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217.17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济源市沁园中学 的原始碼
←
济源市沁园中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济源市沁园中学.jpeg|有框|右|<big></big>[http://www1.haedu.cn/uploads/allimg/191109/-1-19110912255aG.jpg 原图链接][http://news.haedu.cn/xiaoyuanxinwen/zhongxuexinwen/jiyuan/2019/1109/1086130.html 来自 河南省教育网 的图片]]] '''济源市沁园中学'''始建于1982年,位于[[济源市]]黄河大道南侧地处济源市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现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设施先进,功能齐全。 ==学校简介== 学校始建于1982年,占地80余亩,建筑面积7000 余平方米,地处济源市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设施先进,按省一级学校标准建有教学大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有400m标准跑道及风雨球场;还开通了校园网,拥有多媒体电教室、电脑室等功能室20余间;学校校医室24小时服务,每间宿舍配有电话、电扇,学生餐厅能同时容纳300人就餐,一流的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 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1671人,教职工140 人,专职教师121 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8人,中学一级教师38人,省、市各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共30余人,学历达标率100%,一流的师资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学校本着“拉近师生距离,关注师生生活,密切师生关系,提升师生素质,构筑和谐教育”的宗旨,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的育人理念和“人和为本、管理为范、师资为根、科研为先、教改为魂”的办学思路,坚持以科学的人本管理为突破口,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到位,重在激发,巧于引导”的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效益,一流的管理为学校的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学校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谱就了“争创高品位、有特色、现代化一流学校”的崭新篇章,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居全市前列,“文化+特长”的体教合一、艺教合一的办学格局已初见规模,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先后为国家队、河南省体工队、省体校和高一级学校培养输送240名体育优秀人才,为国家培养5名一级运动员和51名二级[[运动员]],并夺得国家级季军8个,省级冠军28个,数十次组团参加省内外体艺大赛,荣获多项奖励;全力实施课题带动战略,五项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效显着,具有鲜明个性的体艺特色办学体制,备受社会各界好评。学校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教育时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关注报道,被原国家教育司司长李一本同志誉为“人才腾飞的基地”。学校也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贯彻国家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全国中学生篮球协会会员学校”、“河南省青少年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河南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学校”、济源市首批命名的“示范学校”、 “地市级文明单位”、“地市级花园式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济源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济源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市绿化先进单位”、 “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上百项荣誉称号。 随着城市的改造,各小区相继落户沁园,辖区住户不断增加的大好时机,学校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而(2008)7号市委办公会议纪要和(2008)38号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中关于高标准新建24规制沁园中学的决议,又为学校描绘了新的蓝图——新建沁园中学按24规制72个班规划设计,规划用地面积约138亩,总建筑面积40000余[[平方米]],计划在2008年6月底前完成新建沁园中学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10月份前开工建设,2009年暑期招生。 2济源市沁园中学发展规划2009年——2013年编辑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增强办学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办学品位,为学生发展奠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强区做贡献。 ==办学定位== 以抢占课堂改革、教育和谐、质量一流“三个制高点”为发展动力,积极[[探索]]、实践“以科学引领发展思路,以制度保障有效管理,以内涵提升办学品位,以创新构建学校特色”的治校策略,全面构建“队伍高素质,管理高水平,办学有特色,质量争一流,发展促均衡”的和谐教育,努力把沁园中学打造成为教育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管理机制科学、校园文化高雅的高品位、有特色、现代化全市名校、省一流学校,争创国家级一流学校。 ==办学理念== 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为教师终身成长铺路,为教育改革发展创新。 ==工作思路== 坚持一个宗旨:求实、求新、求发展。 加强两项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管理建设 实现三项目标:质量管理提升,课堂教学高效,校园[[环境]]和谐 围绕四个主题:以人为本、科学创新、均衡发展、共享和谐 ==办学具体策略== 1、遵循和谐、有序、激活、创新的四项基本要求,构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 (1)和谐:师生和谐,校园和谐,家校和谐。 (2)有序:学有规范,教有规格,管有章法。 (3)激活:激活动机,激励活力,激发潜能。 (4)创新:创建有效的素质教育运作体系,借鉴先进的办学经验,注入现代的教育理念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发展。 2、树立四种观念 (1)管理观:坚持“内涵发展”办学观;坚持“与时俱进”的特色观,坚持“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2)教育观:坚持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教育就是发展人的个性。 (3)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使学校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让每一位在校读书的学生个个学有所得、人人学有所成。 (4)教学观:坚持立足课堂改革,开发并教好每一门课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3、打造主题文化精神 牢固树立“三种观念”:舒适安逸适应不了教育的发展,支差应付开展不了学校的工作,思想僵化成就不了学校的事业。 不断强化“四种意识”:教书育人、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高瞻远瞩、[[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不断超越、勇创一流的争先意识;标新立人、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 大力培育“五种精神”:与时俱进的拼搏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润物无声的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重点工作具体目标和措施== (一)学校管理 目标:大力倡导“素质高处是自律”的人本管理思想,以“凡事有准则、凡事有程序、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负责”为管理准则,探索有效管理模式,促进教育教学和谐发展。 措施: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制度”分配方案,全面实施“五维一体”教师评价体系,创新班级建设、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教师办公管理方法,确保管理步入自动化、现代化、科学化、[[民主]]化快速健康发展轨道,使学校迅速形成“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队伍建设 总体目标:逐步建成一支有理想、有朝气、有作为、有魅力的师资队伍。融洽干群关系,协调师生关系,打造团队精神。 领导队伍建设 目标:优化结构,建设一支既能做行政管理工作,又能做学科带头人,既有较高素质教育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领导集体。 措施:以“十要”为准则(工作要有思路、办事要有原则、做事要讲方法、岗位要强绩效、遇事要研究、操作要规范、群众要依靠、服务要周到、对人要和善、作风要正派),大力实施“三子”工程(攀上梯子——多学一点,学早一点,学深一点,站高一点,看远一点;俯下身子——深入[[课堂]],率先尝试,躬身实践,指导研究;放下架子——走进教师群体,深入教学课堂,问题多请教,决策多商量,意见多听取),全面深化“两深入、两走访、两谈心”活动,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当好“指挥员”、“联络员”,做好“服务员”。 教师队伍建设 目标:依据教师成长发展规划,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计划到三年后教师达到2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0人左右,中级职称以上教师[[计划]]三年后增加到100余人,任课教师学历100%达标(其中青年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率达到98%以上)。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比率达到20%以上,培养1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人才优势,也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措施: 1、加强师德师能建设,使“三种观念”、“四种意识”、“五种精神”长久深入、持续不断地影响教师,真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并以此理念为引领,深入开展“三赛”、“三争”、“三创”等争先创优活动,着力培养一批有魅力的师德标兵、有活力的青年教学能手、有创造力的教研及管理楷模、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有带动力的教研组和班级,打造“精品教师”、“精品班组”, 全面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和育人能力。 2、依据学校教师队伍和教师专业成长规律,按照1~5年骨干、10~15年学科带头人、15~20年研究型、20年以上专家型教师的目标时限,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3、重视青年教师发展,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树立优秀青年教师典型,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构建平台。 4、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骨干教师队伍。构建各级骨干教师培养规划,为学校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形成一支分批次、有梯度,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过硬的后备骨干教师、领导队伍。 5、要实行分层管理,将管理重心下移,部门负责,责任到人,加强协调,增强合力,强化年级组的管理职能,发挥更多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效能。 6、加大学习考察力度,积极应对新形势下提出的新挑战,打造、储备一流领导队伍、班主任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分批次组团到先进地区学习,做到理念超前、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7、发挥党支部、工会在学校发展上的纽带作用,积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教职工生活,组织教职工开展管乐、太极拳等有益的文体活动,为教师送健康、送温暖,多渠道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学校和谐发展氛围。 (三)德育工作 目标:强化德育工作的前瞻性、实效性,构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德育]]网络;形成一支一流的德育队伍,力争在2012年以前有20%班主任成为理念先进、特色明显、全市有影响力的名班主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谐发展的学生群体;建立预防为主的心理干预机制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营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育人环境、和谐纯净的文化环境、安定良好的治安环境,实现创建全市素质教育示范校、省级德育示范校,省级文明学校的整体目标。 措施: 1、构建科学的德育网络,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健全家长委员会,完善家校联系制度,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数学管理。有针对性开好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加强家访工作,开展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主题的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班主任工作研究室,加强特色班级创建,同时通过[[专家]]报告、外出参观、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政教处、校团委、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重要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德育实践活动体验,培养道德情感,提高道德素质。 3、优化学生成长评价体系,逐步探索最优化、多元化办学模式,以[[礼仪]]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深入开展“百家讲坛”进校园、诗韵飘香进班级、班级文化大交流活动及大力实施“争先夺星,共筑和谐”明星工程,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科技素养、人文意识,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谐]]发展的学生群体。 4、以“人文、和谐、力行”为文化建设主题,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特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建立具有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时代创新、和谐发展为内涵特征和以诚信文明、绿色校园、民主管理、自强力行为外显特征的学校文化。 (四)教学工作 目标: 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学基本建设的优先地位不动摇,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眼点,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力争2009年中考一中分数线,学生平均分、巩固率有新的突破,综合评估位于全市前三,在1——2年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影响力名列前茅,在3——5年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ref>[https://www.sohu.com/a/449288940_99978215 素质教育是重点,备考重中之重有哪些?],搜狐,2021-02-07 </ref>。 措施: 1、聚焦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有序推进“超前学习,有效导入、有效提问、有效品味、有效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一超四有效”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有效教学模式,打造快乐有效课堂,构建[[幸福]]和谐教育。 2、不断改进和加强教学管理,树立有效教学理念,贯彻既定的教学策略。注重教学流程中各个环节落实,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与评估,夯实教学常规基础。 3、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切实做好校本教研工作,以新课程改革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从“问题”入手,开展教学研究,做好已结题的省级教研成果的实验推广及已确立申报立项的“十一五”课题研究工作。 4、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为切入点,充分挖掘校内、校外、网络等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花”(产生社会影响)有“果”(科研创新成果),同时大力开发《文明礼仪》、《诗韵赏析》、《篮球艺术韵律操》、《太极文化》等校本课程,并取得一定成效。 (五)办学条件 目标: 按照学校原有的三年发展计划,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和人文化要求,确保新建学校在2009年暑期投入使用,力争2012年以前完成新校区二期建设,把新学校建成美的花园、爱的家园、学生们的乐园。 措施: 1、做好新校址建设工作,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设精品工程(精品校园)的精神落到实处,确保新建学校在2009年暑期投入使用,力争2012年以前完成新校区二期建设,新校区建设全面竣工。 2、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结合上级部门,以省级绿色学校、园林学校为标准,有品位、高标准地做好新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绿化、景点的规划工作,使整个校园环境融文化气息、[[服务]]功能、育人功能于一身<ref>[https://www.doc88.com/p-3327438860868.html 园林式单位评选标准],道客巴巴,2017-01-16</ref>。 3、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根据创建全国[[教育]]强市建设的标准要求,配全、配好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注重现代化教学设备装备,音、体、美、劳技教学设备装备,力争2011年以前把学校打造成设备现代化的全省一流学校。 4、在学校总的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指针下,紧紧围绕“服务”二字,加大新形势、大规模环境下后勤服务的政策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培育务实、高效、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团队。 5、建立健全职责分明,帐物相符,价格准确,购物完备,责任到人的制度体系。配足配齐日常用品,及时发现被损坏物品,及时排除故障及安全隐患,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 ==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09、1——2010、1)新建校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七年级[[规模]]达到24规制,八、九年级规模有所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再创新高,师资队伍有所加强,学生素质有所提高,办学综合影响力初步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争创全市名校。 第二阶段(2010、1——2012、1)力争使新建校区建设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办学规模达到24规制72个教学班,教学质量进明显提高,办学综合影响力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和赞誉,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居于领先地位,进入省一流学校行列。 第三阶段(2012、1——2013、12)师资队伍明显优化,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学校和谐发展,社会声誉较高,办学综合影响力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赞誉,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 ==视频== ===<center> 济源市沁园中学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河南济源市沁园中学文明校园创建宣传片</center> <center>{{#iDisplay:g30108lrkth|560|390|qq}}</center> <center>河南省济源市沁园中学第三届十佳最美教师李亚鹏</center> <center>{{#iDisplay:d0550a1cj5t|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济源市沁园中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