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2.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浮山堰 的原始碼
←
浮山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浮山堰.jpg|缩略图|[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3075442065088330&wfr=spider&for=pc 来自烟沙文史]]] '''浮山堰''',南北朝时期淮河上修建的拦河大坝。位于安徽省五河、嘉山及江苏省泗洪三县交界的淮河浮山峡内。梁天监十三年(514),为夺回北魏所占的寿阳(今安徽省寿县),采取水攻。在浮山峡筑坝拦淮,壅高水位,回水淹寿阳。 == 相关故事 == 大柳巷和小柳巷的故事 开始,梁武帝派材官祖恒、水官陈承伯二位将军安排实施。祖、陈二位通过实地察看,都认为淮河这里虽窄,但淮水漂疾汹涌,沿岸沙土松散,难以垒堰,强硬筑堰是劳民伤财之举,且合拢无期,力劝萧衍放弃筑坝计划。梁武帝萧衍一听大怒道:"滴水可成墒,锹土可成山,自古有兵来将挡,水来土堰之说,岂有筑不成坝的道理,分明是二位存有异心。"萧衍为表筑坝决心,不让再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即令左右卫兵将祖、陈二位捆了斩首示众。杀了祖、陈二将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了。 萧衍又派手下将领从徐州、扬州一线征集民夫,每20户抽5人,共征集民夫15万多人,加上5万多士兵达20多万人。民夫们不论是酷暑严寒,昼夜不停地挖土垒坝。随着磊坝合拢的接近,河水越来越凶猛。民夫们一倒下泥土,就被汹涌的河水冲出数十丈,一时无法合拢。当时有人献计用铁铸成世大的锅,锅内装土,沉入水底,可挡河水。于是,萧衍派人调集生铁十几万斤,铸成铁锅沉入水中,结果仍无济于事。萧衍急得是睡不能闭目,食不得其味,烦躁不安,常常亲自上阵监工,稍有不顺眼的就斩首抛入河中。加上天寒地冻,终日劳累,民夫冻死、饿死、病死的不计其数。 这时有两个工匠,是一对孪生兄弟,兄叫大柳相,弟叫小柳相,看这样下去也不是事儿。为保护其他民夫,便主动向萧衍提出要跳入合拢处,钉成"井"字形木桩,迅速填进土石,能使大坝合拢。萧衍派人砍伐树木,开山采石,一切准备妥当,柳氏孪生兄弟挽着臂膀跳入凶猛的河中。只听"咚"的一声巨响,猛如蛟龙的淮河水竟然调转头向回冲去。岸上众多民夫和士兵趁着空档,将事先准备好的树桩石块、土袋子一齐填向坝口,不一会大坝合拢了。时间正好是梁天监15年(公元516年)4月10日,历时整整18个月。人们为了纪念大柳相、小柳相这对孪生兄弟,在沿坝栽上了许多柳树,并把泗洪沿河的一个镇子叫[[大柳相]],浮山向东沿河的一个村镇子叫[[小柳相]]。后来,叫着叫着就被人们叫成了大柳巷、小柳巷了。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823964692494376&wfr=spider&for=pc 梁武帝总想着以小博大,先后发动4次北伐,完美错过了统一良机]历史鉴赏者</ref> == 简介 == 浮山堰用军民20万人施工,历时两年。主体为土坝,两岸同时填土进筑,中间用大量铁器垫底,并用巨石大木截流。天监十五年四月完工,坝高20丈(约合48m),顶宽45丈,底宽140丈,长9里。坝旁曾开有两条溢洪道。上游形成巨大水库。200km以外的寿阳被水围困。堰底河床为沙土。建成当年的八月涨水时,堰溃决,下游受灾居民数以10万计。20世纪50年代初治淮旱,峰山切岭工程利用了一条呈梯形断面,边坡陡峻,底宽100m的干河槽,应即浮山堰水库溢洪道的遗迹之一。另在下游老河道中发现方井形大木笼, 疑系当年填石截流所用。浮山堰今尚略存遗迹。 == 作用 == 浮山堰是南北朝时期淮河上修建的拦河[[大坝]]。位于安徽省五河、[[嘉山]]及江苏省[[泗洪]] 三县交界的淮河浮山峡内。是淮河历史上第一座用于军事水攻的大型拦河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土石坝工程。梁天监十三年(514),梁武帝萧衍为与北魏争夺寿阳(今安徽省寿县),派康绚主持在浮山筑坝壅水以倒灌寿阳城逼魏军撤退。据史书记载这次工程动用军民20万人施工。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今潼河山)从两端开始填筑土方,准备在中间合龙。由于种种波折,浮山堰历时两年才最终建成。这个水利工程对魏军的威胁确实很大。蓄水不久,寿阳城即被水围困,魏军被迫弃城上山。浮山堰筑成后淮河被切断,上游几百里内一片汪洋,水位还不断上涨,几乎与堰顶相平,于是开始威胁下游地区。梁军一方面对付魏军的骚扰一方面要设法防洪,并利用魏军怕淹的心理,向魏军宣传说梁军不怕打仗就怕有人把水泄掉。魏军果然开始凿山泄水,于是浮山堰水库就有了两条溢洪道。一条在泗洪县峰山乡塔河村前。解放初期尚可看到遗迹。这两条溢洪道在我国水库建设史上也是记载最早的。 为了筑浮山堰,梁朝付出了重大代价。他们从徐、杨二州征发民夫,每4户出一人;浪费铁器几千万斤;伐树做木笼;施工中死人无数。浮山堰的典型之处在于它以进攻敌人开始,却以害己告终。因其造成的影响巨大,所以记载最为详细,也就为后人了解当时的情况提供了有利条件。 == 价值 == [[浮山堰工程]]的规模在当时是[[举世无双]]的,据估算,其主坝高30-40米,形成的水域面积估计约有6700多平方公里。总蓄水量在100亿立方米以上。浮山堰主副坝填方约达200多万立方米。这几项指标在当时都是世界的一位。坝高往往是水利工程技术水平最直接的表现。国外的土石坝至12世纪才突破30米高度,比浮山堰晚了600多年。浮山堰的建成突出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惊人的力量和气概。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深度,浮山堰只存在了4个月就被冲垮,但它在世界水利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718 世界地理類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浮山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