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66.1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 的原始碼
←
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0424/75533187e245480094ea4718eab064b4.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540602103_121337370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简称海伦站)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位于黑龙江省海伦市西郊,地理位置为"北纬47.26′,东经126.38′",是中国科学院在我国东北黑土区设置的长期的、综合性的农业资源<ref>[https://www.sohu.com/a/142714640_703575 如何利用传统农业资源开发休闲农业?] ,搜狐,2017-05-23</ref>、[[环境]]、生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基地。 ==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资源环境安全战略与建设东北优质[[商品]]粮基地的需求,研究区域农业资源、环境长期变化规律与发展态势;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转化过程与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提高生产力途径;黑土退化机理与生态修复;区域[[农业]]持续高效发展模式与配套技术。为区域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环境保护和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建站目标== 根据国家生态网络台站的总体布局,建成研究力量雄厚、人才队伍结构合理、[[设备]]先进、生活设施完善、通信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我国东北黑土区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研究站,使之成为:区域农业资源、环境、生态要素长期系统观测基地;黑土农业生态领域的研究基地;区域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推广基地;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基地;农业生态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基地。 ==主要任务== 1、区域农业资源、环境要素长期[[系统]]观测研究通过长期系统定位观测,研究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的水文、土壤、大气、生物等要素动态变化规律及演变趋势,探明全球变化、人类活动对区域资源与环境的影响,提出人工管理下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响应对策,为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环境的改善和区域自然环境成本及区域绿色GDP的核算提供科学依据。 2、黑土农田生态系统过程与生产力形成机制研究采用长期定位的实验生态学<ref>[https://www.sohu.com/a/319379053_700334 专业介绍|生态学专业 ],搜狐,2019-06-09</ref>方法,深入探讨农田土壤--[[作物]]--大气之间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揭示黑土农田系统主要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机制,为发挥作物生产潜能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3、退化黑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开展人类强烈干预下黑土农业生态系统长期演变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黑土退化机理与修复研究;有害元素及化学品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迁移、积累[[规律]]与化肥应用的生态风险研究,寻求缓解或消除对环境污染的途径与措施;研究黑土农业生态系统管理[[技术]]体系,为提高黑土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与优化管理方法。 4、建立黑土区农业综合知识库建立黑土区农业资源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库、观测资料[[数据库]]、研究成果等数据库,构建黑土区农业综合知识库,为国家农业宏观研究、生态系统网络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为黑土生态系统优化管理及区域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咨询,为从事黑土研究的国内外学者构建研究信息平台。 ==主要科研人员== 韩晓增:男,1957年11月出生于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创新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站长,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82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土化系。研究方向为土壤生态。1999—2001年在美国Missouri-columbia大学从事土壤生态学方面的合作研究,近五年来先后到过西澳大利亚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北海道大学]]、俄罗是圣彼得堡农业大学进行短期合作研究。现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副主任,黑龙江省耕作制学会、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任《大豆科学》、《农业系统工程与综合研究》编委。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目前承担的项目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农田生态系统重要过程与调控对策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东北地区农业水资源优化调控机制与技术体系研究”和黑龙江省攻关项目“黑龙江省主要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80余篇,近5年发表在SCI刊源上文章6篇,主编《农业生态系统结果与功能研究》等专着共15部,获中国科学院和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共6项。参王建国,男,1947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农学和农业生态学专业,[[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站长、作物科学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现担任黑龙江省科学技术经济委员会农业组专家,哈尔滨市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农业生态、作物栽培及区域农业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中科院和省科技厅重大和重点项目10多项。主要有:国家攻关项目专题:“松嫩平原北部黑土区农业综合技术发展研究”(副主持);中科院重大项目专题:“松嫩平原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提高[[生产力]]途径研究”(主持);中科院重大项目专题:“典型黑土农田水分、养分循环平衡与优化模式研究”(主持);黑龙江省重大项目:“绿色食品主要作物生产关键技术、配套技术与试验示范”(项目首席专家);中科院农业重点项目:“区域典型农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研究与示范”(主持)。 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着5部。获奖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试区副主持,主要参加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4),三等奖多项(主持)。加的“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治理和区域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成果分别获得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奖。撰写的有关“生态与产业”建议获省委书记和省长批示,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重视。 张兴义:创新研究员,生态学博士,国家黑土海伦生态站副站长,黑土生态创新学科组组长,所民盟支部主任委员。社会兼职:黑龙江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土壤肥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壤耕作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黑土生态研究。研究领域为保护性耕作、土壤压实、黑土侵蚀、黑土生产力等。先后到罗马尼亚、乌克兰、美国、日本等国家访问学习。发表SCI、EI刊源论文5篇,CSCD刊源论文20余篇。 ==参考文献==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
返回「
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