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206.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海南山鹧鸪 的原始碼
←
海南山鹧鸪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海南山鹧鸪2.jpg|缩略图|右|[http://img1.gtimg.com/hn_house/pics/hv1/209/94/174/11338529.jpg 原图链接][https://hn.house.qq.com/a/20161117/029681.htm 来自腾讯的图片]]] '''海南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ardens,英文名:Hainan Partridge)是[[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海南]]等地,生活于海拔700~1200m的山地雨林、沟谷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在生活习性上,海南山鹧鸪喜欢结成小群活动。一般情况下会有四五只海南山鹧鸪一起外出觅食,最少也会有两只,很少有独来独往的情况。 “山鹧鸪,尔本此乡鸟。生不辞巢不别群……啼到晓……南人惯闻如不闻。”大诗人[[白居易]]一首《山鹧鸪》脍炙人口,也让山鹧鸪这种鸟更加闻名遐迩<ref>[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3/18/23211978_0.shtml 独属海南的3个特有鸟种],凤凰网, 2013-3-18 </ref>。 目前,有关海南山鹧鸪的野外种群数量仅有零星调查,其野外种群不超过1万只,因此,海南山鹧鸪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还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ref>[http://www.sohu.com/a/204335397_100054798 海南人民小心了,这种山鹧鸪国家特级保护,属于全球性易危种] ,搜狐网, 2017-11-14</ref>。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还把它列入保护行动计划,并建议作为海南物种保护的旗舰种。 ==形态特征== 全长约为23~30厘米,体重200~260克。它是[[山鹧鸪属]][[鸟类]]中羽色较为美丽的种类,眼线、额、眉纹、颊、头侧以及颏、喉均为黑色且连成一片;耳羽白色;前颈及颈侧基部淡橙红具黑斑;黑色眉纹上方散着白点,形成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后颈。上体[[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双翅沾栗棕色。上胸具橙红色丝状羽毛,下胸灰,微沾棕白色;两胁灰色,具白色羽干纹。腹羽棕白色。雌鸟与雄鸟极相似,唯上胸丝状:羽橙红色稍淡;腹羽微染淡红色。嘴黑色,腿、脚赭色。尾部较短,不及两翼长度的一半,跗庶裸露且突出<ref>[http://www.hntrnp.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46&id=64 海南山鹧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官网,2019-10-31</ref>。 海南山鹧鸪是单型种,中国和世界都还未见有与之相似的种类。 [[虹膜]]-深褐;嘴-灰色;脚-深粉红色。 ==地理分布== 中国特产雉类,仅分布于[[海南省]]。海南山鹧鸪仅分布于[[海南岛]]的儋州、屯昌、白沙、[[昌江]]、东方、[[乐东]]、[[陵水]]、[[保亭]]和[[琼中]]等县、市境内。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700~1200m的[[山地雨林]]、沟谷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常成对或结成4~5只的小群,在沟底、坡脚或山坡落叶堆积的地方觅食。夜晚在树上栖息。性情机警,受惊后四散奔逃,并发出急切的叫声,然后静伏不动或飞不多远又落下,钻入[[草丛]]、[[灌丛]]或竹丛中。通常在林下落叶层较厚的地方刨食,一边刨食一边发出“沙沙”的声响,刨食过后,会在地面留下形状大小较为规则坑。 主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芽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和[[蜗牛]]等动物性食物。天敌是[[青鼬]]与[[猛禽]]。 ==鸣叫== 12月~1月,每日早晚鸣叫,早上持续约10分钟,日落鸣叫较短,约5分钟。 2月鸣叫开始增多。且较不规律。 3月~6月初。很少鸣叫。偶尔早晚叫约1分钟。 6月初~7月初,叫声稍有增多,每天早晚约持续2分钟。 叫声主要包括:zhe-gu, gu-a,jia-jia,gu-a<ref>[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11/27/010329773.shtml 海南山鹧鸪],北方网, 2012-11-27</ref> ==保护现状== 海南山鹧鸪分布区狭窄、数量非常稀少的种类,野外总数不足10000只。[[原始森林]]面积不断缩减,以及乱捕滥猎是海南山鹧鸪生存的严重威胁。[[鸡形目]]是一个起源古老的[[鸟类]]类群。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该类群所具有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如体型大、地栖、飞翔能力差、不[[迁徙]]、繁殖率低等)限制了种群的发展。另外,一些人为因素也导致了野生鸡类分布和数量的缩减、一些种类濒临灭绝。其中[[栖息地]]的减少和片段化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栖息地是鸟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鸟类的分布、数量和存活。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在不断加剧。在鸡形目鸟类中,[[马鸡]]属、[[角雉]]属、[[长尾雉]]属、[[锦鸡]]属、[[孔雀雉]]属、[[原鸡]]属和山鹧鸪属均为典型的[[森林]]鸟类,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树种改造使许多珍稀雉类典型栖息地的面积逐渐减少,片断化现象日趋严重<ref>[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2/11/05/015120015.shtml 保护状况受关注 海南启动第二次野生动物调查],南海网,2012-11-5</ref>。 ==省鸟提名== 2001年12月30日[[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的鸟类专家经论证,他们在向省林业局递交的专题报告中,建议“海南山鹧鸪”为[[海南省]]“省鸟”。 两位[[博士]]认为,“省鸟”的确定,目的首先是要唤起民众的爱护的情感和保护的愿望,只有具备地方特色和代表性,才能树起“品牌”效应。因此,他们认为,海南山鹧鸪最适宜推选为海南省“省鸟”。就为何推选“海南山鹧鸪”为“省鸟”,两位博士提出了六大理由: 一、海南山鹧鸪是海南所特有的珍贵[[鸟类]]。除了海南省,世界上任何地区都没有分布。 二、海南山鹧鸪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国际自然保护同盟还把它列入2000年~2004年的保护行动计划,并建议作为海南物种保护的“旗舰种”。 三、海南山鹧鸪的[[栖息地]]主要是海南[[热带雨林]]和山地常绿林,恰恰代表了海南省的典型生境。因而,保护好海南山鹧鸪的栖息地,就是保护海南的[[生态环境]]。 四、海南山鹧鸪在[[海南]]分布较广(从中部到西部和南部的各大主要林区,包括[[尖峰岭]]、[[霸王岭]]、[[五指山]]和[[吊罗山]]等),易为当地群众所见,容易引起群众对“省鸟”的关注。 五、海南山鹧鸪是单型种,目前我国和世界都还未见有与之相似的种类,不会被混淆。 六、海南山鹧鸪性极机警,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是强者的象征;遇到天敌,群体分散惊逃并发出警报,体现了互助友爱的精神<ref>[http://text.news.sohu.com/50/43/news147554350.shtml 海南选"省鸟"引发大讨论 专家推荐海南山鹧鸪(图)],搜狐新闻 , 2001-12-31</ref>。 ==视频== ===<center> 海南山鹧鸪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鸟类纪录短片:山鹧鸪</center> <center>{{#iDisplay:j0892ctywzp|560|390|qq}}</center> <center>深山鸟语 全球唯一一个以保护山鹧鸪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center> <center>{{#iDisplay:z3056p2bsdm|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海南山鹧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