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86.1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洪江古城风采(李华章) 的原始碼
←
洪江古城风采(李华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洪江古城风采'''<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6572560/pexels-photo-16572560.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洪江古城风采》'''是[[中国]]当代作家李华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洪江古城风采=== 湘西被称为“神地”,多山而丰水。开门可见山,什么样的山都有,几乎超出人的丰富想象力,让人着迷,乃至惊心动魄。比如雪峰山、凤凰山、张家界、南华山、卢峰山等等,个性鲜明,特色别具。足迹所到之处,都会说起千里沅江的名字,流动着几百条小河的水。比如灵秀的溆水、豆绿色的沱江、翠翠渡船的白河(酉水)……仿佛吟咏无韵的唐诗和宋词…… 在我的心目中,除了伟大诗人屈原流放过的溆水(我是喝溆水长大的)之外,我最向往的一个地方是洪江。它位于沅水、渠水和巫水三条河流的汇合处,是个热闹繁华的古商埠和大码头,素有“小南京”之美称。我的大舅读过乡村私熟,看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小说,种田之余也跑生意,是见过大世面的角色。每次到洪江贩卖洪油回来;或放排漂过洞庭湖、泊在鹦鹉洲销完木材后回来,总会津津乐道外面的花花世界与美丽风光:洪江的商人如何阔气,“八大油号”怎么气派,洪江上的船“桐驳子”如何轻捷;从贵州巫水下来的“苗船”如何高大,一只只并排泊在“犁头嘴”码头,足有一二里长,成了水上世界;从沅江下行的大船,可装四五百吨重量,船身都用洪油油得锃亮发光;距离码头不远的“萝葡湾”,停泊着长长的木簰、竹排,足足铺满半条河,簰上还修有小木屋,住有船家,养有牲猪,傍晚时分,炊烟袅袅,落日映在江面,比绘画还漂亮几分哩!洪江的魅力,留给我一个个湘西的梦…… 当我兴冲冲地从怀化前往这座古商城时,久久地伫立沅江边上,两岸青山绵延,峰峦起伏,江水滔滔,风流而去;走进犁头嘴,周围高楼大厦,被挤得只剩下一块草地、几排绿树,沿江修建的那条葡萄架长廊,成了百姓休闲娱乐的地方。我想着“洪江”两字后面的几个名号,或曰镇,或曰市,或曰区(今怀化市所辖),经历着多少历史的沧桑!而不变的依旧是美丽的洪江。 车过湘西大地,无论山坡上,还是公路两旁,都种有很多桐子树。每逢春季开花,叶子宽阔、花朵硕大,芬芳飘香;立秋后,桐籽成熟,果圆壮实;冬至后,即可榨油,俗称“桐油”。桐油用途广泛,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洪江生产桐油,历史悠久。据记载,始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即使一般的桐油其品质也极优,呈浅黄色,行销国内与海外。 我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回忆大舅当年的[[讲述]],寻找着“八大油号”的尊容与风采,终于在失望中获得了惊喜。就在犁头嘴的长廊,我询问几位老者:洪江洪油的“老字号”还在不在?兴许是改不掉的乡音,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感,一位老人对我热言热语:你算问对人啦!他用手指着另一位老者,那位就是老油号的李师傅。我走近他,只见他一头银发,满脸红光,声音依然洪亮,得知我询问“洪油”之亊,眉宇间分明流露出洪江人的自豪感,便津津乐道地讲起“古”来:“洪油”名称的由来,本身就带有几分[[传奇]]性。据老辈人说,那是清朝时期,有一年农村的一家油榨坊,因为不小心失了火,大火烧焦了上万斤桐籽(俗叫桐籽砣)。主人为挽回损失,舍不得丢掉,便用烧焦的桐籽榨成油。[[结果]]出乎意料,这批桐油[[颜色]]更鲜、更艳、更亮,几乎变成了红色,而且味道比原来的桐油更香更浓。主人把这批桐油运到洪江,经过多次改进[[配方]]、加工、炼制后,提高了品质与成色,鲜亮透明,不含杂质。便取名为“红油”,又名“洪油”。后来,洪江更因“洪油”而闻名。几位老者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从笑声里,我心想,世间事,往往奇怪,因祸得福者有之,因福而得祸者亦有之。 李师傅停了一会儿,神气十足地接着说:洪江的洪油扬名之后,云集着天下客商。那河街上一字排开的吊脚楼子,经风历雨,因木柱、板壁均涂上了层层红油,油光闪闪,结实耐用。昔日的洪江,不管白天黑夜,灯火明亮,楼内笑语阵阵,小曲儿声声,热闹异常。千里沅水滚滚奔去,也流不完吊脚楼的风流…… 做洪油生意的人益发多起来了,像滚雪球似的,从小到大,由大到优,在长期的竞争中,优胜劣汰,[[形成]]了洪江的“八大油号”。我问老人家:还记不记得这些老油号?经过他们的相互[[补充]],列举有:“[[复兴]]”、“刘同庆”、“徐永昌”、“庆元风”……都陈年往事了,人也老哒,你问这么过细,真难为他们啦!过一会儿,李师傅又[[介绍]]:昔日油号的[[规模]]大小不等,有三四百员工的,也有五六百员工的,但都在武汉、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有“庄号”,搞对外开放。堪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洪江洪油,难以忘却的记忆。记得我小时候去外婆家拜年,看见大舅家里的一担水桶,里里外外是用洪江的“洪油”油过的,色彩红艳发亮,照得见人的影子出来。大舅看我稀奇,还顺手取出一条红扁担,我的这副家具可以用几代人。它特别抗腐蚀,最能防虫蛀、又防止漏水。我心想,传统的物质文化遗产像瑰宝一样的珍贵。那结实的水桶,曾满装着平凡人生命的源泉;那颤悠悠的扁担,曾担起过老百姓[[生活]]的[[重担]]。让洪江洪油[[永远]]光彩照人!<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63477962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李华章,[[湖南]]溆浦人,湖北宜昌市文联原主席、党组书记 。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洪江古城风采(李华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