]</ref>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洞察人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