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61.5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海蚀地貌 的原始碼
←
海蚀地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海蚀地貌2.jpg|350px|缩略图|右|<big>海蚀地貌</big>[https://www.sohu.com/a/121080229_170284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21080229_170284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海蚀地貌''',[[英语|英文]]名称:marine abrasion landform,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作用有三种:[[冲蚀]]作用、[[磨蚀]]作用与溶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地区以及[[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ref>[https://www.sohu.com/a/223863470_100035522 这里的海蚀地貌美的让人震撼,让你感觉进入“冰河世纪”] ,搜狐, 2018-2-24</ref>。大连小平岛一带是我国基岩[[海岸]]侵蚀地貌最典型地段,海蚀崖悬垂陡峭,最高达40米~50米。海蚀柱似桅樯般地耸立于岸边,而海蚀洞穴晶莹地点缀其间,如同一幅绮丽的画卷。凡是基岩海岸的地方均可看到海蚀地貌,只有发育完全或不完全的区别。 ==海蚀崖== 海蚀崖多见于岸坡较陡、波浪作用较强烈的岸段,尤其是在[[岬角]]和[[岛屿]]处最为广泛。 分布地带:主要分布小港——算山原油[[码头]]间的长跳嘴、狮子山、[[炮台山]]、杨公山北侧,大榭岛北侧亦见。崖壁陡峭,最高20~30米。 ==海蚀柱== 有的是由于[[海蚀洞]]上部被侵蚀坍落逐渐形成的;有的原是海岛被侵蚀而成的;有的原是岬角,其后侧被侵蚀掉则成孤岛,最后继续遭侵蚀而形成海蚀柱<ref>[https://www.5068.com/tianwen/454444.html 海蚀地貌怎么形成 海蚀地形地貌特征],5068儿童网,2018-1-2</ref>。 分布[[地带]]:分布杨公山西北缘、中门柱和黄蟒岛周围。中门柱山最为发育,高数米,似烟囱立于海中,有的似石林。 ==海蚀洞穴== 一般在海蚀崖、海蚀柱、岬角和海岸岩石的构造裂隙部位通常发育着海蚀洞穴等[[地貌]]形态。 又称海蚀槽,海蚀岩岸与海面(高潮海面)接触处受海蚀作用形成的断续凹槽。深度大于宽度的称海蚀洞,深度小于宽度者称海蚀龛(sea chasm)或海蚀壁龛(wave cut notch)。多位于海蚀崖和浪蚀台前缘陡坎基脚处。[[中国]]北方的基岩海岸带有不同高程的海蚀穴,是海岸抬升的重要标志之一。 分布地带:见于长跳嘴、杨公山、大黄蟒岛及[[大榭岛]]北侧,出露于高潮位以上。 ==海蚀台地== 县内所见可分三级:一级海蚀台地分布长跳嘴、毛礁及大榭岛整个海岸段,多为平顶[[礁]],高潮时淹没,低潮时露出;二级海蚀台地在杨公山、中门柱、大小黄蟒岛西北侧,高出潮位3~5米;三级海蚀台地仅在杨公山北侧见到,比二级海蚀台地高出5~6米。 ==视频== ===<center> 海蚀地貌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有一种风景叫海蚀地貌</center> <center>{{#iDisplay:j0737pus5sr|560|390|qq}}</center> <center>美丽中国:海蚀地貌博物馆</center> <center>{{#iDisplay:n3047ggyyxd|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51 自然地理]]
返回「
海蚀地貌
」頁面